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有人在後台問肉叔:

什麼是B站?

B站,全稱bilibili.com,中文為哔哩哔哩彈幕視頻網。

在老一輩的眼中,那是個“不正經”的地方:

内容多是追星、遊戲、動漫、沙雕、惡搞,最高CP是伏地魔X林黛玉……總之,彙集了各種會帶壞自家孩子的萬惡之源。

但前兩天,這個“不正經”的B站,卻被人民日報點名誇獎了。

...

原因,是B站辦了一場别開生面的跨年晚會。

這個隻在網絡上直播的舞台,質量之高,碾壓了電視機裡的各大衛視。

哦不,是直接給了各大衛視一次降維打擊。

盡管元旦已經過去好幾天,但直到現在,依然每時每刻都有十幾萬的人慕名跑去“補課”,或者N刷晚會視頻。

至今,該晚會的播放量快接近六千萬,實時彈幕也像股市數據般瘋漲 ↓

...

你可能這幾天在各大網站刷過它的一些節目片段,但肉叔敢說,B站晚會的牛批之處,你隻get到了一半。

而剩下的那一半藏在深處的精髓,都在這篇文章裡——

bilibili晚會

二零一九最美的夜

...

一個橫在所有晚會主辦方面前的難題:

演啥?

觀衆的年齡段橫跨數十年,共同情懷真的不多,很難有一個時代記憶能同時兼顧所有人。

與其貪心地尋求一次性網中所有人,B站選擇了有針對性地依次瞄準每一代人。

可以說,這個晚會精準引爆每代人的情懷。

一點廢話都沒有,開篇就用一組舞曲戳爆大量觀衆的淚點:

巫妖王、希女王、獸人、熊貓人……各個種族各個職業舞刀弄槍,各個陣營相互叫嚣。

魔獸玩家的雞皮疙瘩掉了一地。

...

一組看似中二的cosplay舞蹈?

不。那是無數個跟小夥伴組隊刷副本的日夜。

那是你的青春。

開場無需任何介紹,隻見大屏幕中出現一名青年,走到電腦前坐下,戴上耳機,在鍵盤上敲打幾下賬号密碼,piu——

...

鼓聲震耳,低沉的大提琴奏響戰歌。

一句“為了聯盟!”“為了部落!”,瞬間打開了記憶的穿越之門:

“歡迎回到艾澤拉斯。”

他回去了。那片揮灑過青春的大陸。

...

舞台前方由O-DOG舞團激情上演現實生活與虛拟遊戲切換的劇情,後方由知名音樂大師趙兆指揮大型管樂團奏響恢弘的交響樂。

這編排,妙啊!

B站懂,B站真的懂,B站太懂了。

可以說,現在上網的主群體,70、80、90、00後都能在這裡找到各自的青春回憶。

除了開頭就以魔獸世界找回了80、90後的遊戲回憶,還用經典大熱IP點燃了每代人的影視綜藝回憶、動漫回憶、大事件回憶:

國内的,遠有16年前的電視劇《亮劍》主題曲《中國軍魂》。

近有當下新興的國漫之光《哪吒》、打開國産科幻元年的《流浪地球》等具有裡程碑式意義的電影主題曲,國慶閱兵的神曲《鋼鐵洪流進行曲》等。

國外的,有《千與千尋》《哈利波特》《權力的遊戲》等全球經典IP的ost,以及必不可少的B站鎮站之番《某科學的超電磁炮》主題曲。

...

周深唱的還是日語原版《いつも何度でも》

每一首,都經典到讓人頭皮發麻。

你一聽就會知道:是他!他來了!

不信?

來,看大屏幕上出現這個鮮紅色領結+反光眼鏡,經典的薩克斯破案BGM響起。

肉叔猜你的表情一定像台下這個妹子一樣,驚喜得捂住嘴:

沒錯!他來了!那個死神小學生,柯南!

...

