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庸宇宙的人物圖譜中,有一類“惡女”,他們無惡不作,或狠毒,或陰險,無一例外都給主角團造成了不盡磨難。但惡女之中再次細分的話,其中一類,則是“可恨卻可悲,可惡卻可憫”,譬如李莫愁,譬如梅超風。

在近期,一部改編自《射雕英雄傳》的網絡電影趕在端午之前在網路播出,正是以梅超風為主角的《射雕英雄傳之九陰白骨爪》。

影片不是很長,一百分鐘,觀影初印象,更像是黃、梅、陳三人的愛情糾纏。不獨獨是我,與我類似看法的人們占了大多數。

但很快,兩個朋友不經意間的吐槽反而提醒了我:

A說,搞什麼,弄個石碑刻名字,桃花島名單嗎?表演太誇張了,哭什麼咯.

B說,刻上名字說明她進了桃花島,後來名字劃掉代表逐出師門,懂乜?

我忽然想到,是啊,刻個名字,又不是黃藥師發愛的号碼牌,梅超風哭什麼咯。

帶着這個疑問,第二次刷的時候,我确定是我誤會了梅超風,也誤會了這部網大,這個故事說的并非是愛情,或者說,愛情僅僅是一層外衣。

(以下涉及劇透)

對于一部給人物立傳的電影,核心人物的身份屬性,至關重要。我們看下梅超風的身份轉變:

梅超風的出場,身份是乞丐,居無定所,浪迹江湖。她的生命中隻有一個命題:生存。

梅超風的謝幕,身份和乞丐無差,雖暫居楊康家中,但同樣無家無業,生命中僅有的意義是:複仇。

一頭一尾,都是“流落江湖”的低角色身份,中間有兩次身份轉變:

第一次是從乞丐轉為桃花島弟子,第二次是從桃花島弟子轉為陳玄風的妻子,最後又從妻子轉為乞丐(或者說類比乞丐)。

她的人生,是一個大大的抛物線,起點和落點一緻,都是“失去歸宿”,中間的兩個身份則是“找到歸宿”。

第一次歸宿,是黃藥師帶來的。

她在登上桃花島的那一刻,有了家。但她心中始終有不安全感,尤其是發現家裡的成員名字都刻在石碑上,她沒有,家裡的孩子名字中都有風,她也沒有。所以她無比渴求得到“一家之主”的認同,用盡手段在争奪玉箫的比賽中獲勝,她的願望不是師傅愛我一次,而是改名、刻名字——這不是什麼愛情,而是梅超風的第一次身份認同。在她發現名字已經改好了、刻上去了,她才在潛意識裡徹底接納桃花島,徹底的成為家裡的成員,第一個歸宿,get。

改名之前,她的生活就是練功;偷看師父練功,被發現後立刻離開;她和陳玄風課堂上被抓包,她的表現是拘謹的,表達意願是嚴肅的“師父我要叫梅超風,我要超過他們所有人”。

改名之後,有一個明顯的轉變,她開始敢于和師父撒嬌,甚至表達好感。她說我的願望不算數,我要再提一個,我要學碧海潮聲曲;她偷聽黃藥師和歐陽鋒對話,被抓到後也豪不心虛——

因為在桃花島的這段前塵往事是插叙,所以很難看出二者的對比,但如果單獨來看這段陳年往事,對比是很明顯的。

所以單獨看十幾年前桃花島的故事,這根本不是三角戀,也不是師徒戀,而是一個流浪小女孩找到家,并在家裡混得如魚得水的治愈系成長故事。

直到黃藥師帶馮蘅歸來,打破了她的第一個歸宿。

陳玄風勸她,我們習武這麼多年,也到了闖蕩江湖的時候,不如一起走。這是陳玄風在暗暗的勸她,人家已經成雙成對了,咱們找個借口走呗。陳玄風很溫柔,沒有直說,而是選了一個不會讓梅超風傷面子的表達。

但梅超風像被踩了尾巴的貓,一下子就炸了。但她的台詞是什麼?不是師父如何如何對不起她,不是師父怎麼能愛上别人,不是我為愛付出這麼多年……

這裡的台詞很有意思,她脫口而出的是“桃花島是我家”,什麼意思呢?這裡是我家,憑啥馮蘅一來,我就得走?這是我家!

