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8日,作家邁克爾·康奈利在61歲生日到來前三天,出版了第30部小說《深夜秀》(The Late Show)。

但令他的讀者和評論界驚訝的是,這本書的主角不是曾為康奈利帶來過巨大聲譽的林肯律師或博斯警探,而是一位年輕的女性警探雷妮·巴拉德。她在博斯所在的洛杉矶好萊塢警局值夜班,這也是書名“深夜秀”的來曆。

(2011年馬修·麥康納主演的《林肯律師》)

(《博斯》是亞馬遜最長的原創劇集,共有七季,在2021年完結後還出了三季衍生劇《博斯:傳承》)
三天後,康奈利在生日當天向媒體宣布,自己将創作一系列以巴拉德為主角的小說,其中也會出現“博斯系列”裡的一些角色。
盡管又過了一個星期,由“博斯系列”改編的同名電視劇開始拍攝第四季,而在這之後,康納利差不多以一年一本書的速度(即使是在新冠疫情爆發後)進行寫作——這一切似乎都表明,作家本人和“博斯”這一IP活力尚存,但康奈利在接受采訪時卻說,自己另起爐竈、塑造巴拉德這一全新角色的原因,是老了。

(康奈利(左一)和《博斯》系列的兩位主演,攝于2019年《博斯》第六季片場)
康奈利口中的“老”,絕非是指精力不濟或江郎才盡,而是“博斯系列”已經出了二十多部小說,一方面讀者或許會對黑色(Noir)風格的硬漢派作品感到審美疲勞,另一方面,他筆下的哈裡·博斯在設定上比康奈利還要大六、七歲,早已到了退休的年紀。

(在小說裡,博斯出生于1950年,電視劇則改成了1967年)
雖然巴拉德是為了接班博斯而誕生,但關于她的故事卻頗為特殊,因為她是康奈利漫長的寫作生涯中唯一有現實原型的主角。
巴拉德的靈感來源是米茨·羅伯茨,她的個人經曆或許比小說還要精彩。

(米茨·羅伯茨(左)與《博斯》裡飾演女警的演員)
在當警察之前,羅伯茨是一家餐廳的酒保兼經理,也是位真實罪案發燒友。她的顧客裡不乏有下班後想來吃點東西或小酌一杯的警察,她同他們聊得很是投緣。

(《巴拉德》第八集,巴拉德向她的警監提到了此事)
直到1998年,黑警們才陸續被人揭發,調查持續了兩年,牽扯出了70餘名警員、推翻了100多起已經結案的案子。2002年,以這起駭人聽聞的事件改編的美劇《盾牌》在福克斯有線電視台一經播出即引發熱議,收獲了超高的收視率與口碑。

(《巴拉德》第六集)
處于這樣的環境下,言語上的調笑很快變成了公然的歧視與騷擾。在羅伯茨之後,也有别的女警加入RHD,但她當時的警督卻斷然拒絕了新人,理由是“我有我的女的了。”即使到了2019年,她的搭檔蒂姆·瑪西亞仍記得羅伯茨不止一次地“在一堆粗俗的評論中遊泳”。


(蒂姆·瑪西亞和羅伯茨)
說來有趣,其實在見面之前,羅伯茨就已經是康奈利的書迷,還曾在《博斯》中客串過。不過直到《深夜秀》一書開始宣發時,她才知道自己成了作家的缪斯。


利特爾是典型的厭女者,他專門挑選社會上的弱勢女性作為目标,要麼是妓女,要麼是跟他身世相仿,出生于南方、被家人抛棄的黑人。


(《巴拉德》第四集,時隔多年後,又能看到Maggie Q的飒爽英姿)
相較于《博斯》和其衍生劇《博斯:傳承》,《巴拉德》一劇啟用了全新的制片、編劇和主演,隻是十集看下來,雖然依舊情節紮實、人設堅韌,卻仍不免生出老了的感慨。
這裡的“老”,也絕非是指紅顔易老、美人遲暮。“博斯系列”的第一本書出版于1992年,那時DNA技術還遠不成熟,偵探們各自為戰,随身帶着BP機、在打字機上記錄案件。《博斯》第一集播出的2014年,指紋、監控、DNA等物證已是定罪的主要手段,等到了2022年的《博斯:傳承》,博斯的合作夥伴裡還有一位幾乎無所不能、簡直有些機械降神的黑客。

(《巴拉德》第一集)
劇内如此,在劇外,康奈利在“博斯系列”中寫到的多家餐廳因為疫情等緣故相繼倒閉。《博斯》裡的常駐演員蘭斯·萊迪克也于2023年因心髒病離世。

(《巴拉德》第九集)
盡管人事無常,但美國警察的執法問題似乎毫無變化。從1991年的羅德尼·金到2020年的喬治·弗洛伊德,日光之下也并無新事。
《巴拉德》裡的黑警案和連環殺人案,其實都能在《博斯》裡找到類似之處,就連它的結尾,也像極了《博斯:傳承》的第三季:巴拉德和博斯都被警方懷疑謀殺了自己的仇人。這也導緻從整體上看,這部劇顯得有些老套。

(《博斯:傳承》第三季第一集)
“白馬已經老了,隻能慢慢的走,但終是能回到中原的。”警探也老了,他們的故事要慢慢地講,但終究能真相大白。
注:
本文參考了洛杉矶時報對米茨·羅伯茨的報道,原文鍊接:
https://www.latimes.com/local/lanow/la-me-col1-mitzi-roberts-michael-connelly-20190613-stor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