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緞子鞋》是法國著名劇作家保爾·克洛岱爾最長、也是最著名的劇本,奧利維拉把這部作品改編為電影,電影把16世紀末17世紀初西班牙為中心的殖民帝國當做巨大背景闆,在上面鑲嵌了西班牙重臣堂·羅得裡格與貴婦堂娜·普蘿艾絲的愛情悲劇。

難能可貴的是導演奧利維拉在表現這部重大題材時,放棄以故事情節為戲劇沖突的通常表達方式, 重心完全放在人物的精神層面 , 弱化戰争和宗教因素,把波瀾壯闊的題材拍得從容自如、緩緩道來。 更是把人性置于如此複雜深厚的背景之上,終于讓無所不能的命運得以仰視一次偉大的人性。

這種放棄情節沖突,凸顯内心波瀾的拍攝手法無疑會讓導演失去很多觀衆,但靜心品味,這部電影就像一幅緩緩展開的靈魂畫卷,觀者如進入靈魂花園,細賞人性之美 。

整部影片富有舞台劇色彩,情緒飽滿,極具戲劇張力 。對白優美動人,充滿透視人心的力量。 導演奧利維拉 以他獨特的審美,在410分鐘的時間裡,讓你慢慢學會“細嗅薔薇”。

影片開始,在普羅艾絲把自己的鍛子鞋放在聖母像腳下時,她已經把自己的命運定格,必将為神聖的信仰、高尚的心靈,犧牲愛情。而同樣,羅德裡格也将為完成使命,成全精神的高貴,放棄個人感情。他們誰都不會以人格折損為代價獲得愛情。這好像是命定愛情悲劇。但換一個角度看, 錯過或許是一種更高級的精神上的成全,而擁有反而會讓愛情廉價。他們未能在彼此的懷抱中互相擁有,但在彼此的心靈乃至靈魂中成為了永遠的唯一。

唯有如此,即便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

——愛亦不絕。

片中有很多相當動人的情節:

普羅艾絲在月亮中盡訴對羅德裡格的思念,款款深情,讓人不由想起那句唐詩:“願逐月華流照君”,君行我行,君停我停。

夕陽餘晖下,急于召喚羅德裡格的西班牙國王坐在椅子上,縮回了喬裝的瑪麗女王附身去親吻的左腳。

羅德裡格在普羅艾絲死後,變得行為不羁,離群索居,潛心作畫。拒絕聽從國王的召喚,他一生失去太多,不想再失去自由。

普羅艾絲 的女兒七劍劃船和女友私自出行,率性真誠的對話,讓人強烈地感受到青春的美好。

堅持自我表達的奧利維拉,終是為我們呈現了史詩般的巨制 。

忍不住要感慨一下觀影體驗,看電影,真的是一個成長認知的過程: 下沉,放低自己,不斷下沉,像海洋接受水一樣接受你。 我沒有你的閱厲,那就努力進入你的内心,在你的人生裡慢慢成長我的人生。

感謝奧利維拉的心靈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