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紀70年代末,來自美國導演華萊士·波茨 (Wallace Potts)的同色紀錄片《巴黎型男》在曼哈頓劇院的首映式上收獲了不小的關注。幾乎沒有哪個觀衆真正忘記過神話般的性感偶像卡爾·福雷斯特(Karl Forest)那超現實的熒幕畫像。

盡管全片隻圍繞着一位主角——卡爾·福雷斯特,在鏡頭前談論着他前期作為退伍軍人與街頭男妓的反差生活;畫面叙述與采訪并行,借助情色場景與半虛構記憶之間的來回閃現,為觀衆們帶來了一種錯位但鮮活的奇特魅力,并從心理學研究角度入手将這一部關于70年代男同性戀街頭流浪生活的霓虹回憶錄展現得光怪陸離且引人入勝,最終一同組成20世紀同性影史的重要部分之一。

正如電影中的卡爾從不乞求任何同情,他的言行舉止更像是一個曆經世故後深谙自己正在出售自我的另類邊緣人。從嚣張跋扈的小鎮深櫃青年到巴黎夜總會的職業舞男,本片的奇妙之處在于它幾乎不去解釋他為何如此,隻是讓他置身于不停獨白、跳脫衣舞、抽煙自慰等一系列被凝視場景中。
這種人為的造作反而顯得真誠——是的,他的存在并非為了被解讀而存在。他隻是在主宰銀幕并非試圖被賦予現實生活的合理性,他被放在熒幕前隻因為他曾是一個聲名不小的性感符号、一個微不足道的社會小角色,或許還是一個早已衰退且不再英勇的都市神話——由疲憊、擺拍和那些從未真正落地的溫柔瞬間而無序構成。也許正因為卡爾早已明白自己是被凝視與被擱置的浮華表象,稍加利用這層表演潛意識後一種不可思議的美麗、堅韌與感性在他身上閃閃發光。

影片其餘部分質量參差不齊,前半部分大多是卡爾在談論那些他未曾擁有的性經曆,而那些擺拍的小插曲則充當了彌補逝去時光的平行幻想,如此現實與虛拟的分割手法在影評圈内褒貶不一。
而在後半部那略帶施虐受虐色彩的地下室場景中,在夢回《紐約地獄》的同時也成為諸如電影達人約翰·沃特斯重點抨擊的創作方向——這種"像開胸手術般"崇拜鬼祟打光的粗制濫造除了暴露創作者陰濕貧瘠的業餘手法外,還将毫無意義的乏味與虛無買一送一般的強塞給對其感到大為失望的受衆們。

在以發掘全球各區域寶藏酷兒影像為成立宗旨的修複工作室Altered Innocence的4k數碼修複下,這部備受喜愛的同色經典不再隻是某些同性戀藝術家的秘密寶藏,它所呈現出的這幅令人難忘的同志自我塑造的内化肖像畫将向繼續吸引着新一代觀衆們的無盡目光!
2025年4月,在曆時兩天的聽譯、調軸與反複校對後, 【彩雲自譯】欄目 正式完工《巴黎型男》的收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