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黑風格,本來是DC電影的拿手好戲。

自從有了諾蘭的三部《蝙蝠俠》,觀衆以為DC的電影是看着黑吃着香。

然而,三部曲之後,DC的暗黑已經變成了,畫面黢黑,故事陰暗,看着黑吃着卻不香了。

觀衆看了,眼睛難受,心裡别扭,可是無話可說。自己點的這道暗黑料理,流着淚也得吃下去。

2019年托德·菲利普斯拍了《小醜》,DC鐵粉是不認可這部電影的,這哪兒是漫改,這哪兒是超英電影,這妥妥是挂了DC的羊頭,賣的文藝片的狗肉。

DC硬生生讓《小醜》姓了雪諾,連家譜都不讓進。我不得不佩服DC的高瞻遠矚。

假如《小醜》敗了,他隻不過是個雪諾。萬一《小醜》成了,在大義面前姓氏算得了什麼。隻要不超過三次就有呂布奉先兜底。

不論世人如何嘲諷《小醜》隻是個雪諾,可是人家就是能騎龍飛上天。

經曆了《小醜》的成功,DC算是把暗黑風的精髓玩兒明白了。

原來暗黑風,黑的不是故事,黑的更不是畫面,黑的是主人公的内心。

主人公被四面八方的黑暗包圍,但是他始終有一顆出淤泥而不染的心。

内心純潔的主人公身穿一襲黑衣,在黢黑的畫面中打擊黑惡勢力,揭露黑得不能再黑的黑幕。

DC就是照着上面這個配方,熬出了一鍋又一鍋冒着黑煙的暗黑料理。這樣的電影,看着黑,吃着卻不香。

我們再看《新蝙蝠俠》。

老爺布魯斯韋恩,他的人,在哥譚市的屋頂上閃轉騰挪。

他的胳膊腿,憑借多年訓練刻印在肌肉裡的條件反射和壞人扭打,就像編了程序的機器,也難怪子彈打在他的身上都冒火花。

可是這幅飛檐走壁的軀體,隻不過是一個配角。

真正的主角是看不見摸不着的,觀衆通過布魯斯韋恩的表情,眼神和細微肢體動作覺察到他的存在。

他就是蝙蝠俠的内心活動,說得玄乎一點兒就是蝙蝠俠的靈魂。

這麼看來,讓羅伯特帕丁森演蝙蝠俠是個正确的選擇。

布魯斯韋恩的靈魂就像一副太極圖一樣,光明和黑暗糾纏在一起。

用現在流行的一個詞,這是一款精神内耗型的蝙蝠俠。

從電影一開始蝙蝠俠借助黑暗的力量。這讓他所向無敵。

他心黑下手更黑,持槍搶劫這樣的惡人在他面前都顯得更陽光。

蝙蝠俠自己察覺不到,可是阿福察覺到了,他家老爺嗑暗黑力量,嗑上瘾了。

蝙蝠俠,他隻有看到和自己遭遇相同的小男孩的時候,還有阿福用熱臉貼他的涼屁股的時候,他的内心才泛起一小波柔軟和溫暖的漣漪。

每逢這種時刻,我們能從蝙蝠俠的眼神裡看到暗黑之力短暫的退卻。

然而,除了阿福,謎語人也察覺到了蝙蝠俠印堂發黑。于是他替蝙蝠俠設了個局。

暗黑力量告訴布魯斯韋恩,兄弟,你得給我支楞起來,你現在正是需要暗黑之力的時候。

蝙蝠俠心裡想的是,我隻不過是在利用暗黑帶來的力量而已。他控制不了我,誰也控制不了我。

結果,謎語人揭開謎底的時候,蝙蝠俠發現,大意了,自己已經淪為暗黑的傀儡。

關鍵是,暗黑這家夥,一旦得手,他就出工不出力。因為暗黑之魂不稀罕一個提線木偶,他的野心是奪舍蝙蝠俠,從而獲得一副肉體。