注意,選對節目隻是第一步。

怎麼演出原汁原味,才是重點。

以上所有曲目不僅僅是把歌彈唱一遍就完事,而是非常用心地結合舞台場景、演繹方法、特定嘉賓去“注入靈魂”。

例如,經典抗日劇《亮劍》主題曲,是由現役、退役軍人組成的軍星愛樂合唱團演繹。

所有人以一身軍裝上台,以昂首挺胸軍姿演唱,觀衆的視覺、聽覺都100%感受到了這首《中國軍魂》的精髓。

...

B站甚至很雞賊地請了當年劇中的大熱角色來領唱——

“358團團長楚雲飛”的演員,張光北。

嗯,二營長,意大利面給你準備好了。

...

而演奏《哈利波特》的經典BGM《海德薇變奏曲》時,直接把電腦、手機屏幕變成了那個9¾站台,一下子把你吸進了魔法世界。

指揮像學院的魔法老師,手裡握着的不是指揮棒而是魔法杖;

所有樂手都變了魔法學校的學生,帶着各個學院的巫師帽;

坐中間的理查德老爺子更絕。

他有一個習慣,就是彈琴時愛對着琴譜碎碎念,放在此時此刻來看,更像是在念魔法咒語;

再加上鏡頭拉遠時,無數蠟燭在半空中飛舞的3D技術舞台效果……

這哪裡是什麼晚會舞台啊,這根本就是霍格沃茲魔法學校的大廳!

...

甚至在最後倒數完之後,整個變成了五月天專場。

B站安排這個最會做情懷的樂隊連唱20分鐘,來了個最溫馨感人的晚會結幕。

從全場蹦迪的《離開地球表面》,到鼓勵無數人的《倔強》,再到全場大合唱的《幹杯》……

...

不就是眼淚嗎?不就是膝蓋嗎?拿去!通通拿去!

如此多情懷點狂轟濫炸,這誰頂的住啊。

第一個難題“演啥”,B站交出了完美答卷。

來到第二道難題了:

請誰?

每一年,嘉賓陣容都是各台晚會比拼中戰況最激烈的一環。

誰請來的大腕最多、排面最大,誰就能在宣傳環節中提前赢一半。近幾年,各台的戰略都集中在“流量PK”上,為搶奪最火爆的流量明星争得頭破血流。

來看幾個跨年晚會的豆瓣頁面:

...

論流量,江蘇衛視、東方衛視、B站都遠遠比不上湖南衛視那份長長的明星清單。

但論成績,湖南衛視赢了嗎?

江蘇衛視和東方衛視直接冷門到沒分,聚集最多流量的湖南衛視也隻有5.6分沒能及格。

唯獨B站,拿到了9.3的優異成績。

憑啥?

B站請來了一個王炸陣容。

他們也許不是當下的頂流,但他們都是這個領域的“頂尖”代表。

例如上面已經提過的張光北、鋼琴“老王子”理查德·克萊德曼,光是人往那一站,還沒演你就能感到了一股濃濃的情懷了。

...

我腦海已經開始自動播放《秋日的私語》了

而且,很多嘉賓本身就具有無可替代的非凡意義。

舉兩例子做對比。

各家電視台都找來流行明星,唱唱流行曲,表演者和表演曲目之間并沒有什麼強相關。說白了換個人來唱這歌,或者換首歌讓他唱,都沒區别。

就像今年那首大熱的《野狼disco》,各家衛視都安排上:

有的請來不同的流量明星翻唱,湖南衛視甚至讓演員楊幂來唱,而江蘇衛視即使請來原唱寶石GEM,風頭也完全被合唱的陳偉霆蓋過。

這個節目存在意義都差不多,無非就蹭下金曲熱度罷了。至于這首歌代表的東北說唱文化,早已所剩無幾。

...

