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太多槽點了,甚至讓我覺得主角團智商有點不正常。
我認為導演把他僅有的想象力和充裕的資金都用在了女人們自焚那場戲上,那個場景甚至可以用“美”形容,而這讓我有些不适。的确不能用現代的思維思考古代的事,可我讨厭這種喪事喜辦的風格。這種行為跟在如今寫首詩,歌頌貞節牌坊沒區别。
這麼多年來,多少印度女人伴着亡夫的遺體,活活葬身于火堆,甚至有些還未成年。哪怕到了21世紀還有新聞說,印度寡婦被自願這麼做,我記得最近的一次在2006年,那個寡婦試圖從火堆上跳下來時,她丈夫的三個兄弟卻用木棍狠狠地毆打她,又将她趕回了火葬堆。我想很多可憐的女人不是自願的,而是被各種軟硬兼施的手段推入烈火中的,這種手段不論是思想上的,還是行為上的,都很可恥。殉夫女子慘叫連連,圍觀者齊聲叫好。一個國家的女子,竟然隻能用自焚證明“忠貞”,多麼可怕又多麼可悲。
不喜歡這種喪事喜辦的風格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珍惜當下
我覺得這部電影有一部分的意義是為了,通過阿甘這個人反映美國二戰後的發展,從他的故事可以看出美國包括社會環境、思想觀念、人文精神在内的方方面面的變化。至于為什麼選擇阿甘這個人?我覺得可能因為,他的角度非常獨特,他的智商隻有75,不會産 ...
很良心的作品
這個劇比我大了十多歲,我是偶然一次翻豆瓣知道它的存在的,等過幾天打算買原著來看看。 以前的電視劇很真實,演員的淚溝、法令紋、頸紋等都能看見,我不覺得這是醜,反而覺得看起來很親切,他們就像在我身邊生活着一樣,不像現在的一些電 ...
我的焦焦似乎來的更早些
我的喪喪、尬尬、慕慕、懷舊奶奶的确是青春期前後才出現的,可能由于原生家庭的問題,我的焦焦到來的更早一些,它在我童年時就産生了,我從小被灌輸的自我意識就是“我還不夠好。”如果我覺得我很棒,家長馬上會潑冷水,開始絮叨“别人家的孩子”。我 ...
愛情,以汝之名,造惡無數!
因為我做了這個電影的解說,所以我跟觀衆們叭叭了半天這電影的倆結局是怎麼回事。然後我做了個決定:整理一下我的理解,來豆瓣寫篇影評。關于這兩個結局,我認為朱利安和蘇菲殉情的結局是真實的。我的理解是這樣的,他們的愛是不被世俗允許的,他們抛 ...
人生沒有捷徑可走
中産之家的少女珍妮過着枯燥無趣的校園生活,她的成績很好,是衆所期待考上牛津大學的“種子選手”。某天,她遇見了風趣迷人的成功男人戴維,并迅速陷入愛河不可自拔。戴維帶她見識了大都市的奢華,甚至帶她去了她一直想去的巴黎,很快她就沉迷其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