本文英/西/葡語版獨家首發于Peliplat ,點擊文章頁左下方原文鍊接可查看,感謝支持!

...
作者:杉姐,中文版首發微信公号《杉姐影院》,全文4600字

萬聖節前夕,影院的恐怖迷們就已經開香槟狂歡了,當然他們喝的是“人血香槟”,吃的是“白骨大餐”,這全都是因為《電鋸驚魂10》的驚喜上映!爛番茄在收集了140多個媒體和影評人的評分之後,給出了79%,6.5分的新鮮度。要知道,雖然這個系列已經拍了10部了,但之前9部的新鮮度都沒有過60%的,是不及格的。

最初,《電鋸驚魂》隻是一部9分鐘的小短片,因為效果驚人,被獅門影業看中,第一部系列片的成本隻有120萬美元,拍攝周期18天,卻拿下了超過一億美元的票房神話,成功用小成本博取大回報,是後希區柯克時代爆款驚悚懸疑片的代表,在華裔導演詹姆斯·溫以首部曲一鳴驚人後,《電鋸驚魂》風靡全球,至今已有近20年時間,被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世界上最成功的恐怖電影系列”。今天這篇,我們就來談談,這位老朋友的曆史與秘密。

...
1、生死審判官的上場:失望被人性的罪惡一次次放大

故事圍繞着連環殺人狂約翰.克萊默展開,也就是大名鼎鼎的豎鋸,他最開始是一位頗為成功的土木工程師,平時沒什麼朋友,不擅長交際,從事房地産開發,也是人偶玩具設計師。土木工程的專業,讓他在成為殺手後發揮了很大作用。機關巧妙的設置,成為讨伐肉體的完美器具。

一次偶然的機會,約翰認識了吉爾,兩人戀愛結婚,吉爾創辦了一個戒毒康複診所,診所的标志是“珍惜你的生命”。他們的日子平淡而幸福,最讓約翰.克萊默驚喜的是,妻子懷孕了,老來得子讓他格外開心,他的人生,很快就要迎來世俗意義上的大圓滿。但,吉爾忽然在某天被自家發病患者推到門後打劫,意外用門撞到肚子後流産。夫妻兩人都無法從喪子的打擊中走出來,因此,他審判的第一個對象,就是殺死自己未出世孩子的毒瘾人,毒瘾人在第一關撞臉時成功,卻又掉進另一個機關,被絞殺。

約翰因喪子患上抑郁症,和妻子争吵不斷,婚姻分崩離析。禍不單行,約翰.克萊默在一次檢查中,被查出結腸癌和額葉腫瘤。此前,他就已經被查出癌症,但因為醫生失誤,将他和其他病人的結果弄混,導緻他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種種厄運向他襲來。他當然不會馬上就成為審判社會的殺手,這不符合邏輯,最初,他積極治療,并成為某種實驗性基因療法的候選人,治療費用昂貴,他試圖去找之前的保險公司承擔,但保險公司以約翰的年齡和治愈率為由,百般推脫,這時的他幾乎對人性徹底絕望。但他的saw依然沒指向别人,而是指向自己,最絕望的時刻,他想到自殺。但一場意外的車禍改變了他,他開始徹底相信,他就是被命運擊中的生死審判官,豎鋸連環殺手就此上線。

...
2、殺人狂魔和天真孩童:設計遊戲,也參與遊戲

《聖經》宣揚“原罪說”,強調人性的堕落,堅信命定論,認為人隻有靠上帝的恩賜才能獲救。這種特殊的宗教信仰背景,也決定了驚悚片往往帶上了類似于宿命、懲罰、贖罪、等标簽,《電鋸驚魂》就有着強烈的宗教意味。本片中的豎鋸,就是十惡不赦的殺手,他無視道德法律,踐踏人類肉體和尊嚴的前提是,他同時把自己視為“上帝”和“孩童”。

豎鋸是殺戮的制造者,規則的創造者,大量殺人機器的組裝者。在的字典中,死亡的方式沒有最慘,隻有更慘,他每次都會對玩家說“Live or die, make your choice”,如果真的願意贖罪,就犧牲自己身體的一部分,這種殺戮方式,不強調法律道德,隻強調因果報應,完全是站在上帝視角對惡人進行懲罰。人性的原罪,在遊戲中,被完全釋放,滿足了被窺探者的“原罪”欲,從而滿足“暴力的觀賞和快感體驗”。

同時,他也是預言家。《電鋸4》裡,豎鋸死了,一個警探從他屍體胃裡,發現一盤磁帶,警探完全輕視了這盤磁帶,随手丢在一旁,但磁帶其實是豎鋸對警探的考驗,在《電鋸6》中再次出現。豎鋸,就是人類社會的上帝,隻不過他不是傳統意義上帶着光環的英雄,他更像是帶着鮮血和鐐铐的地獄使者,黑暗、殘忍、血腥,但所有的壞人,盡在他的掌控。

...

