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堪稱好萊塢的文藝複興之年,多數重量級IP重(死)煥(灰)生(複)機(燃)。而如今看來當初殺出重圍的“佼佼者”,在幾年之後也不免殊途同歸地落入不得善終的同一結局。二位就是《星球大戰》和《侏羅紀公園(世界)》。

侏羅紀世界 (2015)7.72015 / 美國 / 動作 科幻 冒險 / 科林·特萊沃若 / 克裡斯·帕拉特 布萊絲·達拉斯·霍華德
...
星球大戰7:原力覺醒 (2015)7.22015 / 美國 / 動作 科幻 冒險 / J·J·艾布拉姆斯 / 哈裡森·福特 馬克·哈米爾

15年的《星球大戰:原力覺醒》和《侏羅紀世界》有着(幾乎)一模一樣的配方,二者皆為前作某一版的高清翻拍版,收割的也都是一樣的粉絲群體。《侏羅紀世界1》相比于前一年個人風格十足但束手束腳的《哥斯拉》更加火力全開,對科學反思極度精簡,将重點全部放在恐龍互毆和人類逃亡之上。

...
大恐龍面前點亮自己!

撕掉《侏羅紀》的金字招牌,把它當成一部孤島逃生災難電影也可以說得過去(這也是當年《侏羅紀世界1》可以成功的原因之一)。當然劇情簡化的遺留問題,就是不可避免地留下了“高跟鞋跑赢大恐龍”的爛梗。

侏羅紀世界2 (2018)6.72018 / 美國 / 動作 科幻 冒險 / J·A·巴亞納 / 克裡斯·帕拉特 布萊絲·達拉斯·霍華德
...
星球大戰8:最後的絕地武士 (2017)7.12017 / 美國 / 動作 科幻 冒險 / 萊恩·約翰遜 / 馬克·哈米爾 凱麗·費雪

然後就到了他們各自的續作《星球大戰:最後的絕地武士》和《侏羅紀世界2:失落的王國》,是繼續吃老本走複刻情懷路線?還是頂着背叛原作粉絲的風險,勇敢地賣出破圈的下一步另謀出路?萊恩·約翰遜和J·A·巴亞納同樣給出了不太完美的一緻答卷。

其實抛去老版本和邁克爾·克雷頓的小說不談(新三部跟老三部比都費勁兒,更别說原著小說了……等一下!原來這電影還有原著小說啊????),個人最喜歡的便是第二部。

侏羅紀公園8.6邁克爾.克萊頓 / 1993 / 輕舟出版社

盡管擁有非常讓人摸不着頭腦的角色動機,系列最扯淡的恐龍開發利用手段(激光标注)和最後隻關心自身道德感不關心人類整體命運的白左聖母情節。在好萊塢其他系列都在往更多,更大,更嘈雜,看似花裡胡哨實則更空洞的時候,這個系列選擇将重頭戲聚焦在一隻恐龍殺手上,剩下的力氣全部花在營造讓人窒息的恐怖氛圍上。真正做到了放棄一部分劇情邏輯來大幅度提升的娛樂性。

...
夢回2007年《孤堡驚情》

J·A·巴亞納将他在《孤堡驚情》和《當怪物來敲門》的經驗進行融合。将一隻龐然大物放在有限空間(洋館)裡和人類玩兒起了大逃殺,不僅噱頭滿滿,在搭上了恐怖片第N次複興的順風車的同時,也是對斯皮爾伯格《侏羅紀公園1》的部分精神複刻,相比于第一部完全複刻的面子工程更加誠意滿滿。結尾恐龍的放生也正式象征着這個系列脫離了侏羅紀公園的束縛,真正的成為了“侏羅紀世界”,讓觀衆看到了這個系列未來的潛力。

侏羅紀世界3 (2022)6.32022 / 美國 馬耳他 / 動作 科幻 冒險 / 科林·特萊沃若 / 克裡斯·帕拉特 布萊絲·達拉斯·霍華德
...
星球大戰9:天行者崛起 (2019)6.32019 / 美國 / 動作 科幻 冒險 / J·J·艾布拉姆斯 / 黛西·雷德利 亞當·德賴弗

然後就到了第三部,《星球大戰:天行者崛起》和《侏羅紀世界3:統治》。兩個系列在發生了一系列幕後故事之後,各自請回了重啟後第一部作品的導演,随之而來的也是第一部的問題。公司絲毫沒有明白當初支撐粉絲去電影院看第一部的,更多是一個系列沉寂20年的久别重逢,而非是電影本身有什麼讓人驚豔的地方。作為系列的終章,《星球大戰》和《侏羅紀世界》都拾起了老演員+彩蛋+情景再現的老套路,而夾雜其中的便是臃腫不堪特色不明的劇情。

作為一部副标題為“統治”的電影,上一部作品頂着“聖母”的罵名将恐龍放生到人類世界,給系列開創了真正的“侏羅紀世界”,如此自損八百的犧牲換來的卻是終章不明所以的007營救戲份+蝗蟲災難。