而B站的節目,選曲和選人都是唯一的。

必須得是那一首歌,而且必須得是這個嘉賓來唱,才有意義。

例如,做迪斯科節目,那就一定不能不提國内80年代迪斯科音樂的領軍人物——

中國disco女皇,張薔。

而說起張薔,就不得不提她最經典的三寶——

爆炸頭、閃片衫、健美褲。

以及那句脍炙人口的“親愛的小妹妹,請你不要不要哭泣”——

一個年代流行文化的代表曲目《路燈下的小姑娘》。

好了,B站這個小機靈鬼,竟然把以上所有經典元素都給你一次性湊齊↓

...

不就是眼淚嗎?不就是膝蓋嗎?拿去!通通拿去!

張薔站在這裡,代表着什麼?

1986年,《時代》周刊将她與惠特尼·休斯頓、珍妮佛·拉什、鄧麗君等六位歌手一同列為“全球最受歡迎的女歌手”,張薔排第三位,是首位受《時代》周刊訪問的中國藝人。

新褲子的彭磊寫的《别再問我什麼是迪斯科》就是寫給她的。

因此,隻有請張薔來唱,disco才擁有最獨特的意義。

同理,隻有讓傳統樂器大師方錦龍,和高科技虛拟歌姬洛天依同台合作,這首傳統民樂《茉莉花》才有新舊文化之間共融和傳承的意義。

...

當然,每個節目都請來最專業、最有代表性的人,也就意味着:

這個節目的質量,穩了。

幾乎每一個節目,你都是跪着看完的。剛站起來,下個節目一開始,你就又跪了。

...

特别那段方錦龍老師X百人樂團演奏的歌曲串燒,這段不止讓人跪,還讓人趴着看。

你會被方老師這個“人形樂器”震撼得五體投地。

方錦龍是誰?

他會的樂器不多,也就能響的那些吧

這位大神會彈的樂器到底有多少種,連自己都數不清。

幾首歌下來,他就換了各種音色的琵琶,還有鋸琴這樣好幾種肉叔叫不出名字的小衆樂器,甚至還有印度樂器艾斯拉吉、西塔爾,日本流行的尺八、沖繩三味線……

用印度樂器彈的“我在東北玩泥巴”原曲《Tunak Tunak Tun》,這咖喱味,上頭!

...

而且,别說樂器了……他連自己都能彈出聲音!

這首《噢,蘇珊娜》演到最經典的那段時,方老師放下手中的樂器,直接對着麥克風用自己的口腔彈出來。

...

很多人搞音樂,隻有方老師做到了玩音樂。

B站這個晚會的節目不止能演繹出原汁原味,還能混搭玩出新口味。

就問問你:

你一定聽過狗爺的《The Next Episode》,但用二胡演奏的版本,你聽過沒?

(這首歌一響起,就忍不住腦補方老師帶上金鍊子墨鏡抽大煙的畫面)

經典紅白機遊戲《魂鬥羅》的主題曲你一定聽過,但用中阮彈的版本,你聽過沒?

還有琵琶版的《教父》主題曲,你又聽過沒?

如此高質量的音樂天秀節目,總是讓觀衆發出靈魂拷問:

...

最後,不得不提B站區别于其他衛視的獨有優勢:

B站跨年晚會的正确打開方式,是配合彈幕食用。

就拿戴荃表演的《大氿歌》來舉例吧。

不開彈幕,你就隻是看到一個複古造型的人,配着中國風的音樂,唱着文绉绉的歌詞。

...

你會覺得好聽,卻不會知道這歌厲害在哪,也感受不到歌詞裡的豪情壯志。

但當你一打開彈幕……

歌曲的厚度和深度,以及帶給你的震撼度,都翻了幾番。

你會看到,每一句歌詞下面,都帶有長長的彈幕注釋。

你才知道,原來《大氿歌》每一句歌詞都不簡單,所有詞彙都出自曆史典故。

通篇不帶一個“酒”字,但每句唱的,都跟酒有關。

那些文人騷客、有志之士、失意之人、綠林好漢……所有借酒抒發的情懷,此刻都在你心中百味雜陳。

...