他不出力是盼着蝙蝠俠陷入絕境,如此蝙蝠俠才能舍棄良知,把自己完全獻祭給黑暗,借此獲得更大的力量。

暗黑之魂沒曾想,謎語人這個豬隊友用力過猛,反倒是讓蝙蝠俠想明白了,暗黑力量不光可以用來懲罰惡人,也可以用來拯救好人。

一個不留神,暗黑之魂發現自己從支配者變成了魔法動力爐。暗黑剛想抱怨,蝙蝠俠光明的那一半靈魂,就舉着良知的小皮鞭抽打着他,嘴裡還訓斥道,沒事别哔哔,趕快發電。

這讓我想到,蝙蝠俠和他暗黑之魂的關系很像虎杖悠仁和兩面宿傩之間的孽緣。

DC這回算是想通了,怪不得之前複制暗黑風總是失敗。原來他們總是讓肉體當主角,隻讓靈魂演個配角。

這回肉體幫靈魂搭戲,靈魂這個主角專注于光明與黑暗的鬥争就可以了。

《蝙蝠俠》三部曲雖然光明損失慘重,但是好歹赢了。然而細想想,這隻是表面上的勝利,真正的赢家還是黑暗。

至于《小醜》則是妥妥的暗黑之力完勝,整部電影簡直就是現實夥同暗黑亞瑟虐殺光明亞瑟。難怪《小醜》爆火之後,等人們的熱情冷卻下來時,反倒是對這部電影噓聲一片。

《新蝙蝠俠》有了主人公的内在沖突這枚核心。剩下的複古風格,低魔設定,這些都是外在的裝飾品。

因為創作,由外向内是花招,由内而外才是王道。

一部電影能憑借這些裝飾錦上添花,可是風格和設定卻不能固本培元。

也許是旁觀者清,當局者迷。蝙蝠俠碰見親爹親媽的黑曆史,心亂了,整部電影也跟着亂了。

編劇不知要鬧哪樣,這麼虐蝙蝠俠。謎語人給他一個真相,黑老大給他一個真相,阿福又給他一個真相。

最後蝙蝠俠選擇相信阿福的話,是因為阿福剛撿回半條命嗎?

你說好氣不好氣,一人一個說法,别說蝙蝠俠蒙,自帶上帝視角的觀衆也跟着蒙了。

編劇給劇情裡挖出一個坑,前面的劇情裡就應該有伏筆來填坑。

這種複古的偵探片,編劇免不得在故事裡設置千層套路,搞不好講故事的人沒把聽故事的人套路了,反而把自己套路了。

舉個例子,這就和excel裡面寫公式一樣。公式嵌套得多了不怕,後面有多少個引号,前面就得有多少引号來配成對。哪怕是差一個,你一回車準報錯。

從電影一開始,謎語人作妖,觀衆就能猜到,蝙蝠俠的親爹要被爆料。不然為啥謎語人非得找蝙蝠俠,不然為啥老提到老老爺和那個振興哥譚的計劃有關聯。

被爆料的坑是填上了,但是編劇沒有留下真相的蛛絲馬迹。公式的結尾多了一個引号,前面卻少寫了一個引号。

沒有線索的話,三個人哪個講的是真話,這件事蝙蝠俠不能自己思考,觀衆也無從自己思考。

然後就報錯了,觀衆馬上就想明白了,原來真相全憑編劇點牛眼,點到誰,誰說的就是真話啊。

這事往小了說,是講故事的人少數了一個引号,往大了說,是拿觀衆當傻子了。

有了這一出,觀衆在前半段積累的好感不說蕩然無存吧,也是大打折扣。

更嚴重的是,這次失信是有後遺症的。

那就是觀衆會對後半段的劇情會更加警惕,疑心更重,結果是加倍的挑剔。

這就解釋了《新蝙蝠俠》的槽點為什麼都集中在了後半段。

這麼看來,斷言DC的暗黑風滿血複活,如今還為時尚早。好在,眼下至少能看見盼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