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教宗方濟各蒙主恩召,回歸天父家鄉。這無疑是令人詫異的,因為就在一個月前,我們才聽聞他的疾病治療情況良好,身體略有好轉;更不要說他剛剛出席的公共活動,複活節降福以及會見萬斯。
我想起年初看過《秘密會議》,講述一場教宗選舉中自由派和保守派的對抗鬥争。這部電影在很大程度上呼應了現實——今天的天主教會恰恰處在一個變革與鬥争的關鍵時期,内部矛盾十分尖銳。方濟各教宗榮歸主懷後,新一輪權力洗牌與傾軋角逐就要展開。自由派想要鞏固方濟各教宗的成果,保守派則争取反攻倒算。
從影片拉到現實,來看看影片中的人物對應了現實中的誰。
1.Cardinal Bellini

...

對應Jean-Claude Hollerich,自由派代表,支持天主教内對社會議題的開放态度,比如對LGBTQ+群體的接納。2022 年,他表示,他認為教會關于同性戀關系是有罪的教義是錯誤的:“我認為這種教義的社會學和科學基礎不再正确。”
2. Cardinal Tremblay

...

對應Raymond Leo Burke,傳統主義代表,被認為是保守派的實際領袖。他公開與方濟各教宗發生沖突,強烈反對對LGBTQ+群體和離婚再婚者的态度的放松。
3.Cardinal Adeyemi

...

Peter Turkson,堅定保守派,被廣泛視為“Papabile”——教宗熱門人選。他的反堕胎立場十分明确,且支持烏幹達的反雞奸立法。
——以及Robert Sarah。同樣地,他堅定反對同性戀、離婚和堕胎。
4. CardinalTedesco

...

對應Willem Jacobus Eijk,荷蘭籍主教。他堅持維護傳統,尤其在反對離婚上立場鮮明,且曾公開批評方濟各教宗。
5. Cardinal Benitez

...

對應Luis Antonio Tagle,菲律賓籍主教。他對同性戀和離婚再婚者的包容态度使他被視為方濟各教宗的精神繼承人——他甚至被稱為“亞洲方濟各”。
——以及Mykola Bychok,烏克蘭籍主教,長得有點像澤連斯基。他在2024年被方濟各教宗擢升為樞機,是樞機團最年輕的成員。可想而知地,他十分關切故國烏克蘭的境況,呼籲對俄烏戰争的關注。他說:“讓我們心中帶着基督複活,準備好向世界見證,愛比仇恨更強大,憐憫比複仇更強大,生命比死亡更強大。”慷慨激昂的話語令人想起電影中Benitez打動人心的發言。
6.Cardinal Lawrence

...

我很難為電影的主人公——樞機團團長Lawrence——在現實中找到對應的人物。現實中的樞機團團長Giovanni Battista Re是典型的保守派,曾支持将參與自由派組織并拒絕退出的天主教徒逐出教會,以及反對被繼父強奸後懷孕的9歲巴西籍女孩堕胎,宣布她的母親和醫療團隊隊已自動被逐出教會。
Lawrence精明幹練、遊刃有餘的能力令人聯想起Pietro Parolin。他在梵蒂岡外交部門工作30年,後擔任聖座國務卿,在各項事務上功績卓著。不過,他也是保守派。

按照電影情節,黑馬Mykola Bychok似乎頗有希望。不過,現實畢竟不是電影,不會有那樣戲劇性的情節。我隻希望自由派能夠不負衆望,讓天主教會近年來所取得的成果能夠保持以及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