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話題某種程度上是因為一些讨論和争議有感而發的。我很少實時追劇,特别是這種一天一集的播放方式,讓人完全沒有上帝視角的優越感。然而也就是在這個過程中,猶如考古人員拂去文物上的塵泥,這個故事的全貌,以及其中的巧思在我眼前漸漸清晰。
在我看來最大的反套路就是吳振峰這個角色的設定。之前我和很多觀衆一樣,因為網傳的簡介以為他是專業的卧底,我們看過了太多《基督山伯爵》式的,蟄伏三載,王者歸來的複仇故事,也看過了太多“三年又三年”,再不收網就要統一黑道的卧底故事,以至于看到他還像老鼠一樣被四處追打,艱難地一點一點接近目标,卻很快落入陷阱功虧一篑時,會感到有些許失望。然而當劇情告訴我他隻是個普通人的時候,我卻忽然感受到了這個角色的可貴。
我們經常吐槽國産劇到處是公子王孫,不講普通人的故事,現在這個普通人,就以這樣單薄瘦削,風塵仆仆的形象站在了我們眼前,然而——他可以被打倒,卻不可以被打敗。現實中我們也會在一些社會新聞裡看到、聽到這樣的人,他們沒有身份地位,沒有特異功能,與芸芸衆生唯一的不同,就是不認命,所以才甘願用後半生的平靜換取一個真相,即使沒有人告訴他們應該怎麼做,最後會得到什麼……《冰雨火》的主創選擇這樣一個視角去講述這個故事,盡管因為種種原因不免瑕疵,卻依然是令我耳目一新的嘗試。我非常喜歡劇中對吳振峰“普通人”這一面的刻畫,面對死亡的恐懼和痛苦,面對強敵的虛張聲勢,偶爾卸下心防的疲憊脆弱,以為任務即将完成的喜悅,他在“敵營”中為了保護自己裝得滿身是刺,卻早已忘記了如何與朋友溝通……雖然這個角色一出場,大家就知道多半是奔着be去的,但他并沒有被塑造成一個随時準備為偉大事業獻身的形象。也正因為他是這樣一個活生生的人,所以當他推己及人,由自己的不幸想到讓更多的人免于不幸時,才真正道出了這部劇的英文标題“Being a hero”的意義。
另一個我很欣賞的反套路是這部劇對女性角色的刻畫。不知道是從哪裡,忽然傳出來劇本原來的名稱叫《姐妹》,雖然看着屏幕中一群大老爺們感覺不明所以,但不得不說,劇中女性角色雖然不多,但刻畫得并不敷衍。她們不是傳統意義上“男人戲”中鑲邊的賢妻良母,也不是警匪片中常見的完美受害者。或正或邪,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的故事和思想。我之前一直擔心的某些警匪片中為了制造話題安排的擦邊球,這部劇中也沒有出現。關于這個優點,專組中看到過一篇專門讨論的帖子,這裡就不多贅述了。
還有一個我不知道該褒該貶的反套路,就是這部劇對回憶戲份的安排。我看過很多用回憶水時長的劇,甚至同一個回憶片段循環播放。而《冰雨火》中的回憶戲份,可以說安排得非常克制,以至于直到結尾,吳振峰和陳宇的發小情,吳振峰的過去,吳剛的見義勇為,基本都是出現在對話裡。或許這樣安排有利于劇情的緊湊,但也不得不說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角色一些行為的動因以及人物形象的立體性。
綜上,這部劇在我這裡可以打四顆星,第五顆星送給片尾曲。感謝第三集(不知是否記錯)的片尾《背負》的旋律響起時,讓我夢回了十幾年前坐在電視機前追劇的場景。歌詞與劇情遙相呼應,曲調深沉大氣,無論是否看過這部劇,這首歌都值得一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