在她的潛意識裡,馮蘅的到來,确實是搶走了師父,但更是搶走了我的家。

那麼黃藥師在其中又是什麼角色?

梅超風對黃藥師确實是愛,但這個愛動機不純——對梅超風來說,黃藥師身上被賦予了太多角色,不僅僅是師父,更是“家”的象征。黃藥師是桃花島的靈魂,梅超風認可了桃花島是她的心靈歸宿,她的具象表現就是愛上黃藥師。

第二次歸宿,是陳玄風帶來的。陳玄風對梅超風的表白,始終不是我愛你,不是心悅君兮君不知,而是我陪着你,我永遠在你身邊,我們一起離開桃花島,一起去江湖曆練,一起去浪迹江湖,我們建一個屬于自己的家。

陳玄風給予的愛,最核心的表達就是家。

故事最開始,梅超風就明确表示了“家”的訴求,在兩個人躲避歐陽鋒的橋段:梅超風說她小時候居無定所,去了桃花島後,她以為自己有了家。借着梅超風的講述,拉開了曾經的故事,也開始整部電影。

隻是師徒戀的噱頭拉走了觀衆們所有的注意力,使得這句台詞被忽視了。

同樣在這個地方,陳玄風說我們一起建立一個家,梅超風也說如果這次僥幸不死,那我們就在一起。

可以說家和歸宿的概念,始終圍繞着梅超風一生的情感追求,最終她放棄了風一樣的男子黃藥師,選擇了能時刻陪在身邊的陳玄風,求得就是心靈歸宿。

江南七怪并不僅僅是殺死她的丈夫,更是毀去她的家。第二個歸宿煙消雲散。她的人生開始開始急速下降。

這裡說一個很有意思的橋段:梅超風瞎眼之後再回桃花島。

這個建議是陳玄風主動提出的(和師兄在一起多好),但陳玄風的意思不是送妻子回老情人身邊,他擔心的是“你眼瞎了要被人欺負了”,他給梅超風的這個歸宿已經沒有了,他要讓梅超風回去以前的歸宿——家,是遮風擋雨的地方,陳玄風希望桃花島能再次為雙目失明的妻子遮擋風雨。

梅超風聽了。

她回到了以前的家,回家的第一個情節,就是劃去了名字的石碑。(石碑,再次出現,後面再說石碑的意義)所以我說,這部戲不僅僅是愛情。時隔多年,梅超風重返桃花島,她回憶的是曾經和大家一起的快樂時光,而不是她和師父單獨相處;她摸到的是石碑,而不是其他具有黃藥師個人屬性的東西。

後面黃蓉的話令她徹底斷了回去的念頭,也不是因為黃藥師,而是因為她害慘了大家,注意哦,這個大家包括馮蘅。小黃蓉說,黃藥師每次吹這首曲子就是在思念馮蘅,很多觀衆說,其實是在想梅超風。但我更傾向于,黃藥師想到的是曾經桃花島的時光。梅超風回憶的也是往日時光,大家暢想十年之後咱們桃花島如何如何……卻因梅超風而煙消雲散。

所以梅超風偷偷離開桃花島,不是因為愛情,而是因為,桃花島這個歸宿,已經名存實亡,而且是被她親手打破。

在失去了兩個歸宿全部失去後,梅超風的狀态是渾渾噩噩,連街頭的混混都能欺負她。而楊康最終收留了她——或者說是交易,用教授武功換取容身之地。

說完了“歸宿”這個命題,我們再來談談,愛情。

剛才提到,對于梅超風來說,黃藥師身上被賦予了很多角色:桃花島的象征、給與生存本領的師父、救命之恩,更是一位強者。梅超風是有慕強心理的,基本上從小内心不安全感爆棚的人,都或多或少的有慕強心理。多重向往集合在一起,形成了梅愛上黃的邏輯。

