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的10月20日, 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的跨過了鴨綠江,拉開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序幕。經過三年的浴血奮戰,最終逼迫世界第一大國美利堅簽訂了停戰協議。

...

10月23日,紀念抗美援朝戰争題材的電影《金剛川》上映,由于電影技法和叙事内容的問題引起了很大的争議,我個人也對這部電影十分不滿意。因為,我們在36年前就拍出來過一部戰争電影,這部電影跟現在的《金剛川》比起來,真是 高 出好幾個量級的存在。

這部電影,就是《高山下的花環》。

...

高山下為什麼有花環?

這部電影的内容取材自1979年發生的中越自衛反擊戰,對于這場戰争,現在的百度百科是這樣記載的。

...

雖然這部電影跟這場戰争有關,但在影片開始的鏡頭卻是這樣的

...

有的老司機可能看到這個畫面腦海中就不自覺地想要開♂車,但收起你們不純潔地思想,因為這隻是為了我們解放軍戰士休息日時搞衛生的畫面,而随着鏡頭的展開,這部電影的兩個主要角色便登場了。

...

梁三喜,AKA知心大哥哥。他是片中九連的連長,來自沂蒙老區,待人和善,深受士兵們愛戴。

...

靳開來,AKA牢騷大王。無論從語言還是身形來說,都是一個“粗”人。一身蠻力還特别喜歡“發牢騷”,對看不慣的事情當場就說出來,絲毫不會拐彎抹角,但是他身上的“優秀射手”四個字已經說明他的業務能力相當優秀。作為九連炮排的排長,他一直因為愛挑上級的詞兒而無法晉升,但也因為耿直的性情成了連長梁三喜的鐵哥們兒。

在這裡還出現了一個我們都熟悉的人--倪大紅,他在片中飾演段雨國,AKA雨果先生,他是一個典型的城市兵,滿身的文藝細菌,喜歡讀書作詩和搞怪,不過他隻是這部電影中的一個戲份不太重的配角。

...

這時候的倪大紅雖然還是個小鮮肉,不過在一舉一動之間已經流露出了蘇大強的風範~

...

電影的開頭部分,是三年沒見到媳婦的梁三喜接到了上級的休假批準,好哥們兒靳開來趕緊忙活着讓他收拾東西回家看老娘和老婆,但是此時的梁三喜卻無法動身,因為他在等一個人的到來。

這個人,就是九連的新任指導員趙蒙生

...

這個趙蒙生的來頭可不小,他是高幹子弟,他們這個軍的軍長就是趙蒙生的母親當年在沂蒙山從死人堆裡背出來的。這次之所以讓他到九連這個基層部隊來任職,完全就是想走個過場,以便盡快調他到更高更清閑的崗位上去。

在片中飾演趙蒙生的就是我們大家熟悉的唐國強老師,彼時的唐老師還沒有開始自己的“帝王生涯”,也沒去中國山東找藍翔,而是剛剛開始自己的事業上升期,還是一枚溜光水滑的小鮮肉,形象正好跟剛登場的趙蒙生十分吻合。

果然,趙蒙生來到九連後,讓九連的這些大老粗看到了不一樣的風景。大家喝水用的是搪瓷茶缸,洗臉就是胡亂搓兩把,抽煙也就抽很普通的煙;但趙指導員來了之後,首先從包裡掏出來的就是粉色的高級保溫杯、擦臉的雪花膏和洗臉專用的香皂。

...

而且,更讓人想不到的是,梁三喜和趙蒙生看長相差五六歲的樣子,但其實,兩個人是同一年出生的。

但這裡是軍營,并不是保養的好就能讓大家喜歡,真要服衆還要靠自身實力,可惜我們的趙指導員從小嬌生慣養,一到了基層連隊裡,美好外表下的缺點,就統統暴露無遺了。

最典型的一個畫面就是連裡拉練,别的戰士們都全副武裝軍容齊整的爬到山頂又回來了,而趙指導員才走到半路,不但武裝帶都解下來了,還把負重交給了比他體型小很多的警衛員,這一個場景,便讓連裡的所有官兵知道了他到九連來的真正目的了。

...