白字為視頻自帶歌詞字幕

紅字為觀衆制作的彈幕注解

這是B站的典型現象之一。

當視頻中出現一些晦澀難懂的隐藏細節,就會冒出一些熱心“科普君”、“典故君”、“提示君”等,以彈幕形式進行注釋和解讀。

B站的好玩不隻這些學霸級彈幕,還有各種人才和腦洞。

例如,看張薔表演disco時,不知道是哪位天才想出來這麼一條彈幕:

播放速度調0.75,畫面調4:3,畫質調360p,特寫時反複點鏡像

肉叔也跟着這個方法試了一下……

哇靠!這糊糊的畫面、複古的剪輯手法!

馬上有80年代在大電視機上看流行節目的感覺了!

...

難怪滿屏彈幕都是:

握草,人才,有内味了。

...

别忘了,讓B站迅速崛起的網站特色,正是它特有的彈幕文化。

彈幕賦予了B站一種傳統視頻網缺乏的超強互動性和創造性,在B站看視頻,不開彈幕的話,樂趣少了一大半,也沒有靈魂。

除了上述這些高級的玩法,更多時候,彈幕給予了我們一種特有的“陪伴感”和“歸屬感”。

盡管你自己一個人坐在電腦前,也宛如置身于人海之中,跟數萬觀衆一起感動、一起鼓掌、一起蹦迪、一起喊破喉嚨。

如《鋼鐵洪流進行曲》演完後,每個中國人都洶湧澎湃得自動變色,彈幕一片中國紅。

...

如B站自制美食綜藝《人生一串》的主題曲響起時,所有小夥伴都刷起了那句:

“多謝款待”。

...

再如晚會結尾,五月天的《幹杯》響起時,所有觀衆都一起“舉杯共慶”,刷起了B站的slogan:

“ bilibili- ( ゜- ゜)つロ 幹杯~ ”

疊加的彈幕,疊加的感動。

...

最後,肉叔想說:

在B站,你看到什麼都不要太驚訝。

正如主持人朱廣權老師說的:

B站什麼都有。

大家說得最多的一句話,

“媽媽我在B站看新聞”是吧?

...

一個老父親可能不會想到,他天天罵“不關心國家大事”的孩子,會在那個他認為特别“不正經”的B站看新聞聯播。

老土點來說,融合和創新,就是B站的立足之本。

你能在這裡看到兼顧東西文化的搖滾、說唱、交響樂、國樂……

你能在這裡看到爺爺奶奶喜歡的節目,爸爸媽媽喜歡的節目,你自己喜歡的節目,你孩子喜歡的節目……

你甚至能在這裡跟粉過的、黑過的、不了解的明星都一笑泯恩仇,共同享受歌舞……

(吳亦凡的《大碗寬面》就是因B站常年用這個梗黑他而寫出來的,誰能想到這位總是被B站用戶鬼畜惡搞的素材本人,有一天會真正來到B站現場演繹呢)

...

B站官方鏡頭也很皮,還配合歌詞做出了表情包的來回鬼畜效果

正是B站這種海納百川的格局,不拘泥于形式的表演,才讓各種文化在大融合中誕生出全新的生命力。

一種真正的文化自信。

...

...

...

其實,B站在這次在晚會PK中大獲全勝的根本原因,可以歸納為兩個字:

尊重。

現在的跨年晚會越來越多,什麼台都能搞,新曆搞完,農曆又搞。

這些晚會,大多數都隻像是一個看似品類繁多,實則隻有量沒有質的廉價賀年糖果拼盤。

乍一看像是豪華,當你真的想拿一個來吃的時候,發現沒幾個想吃的。

而B站的這份“糖果”,卻是針對人群口味特别定制的,保證每一個都最好吃。

這是對品嘗它的人,最基本的尊重。

B站用最大的誠意,做到了尊重每一種類文化,每一類人群,每一個觀衆。

這樣的晚會,誰不愛看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