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開是因為看完了《哈爾濱1944》感覺不舒服,随便點開個懸疑古裝劇看看,沒想到是個寶藏劇。前期還隻是覺得劇情通順、演技流暢、布景等舒适,最後幾集直接情緒拉滿。真是好劇無宣傳,非常可惜。
(1)劇情人物
整個故事以尋寶為框架,以清末維新變法12年後革命思想萌芽的曆史為背景,既有尋寶故事的懸疑感,又有對曆史的思考。邏輯非常通順、節奏尚可,幾乎沒有強行煽情,沒有直給的不适,時代的反思在細節中流露,使得觀衆可以有多方位的自我思考。
卓不凡:固步自封,被傳統(師門傳承、師父之命)束縛。
王地保:被封建王朝(科舉、皇權)制度封閉的保皇黨。
柳琳、lucky:為革命奮不顧身的純粹的先行者。
格格:封建王朝的既得利益者、受害者、覺醒者。
門三刀:從百日維新到辛亥革命的親曆者和實踐者,代表中國從維新改良到革命推翻封建統治的曆程。
鐘海潮情人:受革命思想啟發、開智的廣大民衆。
王爺:接受先進思想但不舍皇權的封建統治者。
這些角色既符合曆史背景,又引人共鳴、令人深思。雖然我已經做好大部分角色死亡的心理準備,但是lucky的死還是讓我很難受,之前多陽光絢爛,此刻就多傷心,似乎最安全的一個人,就這樣不lucky了。而卓不凡,我本以為他真的可以歸隐或者跟随門三刀,畢竟他已放下師門執念。但細想,編劇安排他們死是更有深意。
lucky的死和他的名字呼應,和傳統武術無法對抗現代武器的暗示呼應,更和般若堂南下海外将藏寶圖(愛國、革命思想)廣泛傳播呼應。當船上衆人展示藏寶圖時,我才驚覺自己的局限,一直想的是藏寶圖隻有傳人有,殊不知衆人皆可傳,如愛國圖強的思想。
卓不凡的死突出王地保被封建思想荼毒至深:前期的卓不凡我挺讨厭,他接受師傅“沖喜”的惡習讓出師妹,為所謂的第一劍名聲賣身王爺,為奪寶殺死王地保師父,但當門人盡失、扔劍離去、有心幫助門三刀時,我認為他前期的錯可以了結,而就在此刻,他被槍決,那一刻,我真的恨王地保的迂腐。
門三刀和格格暫時的活是其他人必須死亡的短暫安慰。和格格對應的是柳琳,她們兩人都死就太悲傷和絕望了。考慮劇情,格格主要在情報、潛伏方面,接應等是柳琳在做,設定柳琳死而不是格格更合理。此時,他們是薪火、是希望。然而,兩人踏上“去做”之路,再也沒見,幾年後都沒了。他們的暫時保全是悲劇中留一點“不悲”,也呼應革命的薪火;劇中最後結局的交代暗示革命的殘酷,但好在他們已經以身踐行了革命,并見證了封建王朝結束,全國人民已走向革命,薪火已成燎原。如果結局是二人一起去了海外,雖然情感上更happy但落了俗套,所以這種安排更有意義。
南少林,我認為主要作用是串起故事情節,于思想意義上作用反而較弱,雖然體現了民間武學(中國人民)保家衛國的優秀傳承。
而日本是女人帶着這點,我恰恰認為是對日本的鄙視,不存在男凝或男權。破解藏寶秘密的路上,中國人是正面對戰,而日本的手段是女人色誘偷情報、暗殺,一路都是躲在背後,此為小人行徑。對日本的刻畫我認為編劇帶了主觀情感,有意弱化了他們的武力值。
(2)演員
我認為全員演技在線,劉宇甯在深層情感表現上稍微弱一點,但是整體完成度挺好的,對我看劇沒有根本影響,所以我認為無需苛責。秦俊傑這部劇裡演技非常好啊!我最喜歡的地方是”他得知卓不凡被王地保槍決時到聽他念叨那幾句忠君的迂腐之詞“這個過程的表情變化,我看出了從暴怒到為王地保悲哀的變化。還真是沒想到他演技可以這麼優秀啊。lucky這個演員我也好喜歡,活靈活現、恰到好處,活潑同時大義,不好演的。其他演員也演技很在線,怎麼看怎麼順眼。唯一一點,那個情人演員的臉有點太現代了,不自然。
(3)服化道
我不怎麼挑這方面,全憑感覺,感覺是完美。布景、燈光、色度很舒适啊,看多了明晃晃的電視劇,還是這種看起來自然。王地保這個形象真好,既壯又頹。融天一行人也是破舊的服飾,哪怕人設為美女的小師妹也是一副營養不太良的勞動人民形象,這才對嘛。相比之下,門三刀倒稍微有點太“正”了,特别穿淺色衣服時有點過“帥”了,我感覺秦俊傑不算大帥哥,如果可以稍微弱化他的帥,或許更好。
(4)劇名
最後,劇名挺好。剛開始看的時候,我還想,一個尋寶懸疑劇起這麼個有文化、有深度的名字,怕不是就看上這句話了。看完了,名副其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