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名“涉過憤怒的海”在電影中有深刻的象征和隐喻,象征着主角老金在女兒遭遇不幸後,踏上了一個人的尋仇之路,為了抵達愛與寬恕的彼岸,都在試圖涉過各自心中洶湧的海。這個“憤怒的海”象征着老金心中的憤怒和悲痛,他必須涉過這片憤怒的海,才能找到殺害女兒的真兇。這個片名揭示了電影的主題——原生家庭和親子關系的問題,以及人類代際之間的因果傳遞。
此外,電影中的每個角色都在試圖涉過他們各自心中的憤怒的海。例如,李苗苗的母親景岚,她竭盡所能地庇護李苗苗,這也可以看作是她在涉過自己内心的憤怒的海。因此,片名“涉過憤怒的海”不僅揭示了電影的主題,也與電影中的具體情節和角色發展緊密相關。
老金在女兒被害後開始了複仇之路,不顧一切地複仇是他父愛缺位的報複性補償。就像他平時隻會努力賺錢供女兒留學,女兒被害之後也隻會用瘋狂的複仇來表達父愛,無瑕表達悲傷和思念之情。甚至已經抓到了嫌疑人李苗苗後,在女兒的葬禮上,遺體火化時,依然不在場,而是懷着滿腔的憤怒去報複傷害了女兒的人。在他眼裡,複仇真的比送女兒最後一程更重要。為此前妻痛斥他“你不是個人”,詛咒他,景岚也說“你一點都不愛她”。或許老金認為,複仇就是在盡父親的責任,就是對女兒愛的補償,為此他囚禁、折磨李苗苗,也折磨着李苗苗的父母。
随着真相的透露和開始傾聽女兒的心聲,他逐漸意識到複仇并不能帶來他想要的結果。他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這種反思最終轉化為懊悔。他意識到,真正的救贖來自于内心的悔過,而不是對他人的傷害。這個轉折點是電影的高潮,也是老金懊悔和尋求救贖的開始,為此陷入了無盡的痛苦和悔恨中。
回到電影的片名“涉過憤怒的海”,老金是一個漁民,對大海非常熟悉,涉過現實的大海容易,但涉過心理上“憤怒的海”很難。涉過之後呢?他需要回歸内心的自省和身為父親的自我問責,有沒有盡到父親的責任?離婚後女兒選擇跟了他,他自認為女兒“懂事”、“皮實”,就不甚關心。口口聲聲說他跟女兒“相依為命”,但其實他根本不了解女兒,不知道女兒想要什麼,也不知道女兒交了男朋友,無知得像個陌生人,女兒自殺當天打給自己的電話也沒有接,還跟前妻互相推卸責任。回過頭來看這句話,簡直是莫大的諷刺。
涉過憤怒後,不僅僅是老金父愛的救贖,也是向所有為人父母者發出的靈魂拷問。電影的片尾字幕「唯有父母的愛是人一生最初與最終的安全島」,這句話本身就是創作者們想要呼籲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責任人”,為人父母者,在孩子出事時,該首先問問自己,盡到父母的責任了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