但在梅超風的人生中,陳玄風的存在感其實并不弱于黃藥師。第一次救梅超風的,其實是陳玄風,但陳玄風是從一群路人甲的手中救人,黃藥師是從歐陽鋒手中救人。前後一對比,難免被黃藥師搶了風頭。

後面也是陳玄風和梅超風的談話吸引了歐陽鋒、黃藥師的注意,才引出拜師這個話題。

接着進入桃花島後,也是陳玄風作為導遊,領梅超風逛桃花島。

……等等,可以說,陳玄風的愛情底色,就是默默陪伴和守護。

如果但從愛情的角度看,兩個人都代表了歸宿,都代表了一種愛情身份。

師父是紅塵繁華,師兄是旋轉木馬;

師父是天上明月,師兄是人間煙火;

師父是不可捉摸白月光,師兄是轉角遇到愛……

梅超風的愛情經曆,就像是我們自己,曾經向往轟轟烈烈、沖破世俗,但最終我們選擇了相濡以沫、靜水流深。

最後提一下更細節的一些象征:

1、石碑。石碑象征的是桃花島。這個石碑出現了三次,第一次是入島,梅若華登島後的第一件事,就是看到了石碑和石碑上的名字。第二次是改名,代表她徹底歸心此家。第三次是重返桃花島,名字被劃去,被逐出師門隻是最淺的一層,真正象征的是桃花島群英消散,家不成家。

2、桃花。很多人說桃花島的象征應該是桃花,其實不是,桃花象征的是梅超風,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梅超風的每一次重大轉折,都有桃花相伴。入島見桃花、拿到玉箫改名字時踩斷了桃花、結婚有假的桃花、死亡時桃花零落。

3、玉箫。玉箫象征的是黃藥師,名貴非凡品,但不倫之情易碎,比賽改名之後,梅超風内心認可了桃花島的歸宿,不倫之戀露苗頭,所以在比賽的時候玉箫被磕碎了一角。梅超風本想送師父新的玉箫,他們的關系也可以重新定義,但黃藥師拒絕了,離島遠走,回來之後已經有馮蘅相伴,梅超風藏起了自己新買的玉箫,并在叛逃時抛入水中。

4、木簪。木簪代表的是陳玄風,樸素卻實用。我仔細看了最後,梅超風到死頭上帶的似乎都是這個木簪,可見在陳玄風死後,她給自己的身份是陳玄風的妻子,而并非黃藥師的徒弟。可惜後來這個細節并沒有提及。

以上是我對這個故事的解讀。我相信這不是我作為觀衆的過度解讀,畢竟,主創們暗搓搓的埋下了很多東西,總不能說這全部是巧合吧。

這個故事的明線,是一個女人的愛情,但隐藏在愛情之下的,這部劇的核心命題,其實是一個江湖伶仃女子尋找内心歸宿的故事。

創作團隊将故事線打散,通過倒叙和插叙的方式,淡化了“歸宿”這個主題,強化了愛情。

雖然我個人更喜歡歸宿這個主題,但導演和編劇的選擇我也是理解的。

個人猜測應該是考慮到市場的偏好和演員本身。如果按照正常的時間線,在相當大一段時間,黃藥師都無法出場,這囊括了陳梅叛島、遭遇歐陽鋒、遠赴蒙古成親、陳死梅瞎、重返桃花島遇黃蓉、殺人時偶遇楊康、王府花園PK歐陽克。制片方好不容易請到了嚴屹寬,自然要多多給戲份,作為觀衆是理解的,隻是作為金庸的書迷,難免遺憾“歸宿”這個主題被很大程度的掩藏了。

總之,整體來看,作為一個改編的網絡電影,基本能滿足我的觀影需求,縱有一些遺憾,也可以作為留白供我YY,仍然不失為一部較為不錯的網大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