從那之後,九連的官兵們都知道這個新來的指導員肯定留不住了;而趙蒙生也一天天的給母親寫信,催促她趕緊把自己調走。時間一天天過去,趙蒙生跟九連官兵特别是耿直的靳開來矛盾也越來越多,為了調和他們之間的關系,早就拿到假條的梁三喜也遲遲沒有踏上回家的路。

然而就在這時,意外的情況出現了,戰争爆發了。

更讓人意外的是,提拔趙蒙生的調令,也在部隊向前線開拔的同一天到來。

同時接到開拔命令和趙蒙生調令的九連連長梁三喜終于爆發了,他對趙蒙生動之以理,曉之以情,并且說出了這部電影中最經典的那句台詞:

“中國 是我的,可也是你的”

...

陷于理虧、愧疚和懊惱的趙蒙生最終還是沒有拿着調令離開,而是跟着隊伍一路開到了國境線上。

看着兒子并沒有回來,趙蒙生的母親趕緊給他所在部隊的雷軍長的戰地前線打了電話,求他看在往日的情面上把自己兒子弄回來。但雷軍長在接到電話後直接到了九連所在的師,當着所有人的面不指名的痛罵了趙蒙生和他的母親。

軍長的發言過後,九連的官兵對趙蒙生更加的鄙夷,甚至連一向沒個正型喜歡阿谀奉承的段雨國也表決心要為國流血。隻有連長梁三喜耐心的陪在他身邊,俗話說泥人還有三分土性,趙蒙生好歹也是将門之後,在經曆了痛苦的掙紮之後,他毅然決然的站在全連面前,向所有人宣告自己要做一個真正的男人。

...

至此,一個男人完成了他的蛻變,從此他不再是一個養尊處優的高幹子弟,而是一個敢打敢沖的基層指揮員。

在出國作戰前的最後一頓餃子宴上,趙蒙生砸碎了自己象征高級的葡萄酒,跟大家一起端起了白酒,與一向跟自己不對付的靳開來一笑泯恩仇。

接下來,便是慘烈的戰争了。

由于九連擔任的是尖刀連的任務,所以不得不輕裝上陣,大家身上的東西除了武器彈藥和水壺之外,幾乎全部扔掉了,為的就是快速穿插。在行軍途中,梁三喜還發現了一個讀《戰争論》的小夥子,這個小夥子自稱“小北京”,理想就是要當元帥,這讓梁三喜很是意外。

犧牲接二連三的到來,為了讓斷水的全連能夠保持體力,靳開來帶人去砍甘蔗,卻在回來的途中踩到了越南人的地雷,不幸犧牲。

...

那個想當元帥的“小北京”,也在攻克敵人高地的時候,不幸中彈犧牲。

...

而在攻克下敵人高地之後,正要向營裡發報的九連遭遇了敵軍暗堡的攻擊,為了保護趙蒙生,連長梁三喜替他擋了子彈,也倒在異國的土地上。

...

看着自己的親密戰友接連死去,趙蒙生徹底的被激怒了,他不顧一切的抱着一捆手榴彈沖向了敵人的暗堡。爆炸燃起了熊熊烈火,趙蒙生也在此時完成了他的鳳凰涅槃,當受傷的他在戰友的攙扶下回來的時候,一個真正的英雄誕生了。

...

戰争,終于結束了。按理說,電影到這裡也應該結束了,但意外的是,這部電影卻沒有。

回到國内的趙蒙生依舊留在自己的部隊裡,而沒有選擇心安理得的調走,他覺得自己虧欠那些犧牲的戰友太多太多,他親切的接待每一個到部隊來的家屬。最後一個到來的,就是連長梁三喜的家屬。

他的母親和妻子還有尚在襁褓中的孩子一起來到部隊,面對這個拯救了自己的人的親屬,趙蒙生不惜賣掉了自己心愛的相機,為了還上自己心中的債。而梁三喜在臨死前也留下了債,那是一張因為當年給父親治病而留下的欠條,染滿了烈士鮮血的欠條。

...

