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在下是個喜歡看電影的曆史小白

《封神》上映15天票房破13億,這真是可喜可賀。因為無論網絡上口沫橫飛到什麼程度,票房是騙不了人的,這确實是一部觀衆喜聞樂見的作品,而且這是以我國特有的神話作為藍本改編的【有神】作品。

我們算是第一次在巨大的銀幕上看到了我們曆史神話裡的四大金剛,看到了三隻眼的聞太師,看到了本土道家文化與那段年代久遠的商周之變結合的一場曆史、神話故事。

《封神》是一部特别特殊的作品,因為這部作品的主線和結局顯示,每個人都具有被“封神”的獨特體質,每個人都有成為神仙的資質。比如被挖去雙眼卻又長出雙手,手中長出金睛的楊任;被封為文曲星,胸懷七竅玲珑心的比幹;比如割骨還父割肉還母又獲得蓮花身的哪吒;還比如那些加入闡教、截教從而獲得法力的半仙之體;最後連荒淫暴虐的纣王都被封了神仙。各種神仙為了各種原因,窮盡各自法力打得不亦樂乎,最終商周更替,衆仙人們就各自收了神通,在一張封神榜前各自領取位置,完成一次混亂後的秩序守護。最妙的是,制作并且有權利封神的卻不是個神仙,而是一個叫姜子牙的【人】。

我國曆史上有很多著名神話故事或者故事集,比如《西遊記》,比如《聊齋》,但這兩部著作裡,人、神、鬼是有一個真切的隔閡的。這裡的人很難成為仙,因為那需要有很長的壽命,很巧的機緣,很硬的關系等等等等作為條件。人也許在這兩部書裡能很容易做鬼,比如烏雞國國王被害死了,魂魄就天然獲得了一定的功能,這才能抓住機會給唐朝和尚托夢。但是要做人,就太難了。菩提祖師跟得意弟子孫悟空說的那些成仙之法,以及成長成一個仙人的路上要經曆的那些莫名的緻命磨難,誰能抵擋啊?太難了,這還是進入了菩提祖師這種究極修仙道場,成為最高學府的學子之後呢。凡人最多好像那個樵夫,能背誦幾句“觀棋柯爛,伐木丁丁”,而已。

所以《封神》這部書實在是太好了,它讓所有人都有神的眷顧之處。

私以為,我們在建設國家時,必須是唯物的。但是在我們的心中,還是需要有一些“神”的存在。在我們熟悉的那些剛過去幾十年的時代裡,老人們會說每個人頭上有一盞“明燈”,兩肩也各有一盞“明燈”,這都是我們作為神的子民先天都配備的。當我們走夜路,在漆黑一團裡心下茫然而恐懼的時候,我們就用手拍一拍雙肩和頭頂,那三盞“燈”就亮了,也許我們眼睛還看不到,但是這三盞“燈”會照亮我們所看不到的黑暗,讓我們免于被那些黑暗中的魑魅魍魉所害。

這是多好的“神話”,這讓我們每個人都覺得自己都是有“神力”的,是有能力對抗黑暗的。這個神話,讓我一直感覺心安,在每一次面對未知的恐懼時,能通過自己拍拍自己的方法,獲得自持的力量,還有天助自助者的溫暖。

還有“舉頭三尺有神明”,這也是民間神話的說法。說的是“暗室虧心,小心神目如電”,做壞事的人基本上還是要有些擔心吧,總是會怕虧了心身上的三盞明燈就不亮了,于是暗處的惡鬼就會纏上來,神明也會看得一清二楚最終對做壞事的人施以懲罰。

這也是非常好的神話,這是人們對善良的文化保護。現而今的世界,各種合同确實能夠在雙方都是君子的情況下保證利益,但是如果有任何一方不是君子呢?甚或然,雙方就都不是什麼良人呢?

合同與規則都有漏洞,但是各種事都還要在滾滾紅塵中做下去,在合同照看不到,在視頻監控不到的角落裡,誰來保護那些心存善良的人呢?

我覺得,我們還是需要神的,需要自認每個人身上天然的有那三盞明燈,那幾盞明燈是為了善良與光明點亮。面對漆黑的未來,我們到底是心懷三盞明燈好呢,還是手裡拿一本厚厚的合同管用呢?

而《封神》這部影片的意義就在于這兒了:每個人都可能是神,在各自的位置上努力的成就着什麼,在當世鼓而呼,為後世提供一個可以成就神迹的私人樣闆。

從而我們就相信,那些從幾十米高大橋上跳下水去救溺水者不僅獲得了物質上的獎狀和獎金,還獲得了那三盞善良明燈的加持,暴雨如注的人生裡,那三盞燈一直幫自己守護一份善意的溫良。

在之前十幾、二十幾年的時代裡,我們的神話作品,實在太少了。

我們看的都是什麼?那些充斥銀幕的都是基督教的神迹,包括婚禮都要學習帶有教義意義的黑禮服和白紗;視頻裡還有西方創造出來的,隻有幾十年曆史的複仇者、鋼鐵俠等等變異人,還有某種精神失準情況下創造出來的克蘇魯,還有強行灌輸給我們的北歐神話。。。。真的夠了!

我們的神話人物都活在角落裡,我必須承認這次看到魔力青四兄弟的形象完全是第一次看到“活”的神仙,看到他們兇神惡煞的出現在大銀幕上時,我的心中跟看《長安三萬裡》裡面李白、杜甫、高适、王昌齡、王維一樣激動。

“終于看到你們了”我這樣想。

我們有自己的神話,我們也需要自己的神話,因為這些神話才适合我們自己黑頭發黃皮膚的人種和民族。

《封神》這電影就是太好了,複活了我們自己的【有神時代】。

(本人公号:雙向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