是殺人狂,也是孩童。我們都知道,豎鋸是一個皮膚收藏家,他喜歡在受害者身上,割一塊形似拼圖的皮膚,作為簽名。他也是一個發明家,喜歡制造把人的嘴強行掰開的頭盔、把人的肚皮強行扯下來的鐵鍊,時常搞些手工的小愛好,人體器官,就是他的玩具,那個騎三輪車的漩渦臉蛋公仔就是他童心最好的代言者,他像個“不給糖就搗蛋”的天真孩童一樣,隻遵循遊戲規則,在他的價值觀裡,遊戲規則可以超越一切。這也就是為什麼總有影迷質疑“有些人小偷小摸就被搞得很慘,罪大惡極的人有時候卻可以全身而退”,因為小孩子都是執拗的,沒有太多成年人社會的影子,他隻認一個道理“每個人都有一次改過自新的機會”。在《電鋸10》中,豎鋸的内在小孩心理也被放大,因此迎來了此生最痛的危機時刻。

...
豎鋸這樣的極端者并非完全孤獨,他的審判者理念也受到追随者的追捧,阿曼達、霍夫曼以及戈登醫生、布拉德、瑞恩、羅根,都是他的門徒。有趣的是,豎鋸是遊戲的制造者,也是遊戲的參與者,在《電鋸驚魂1》中,他直接躺在遊戲密室假扮死屍,并最終在第三部的時候下線。審判官要靠近遊戲,甚至參與遊戲,豎钜、阿曼達設計了第二部遊戲、霍夫曼設計了第四部,而豎钜,是通觀全局的總設計師。沒有人可以成為局外人,人人有罪,人人都是惡人,在審判和被審判的邊緣徘徊,将生命交給人性的同時,也是交給上帝。3、電鋸要素:密室、器具、反轉、故事線的延續性密室。美國心理學家指出,窄小的空間會迫使人産生一種緊張不安的情緒,當與四周的空間分隔時,這種感覺就會倍增,形成心理畸形。這就不難理解為何很多恐怖電影會選擇在密室拍攝了。“電鋸系列”影片是小成本電影,所有主要場景,都是在一間廢棄的密室,密室場景的戲份,大大減少了資金的投入。密室中光線昏暗、潮濕,有油漬、血漬,甚至屍體,預示着“這裡一定會發生驚悚事件”,在緊張的心理情緒下,激發觀衆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電鋸驚魂1》中,開篇就是布滿污漬的浴缸、馬桶、洗漱台、趴在密室中間的“死屍”以及兩個被困住的男人,畫面在演員和故事還沒開始之前就已經開始講故事了。
...
器具。刑罰器具是《電鋸驚魂》系列的重中之重,它的機關設計精巧、殘忍,是電鋸系列最靈魂的部分,。大家熟悉的豎鋸的招牌殺人器具有裂颚器、割臉刀椅、死亡面具、鎖鍊圓鋸、命運大轉盤、切腹擺鐘等。拿裂颚器來舉例,它有金屬片塞進上下颚之間,玩家需要在規定時間内解除裝置,否則時間一到,裝置直接将玩家上下颚撕成兩半,外形和效果,同樣驚悚,玩家喪命,在分秒之間。
...
...
豎鋸在設計器具時,往往考慮到了被審判者的罪行,在最新的《電鋸驚魂10》中,有人偷東西,豎鋸就讓他在3分鐘之内掰斷自己的無根手指,否則就要被吸出兩隻眼球;有人假扮護士,抽他的血,他就要“切斷大腿,抽出85克的骨髓,反之,人首分離;有人假扮醫生,裝模作樣給他做開顱手術,他就讓假扮者給自己開顱,取出一塊足夠大的腦組織,才可以逃脫。否則,腦袋整個爛掉。有人假扮重獲新生的患者,騙我的感情?那就讓她感受癌症患者化療時,幾十倍幾百倍的輻射儀器照射。不然就要燒焦而死。所有刑罰器具,都指向一種共性——要活命,得自殘,拿部分身體,去換取活下去的資格,主打的就是“痛感”和“血腥”。此外,在生理和心理上的重重沖擊之下,性别與暴力的因素也被放大,比如假扮女護士的女性,需要截掉的是充滿了女性性别特征的大腿。反轉。《電鋸驚魂》走到第十部,在叙事上一直采用倒叙+反轉的形式。主人公往往在最初就被關進密室,他們是誰?為什麼被關?就是接下來要交代的線索,觀衆也在一步步的揭秘中,了解了故事的全貌,每次進行到最後一關時,往往就會上演終極大反轉。衆所周知,反轉是《電鋸》另一大看點。當年,《電鋸1》中躺了全片的屍體突然站起來的那一個瞬間,幾乎讓所有人都達到了顱内高潮。上帝視角審判,就一定要有反轉,因為上帝是不會出錯的,而生死審判官豎鋸精密的思維,讓他從不失手,觀衆也因此在一輪又一輪的遊戲中,漸漸麻木和降低了預期。如果沒有反轉,那觀衆在結尾的高潮體驗,将大打折扣。
...
故事線的延續性。“電鋸系列”由于重感官體驗而非故事,故事線很簡單,在最初甚至都沒有主角人物背景的交代,所以,這給了後續幾部作品發揮的可能性。比如,《電鋸驚魂4》整部都圍繞着《電鋸驚魂3》在進行,用回憶和平行叙事進行細節的串聯,甚至交代了豎钜是如何從一位模範丈夫淪為殺人狂魔的心路曆程,以及他如何制造機器、錄像、驚悚感的過程,都一一交代。

