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物的成長性與連貫性

劇集取材于《人生》,但限于原著的篇幅,前後都增加了很多原創劇情,以更長的時間跨度來展現人物的人生經曆。其中我比較欣賞的地方在于劇情在刻畫人物成長的同時,也保持了人物特點的連貫性。以高加林為例,就如主創所提到的,在這個人物身上有優點也有劣根性,可能在不同時期某一方面的特征會更加明顯,但都是同時存在的。這就更加接近于真實的人,而不是在各個階段簡單地貼标簽。

高加林思想活躍,一直有想要走出去的強烈願望,在當老師的時候,這表現為一邊啟發學生開闊眼界,一邊借此勉勵自己,而在縣城做記者時,這表現為看到一點希望就急功近利想走捷徑,有機會來到上海,這又表現為勤懇工作,終于靠自己站穩腳跟。他鼓勵巧玲堅持讀書,欣賞巧珍對落後傳統的叛逆,會被亞萍身上的現代化氣息吸引,後來又支持亞萍追求理想,這些行為表現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但其背後都是他在思想上一以貫之的東西。在感情中也是這樣,很多人在争論高加林到底愛誰,但在我看來無論是對誰,他原本就不是個深情的人。他能在濃情蜜意的時候突然清醒,思量前程,愛情在他的世界裡實在占太小的部分,頗有些“士之耽兮,猶可說也”的感覺。這一點無論在劇情還是表演上,都與之前常見的深情或多情的男主有很大的區别,“高加林在想什麼”也成為了探讨這個人物的情感歸處時耐人尋味之處。

2. 脫離男性視角的女性刻畫

盡管對後續兩位女主的事業線描寫有些不盡人意之處,但可以感受到的是,編劇不再希望将這個男主故事中的女性角色作為簡單的城市與農村的符号與“選項”,而是希望給她們自己“完整的一生”。巧珍不僅僅是傳統女性賢惠、溫柔、包容的代表,她骨子裡也有和高加林一樣向往知識,向往廣闊世界的願望,這也是她會被高加林吸引的原因,可惜的是最開始他們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後來她能夠獲得事業上的成功,也是源于她自身的堅韌、踏實和從小耳濡目染的經營頭腦。盡管劇情上有些倉促,但本身并非不合理的“金手指”。而亞萍這個角色更加偏向于“自我”,也許她的初始設定并不讨喜,但也展現了她逐漸認識到自己的人生目标,走出自己的路的成長過程。非常有趣的是,兩位女主的事業線都與男主的發展沒有産生太多的交集,也确實印證了那句“自己的路自己走,走了才有自己的路。”

3. 人物命運的相互映射

人生很長,但“緊要處隻有幾步”。每個重要節點的選擇都足以影響很長的階段甚至一生。劇情通過人物命運的映射,直觀地展現了不同的選擇所産生的“if線”,高雙星是讀了大學的高加林,許小萍是沒有克服重重困境走出來的高加林,香香是屈服于命運的巧珍……這樣的設計在文學作品中也非常常見,盡管支線衆多,卻會給人“雜而不亂”的精巧感。

最後說一點不太滿意的地方,就是我确實沒有想到,劇情的最後會把高加林的落腳點放在上海,仿佛他本就是個錯生在陝北的上海人,最後終于回到了正确的地方,很遺憾沒有看到他與家鄉真正的和解。雖然這或許是這部現實主義作品中最為“現實”的一筆(感覺膝蓋中了一箭)……

但無論如何,瑕不掩瑜,第五顆星給美景、運鏡、表演、剪輯節奏和單曲循環了很長時間的片尾曲。整體來看沒有明顯短闆的一部劇,也希望能夠獲得公正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