...
神似《碟中諜6 》的巴黎追車

想看人類與恐龍相互博弈厮殺争奪地球的統治權?沒有;想看人類在食物鍊頂端的地位被挑戰的情況下的自我反思?沒有;人類在恐龍災難降臨時的相互協作or自私貪婪?沒有;有的隻是更多的恐龍和一個紙片人反派,一堆速度與激情式的Family成員營救戲碼和諜影重重式的摩托追逐與屋頂跑酷,隻不過把追逐者從人類換成了恐龍。考慮到“速度與激情”和“諜影重重”都是環球底下的IP,也算是回收(廢物)利用了。

《侏羅紀世界3》是一部好的侏羅紀電影嗎?它對于科技的反思流于表面;是一部好的恐龍/怪獸電影嗎?它幾乎沒有一場看完讓人酣暢淋漓的雙龍/多龍争霸,大多沒頭沒尾或草草收場;是一部好的恐怖電影嗎?淺嘗辄止的潛水橋段被第二部最後的洋館戲逃殺戲份直接秒殺;是一部好的動作電影嗎?除了第二幕的摩托車追逐帶來稍許緊張感外,其餘的動作戲多爾不精,看完之後完全留不下任何印象;

...
潛水戲份算是全片為數不多讓人緊張的場景之一

這不是很怪嗎,當一部“侏羅紀世界”電影留下印象最深的竟然是摩托車追逐,而不是其中的任何一隻恐龍,或者恐龍之間的厮殺,亦或是人與自然關系的反思,這本身問題就很大了吧…

回想其前作,第三幕籠子裡的反殺戲份隻有1分鐘,沒有任何人類主角出場,卻将一個頂級狩獵者的性格塑造地淋漓盡緻。危險,緻命,在擊殺獵物前調戲獵物,充分地體現了“最頂尖的獵手往往以獵物的形式出現”這句話。但是在聒噪的第三部,所有人都趕着場子從一個點跑向下一個點的時候,卻連這1分鐘的平靜都難以尋覓。

...
第二部裡的迷之微笑

相比2015年,現在的好萊塢在敏感話題上更加束手束腳。克隆人的倫理問題?不提。人類面對更大威脅時的态度?躺平。侏羅紀世界3用一條喜聞樂見的救人/恐龍和一條低智低能的諜戰潛入劇情線讓整部電影的中心偏移,成功地堕落成隔壁邁克爾·貝時期的《變形金剛》。

去其精華取其糟粕的操作堪稱匪夷所思,前作的緊張氛圍一點沒繼承下來,倒是把“激光标記”這個愚蠢設定放大了無數倍。我時常在想:如果那個白衣女殺手手裡的激光但凡是把槍,男女主角都挂多少回了……更别諸如提長相跟蒂姆·庫克高度重合的反派和他的弱智動機;以及為何英國美國恐龍遍地走,馬耳他(還是摩洛哥…我忘了)路上海裡天空就看不見一隻反而全在地下市場;進行見不得人的,培育危險蝗蟲的危險機密實驗室就在電梯下樓右拐等數都數不清的槽點了。

擺着恐龍這麼大的威脅不談,跑去硬坳了一個唬人的蝗蟲模糊重點,看似是創作偷懶,實則象征的态度自不必多說。好萊塢從勇敢地對抗自然(《完美風暴》《龍卷風》)對抗災難(《泰坦尼克号》《後天》)到躺平,這期間的轉變或許比我們想象的要快。

不過,比《侏羅紀世界》幸運的是,《星球大戰》擁有一大堆補充的電視劇+外傳+動畫+遊戲彩蛋+狂熱的年輕粉絲群體,它的正傳即使再差,總有同一個宇宙下别的代餐讓粉絲們感到愉悅。暫且不談質量,迪士尼對其手下IP“漫威式”的高強度高效率開發也足矣讓IP保持一定熱度。而相比1993年,時下想要看到活恐龍,侏羅紀系列已經不是唯一的選擇,光是各國紀錄片就有不少高質量的,更别提諸如《變形金剛:超能勇士》裡将恐龍與機甲融合等一堆更對年輕人胃口的設計。

曾幾何時,侏羅紀這個系列也有機會邁入更廣闊的世界和創作空間,打造一個真正的,不輸喪屍圍城的,被恐龍席卷過後的侏羅紀世界。在這個世界裡,根據不同恐龍的不同生活習性,既可以開發人龍大戰的硬核英雄傳奇電影,并将原作思想進行變體貫穿其中;也可以産出諸如《寂靜之地》《屏住呼吸》這種小而精緻的恐怖電影;甚至在某些人龍和諧共處的地方可以把環球自己家的《馴龍高手》真人化,或是Love Is Love的《水形物語》式人龍虐戀(以上都是我亂說的哈哈哈)。相比高度模式化的超級英雄,這個世界有着太多的潛力。

但是機會就是如此,錯過了就是錯過了,這次侏羅紀世界的大門關上了以後,下一次打開就真的不知道是什麼時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