趙蒙生想要瞞住梁三喜的母親和妻子,但沒想到梁三喜在寄給家裡的最後一封信上對此早有交待,生活在貧困老區的她們硬是拿出了梁三喜的撫恤金,來還上了這筆債。因為,人死賬不能壞,這是來自一個老百姓最樸實的誠信。

而在另一邊,犧牲的“小北京”身份也已經确認,他不是别人,正是雷軍長的獨子。

軍長的兒子和老百姓的兒子,都一同埋在了這片他們熱愛的土地上,那高山之下的花環,是所有人無聲的誓言。

...

為什麼他們是最可愛的人?

我們一直以來都說我們的解放軍戰士是“最可愛的人”,但對于很多“生在春風中,長在互聯網裡”的Young friends來說,“最可愛的人”這個名詞已經非常的陌生,“最可愛的人”究竟“可愛”在哪裡呢?

我想,這部電影能夠幫我們找到答案

在這部電影的開頭部分,我們看到的隻有最“土”的人和最“洋氣”的人。

靳開來和梁三喜,很土。他們穿得土,說話土,甚至連回憶過去都沉浸在“大胖媳婦大花被,大胖兒子熱炕頭”這種非常鄉土的意念中;

趙蒙生,很洋氣。他吃穿講究,抽煙高級,回憶的也都是跟自己穿着洋氣的老婆在家跳迪斯科的場景。

可以說,他們兩類人對我們現代的都市年輕人來說,都有一定的距離,他們之間的矛盾沖突對我們來說隻是一個戲劇的沖突,很難去感同身受。

然而這一切的矛盾在戰争來臨的時候就都改變了,他們不再是城市人和農村人,也不再是老百姓的孩子和高幹子弟,他們隻有一個名字,叫做“中國軍人”。

...

中國是我的,也是你的。無論是老婆孩子熱炕頭的樸素生活理想,還是追求人生價值的高端生活理想,都是我們對這片土地深深熱愛的原因。當戰火燒到這片土地上時,他們一起走向戰場,就是為了保衛其他人繼續在這片土地上實現自己生活理想的權利。

新中國從1949年建立之後,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一直在提高,但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戰争也一刻沒有停止,抗美援朝、抗美援越、中印自衛反擊戰、中越自衛反擊戰等等等等,我們之所以能夠一代又一代人不斷地享受到更好的生活,都是因為有那些人用自己的生命和鮮血在保衛着。

不論是将軍的兒子還是普通來百姓的兒子,他們都願意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去保衛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同胞,他們的離去是為了讓我們更加安心的生活,這,不就是最可愛的人嗎?

而除了歌頌最可愛的人,這部電影也十分尖銳地把當年存在的很多問題也表現了出來,比如:高幹子女參軍混資曆的問題、為大家犧牲的靳開來功勞不被認定的問題、批林批孔時期生産的劣質彈藥害死我軍戰士的問題。

這些都是我們在回顧那段歲月的時候所不能夠回避的問題,而這些今天看起來很不“和諧”的内容,則從許多個側面更加反映出我們解放軍戰士的可愛與偉大。同時,這些問題也體現出了當年中國電影人對自己身上使命的負責。我們能夠看到,近些年國内的戰争電影,都喜歡去尋找一個外在的、敵對的視角去觀察我們自身,而《高山下的花環》卻始終都把視角放在這些人的身上,依然講出了一個十分動人也發人深思的深刻故事。

戰争電影應該有反映戰場慘烈的鏡頭,但也并不是一味地隻有慘烈鏡頭才能叫戰争電影;戰争電影也沒必要都要去尋找對方的視角,通過反映戰争雙方的經曆來呼喚和平。因為,在近代中國的每一場戰争中,我們沒有一次是主動侵略别人,都是在别人侵略我們的時候才被迫反擊的,該“反戰”的是所有侵略過我們的敵人,而他們的視角,對于我們自己的戰争電影來說,不重要,也沒必要。

時至今日,戰争似乎已經離我們很遙遠了,它變成了遊戲裡的畫面、電影中的劇情、書中的章節,但請不要忘記,在那些遙遠的青山裡,埋葬着許多曾經年輕的生命,他們,永遠都是最可愛的人。

為什麼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她。

為什麼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開鮮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