而《電鋸驚魂10》再次延續了這一IP的傳統,給了老粉很多驚喜。首先,它的導演凱文·格勞特曾擔任前5部的剪輯師,并執導了《電鋸驚魂》的第6和7部。其次,也是最的看點部分,老爺子托賓·貝爾飾演的“豎鋸”重新回歸本系列,作為“電鋸驚魂”系列的靈魂人物,“豎鋸”一直是整個故事的串聯人物,但無論是之前的哪一部,他都沒有擔任過真正的主角,而《電鋸驚魂10》,給了他濃墨重彩的心理戲份和行動戲份,媒體評價他:“每一個眼神都是戲”,那種回望和語氣呼吸間的驚恐,大概隻有你真的看過電影,才能感受到。

粉絲也像尋寶一樣,在電影中找到了各種緻敬環節。比如,《電鋸驚魂10》最後的彩蛋場景,是正是《電鋸驚魂1》裡的主要場景——浴室,在這裡能看到《電鋸驚魂1》中最後的男主亞當的屍體,完美銜接了第一部。比如,片尾出現了警長MarkHoffman,這是科斯塔斯·曼迪勒 Costas Mandylor第6次飾演這個角色。在切入新的故事線時,也能激發老粉的回憶殺。

最新的《電鋸驚魂10》的故事線在《電鋸驚魂1》和《電鋸驚魂2》之間,“豎鋸”約翰·克萊默深受癌症困擾,卻意外得知墨西哥有一個地下醫療組織,雖然是非官方的醫療方式,卻能有效根治癌症。于是,帶着最後一線希望,他前往墨西哥,嗯,就像大家預想的一樣。那顯然是一個騙局,就是騙這些絕症患者錢的。

我注意到,故事的主要發生在墨西哥,而亡靈節是墨西哥最古老、最重要的節日之一,《電鋸驚魂10》中就有關于“亡靈節”的片段,豎鋸在大街上聽到司機對他講“人們會把受害者的心髒撿回家,放在房子裡當裝飾品”。整個《電鋸》系列,無疑是西方人視角之下的對死亡、殺戮、屍體的一次“集體狂歡盛宴”。與東方文化中對屍體的畏懼、惶恐不同,西方文化對待屍體的态度,更多的是“直接面對”。

墨西哥的著名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奧克塔維奧·帕斯說:“死亡其實是生命的回照。”在墨西哥,到現在都還存在定期把親人屍體挖出來進行清洗的傳統習俗。海德格爾也有“向死而生”的觀點,所以,西方的祭奠文化中,人們會載歌載舞,通宵達旦,死亡是一種結束,也是另一種生命的開始。這樣的習俗映照在驚悚片中來,就變成了直面人體的死亡、鮮血和器官,《電鋸驚魂10》中在開篇就貢獻了“眼珠爆漿”的戲碼,之後接連出現截肢、挖腦袋、挖腸子等“器官量”超标的橋段,每一段都好像在說:“來啊,你覺得現在夠不夠勁?”可看做對恐怖片迷的一種反向緻敬。20年,10部作品,對小成本恐怖Ip來說,實在難得。《電鋸》系列已經是恐怖片迷不能錯過的經典,它一直迎合西方文化宗教情節,也抓住了人類生理和心理本身的痛點和爽點——血漿含量,而非道德、情感和故事。《電鋸驚魂10》的口碑回春,給影迷和從業者帶來了更多的想象空間和可能性,希望下一個《電鋸》早日回歸!

看完文章,記得點個贊+在看,需要❀你的鼓勵哦!

杉姐,影評人、編劇、導演、教師小姐姐一枚。

《導演請指教》薦影團嘉賓;

中宣部原動力漫畫《我是人才》編劇;

微博、豆瓣電影、搜狐、愛奇藝,認證影人;

作品散見《幕味兒》《豆瓣電影》《第十放映室》《電影爛番茄》《武志紅》《遇見張小娴》《外灘The bund》《灼見》《大象點映》《獨立魚》《伊姐看電影》《世界華人周刊》等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