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止境裡的回響 每日影視參悟 2024-04-30 16:22 天津

...

-------------------

這世界上,最難的是想要幹好事,就需要付出“不再幹淨”的代價。

這一點,陶無忌是不懂的。

-------------------

陶無忌

這小夥兒本來,是最值得期待的人,無論一開始還是本劇即将結束的現在,我都認為,他是最值得期待的人,因為與其它年輕人相比,小吳總江湖氣太重,器量狹窄;田曉慧雖然聰穎,但對于規矩全無概念;程家元和胡悅其實都是普通老實人,想得少,趨于平淡,但總還有善念;蔣芮是聰明人,掙紮于普通人渴望借勢的泥途;隻有陶無忌,精明強幹,有規矩,有傲氣,還能知道一些變通。怎麼說呢,生子當如陶無忌。

是戴行第一個發現了他,并向趙輝推薦了他。戴行說仿佛看到了年輕時的趙輝,趙輝于小陶工作了一段時間,同為高水平銀行人,他當然看得到陶無忌身上滿滿的閃光點。

歐陽老師是這樣評價苗徹的。她說,苗徹是格局最大的人。苗徹的眼裡不揉沙子,看人的本事好像也比趙輝強些。在第一次見到陶無忌時,就看出這個孩子“心思太活,是個過于聰明的人”。趙輝聽了,當時隻是一笑,因為他已經是趙輝的師父。

後來陶無忌去了苗徹那裡,他對趙輝死查到底的咬勁讓苗徹喜歡上這個敢打敢拼不害怕的陶無忌,但陶無忌再見到趙輝,已經是各懷心事,無法深聊。因為他認為,趙輝作為過去的師父,白襯衫已經是漆黑一片。

趙輝上任分行行長之後,除了各種紛繁,他最喜歡說的一句話,誰還記得?他說:我在分行行長位置上做的事,是他畢生的理想,他所做的事,充滿快樂。

這句話,在他被蘇見仁、謝緻遠針對時,他跟苗徹、陶無忌說過;蘇、謝二人紛紛退避之後,他也這麼說過。這句話聽在陶無忌耳朵裡,作何感想呢?很明顯,無忌哥哥,包括大部分觀衆,都認為讓趙輝高興的事,是他終于知道怎麼弄權和營私了吧?

其實是不對的,而且,包括苗徹在内,都錯得離譜。

想想趙輝,是什麼時候才開始做下陶無忌眼裡種種罪惡的?不是蕊蕊病重的時候,而是李森搶走了他分行行長位置的時候。這個位置對于李森來說,是營私舞弊的依據,但是對于他趙輝來說,對于戴行的徒弟來說,對于歐陽老師傳道授業多年的學生來說,就隻是一個完成理想的最佳崗位而已。

吳昌龍背後什麼想法難道他不知道嗎?謝緻遠、蘇見仁、周琳、等等等等這些魑魅魍魉想做什麼,他不知道嗎?那是一個潘多拉盒子,盒子的按鈕就是蕊蕊的重病。

以陶無忌的水平,他即便活成了趙輝,最終也隻能到達支行位置,然後止步不前。但是趙輝不一樣,他要到分行這個位置上,要幹戴行沒幹完的事:要把商業銀行對外融投資的體系重新改革,讓戴行的九正一邪從潛規則變成明規則,變成可執行可審查可傳承的秩序和制度。讓戴行幫助民族企業家這種明顯公正但又不合法的高尚行為敢站在陽光下大聲宣揚。銀行的制度過于僵化,過于不靈活,想要改革,就必須從頂層開始設計,這是一個小小的支行行長可以完成的嗎?那必須是分行行長,一品大員,建牙開府的封疆大吏才有能力辦到。

但正常的渠道已經被李森這種貨色堵塞了,所以趙輝沒辦法隻好走吳昌龍給的那條道路,然後治好了蕊蕊,趙輝将來就是粉身碎骨,也算是解了一大半後顧之憂。他其實一直喜歡周琳,因為周琳象李瑩,而且周琳也喜歡蕊蕊。如果,趙輝想,如果有一天他東窗事發,他可以義無反顧,蕊蕊怎麼辦?但如果周琳能照顧蕊蕊,那就再好也不過。所以他一再讓周琳離開謝緻遠、蘇見仁身邊,但最後他沒想到蘇見仁如此的癡情。在得知蘇、周二人訂婚的當晚,他已經是一派“失之我命”的沮喪。

陶無忌,你師父的白襯衣,一直是白的,吳昌龍等等那些貨色,不過是不小心蹭上的灰,用手拍打拍打就可以了,但你不這麼認為,你以為,你師傅黑化了,所以你,馬上就選擇不相信他。虧他趙輝曾經那麼信任你。

你算個神馬玩意兒呢?

啥也不是。

-----------------

萬一您看到這裡了,請允許我

感謝您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