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途看着還好好的,震撼的演技以及非常新鮮的題材表現了女性生育的痛苦。
但這單純的表現或許有很多方面能被正面解讀,唯獨讓我詫異的就是結尾的轉變的。
在經曆了如此可怕的兩次失敗生育為什麼那個年輕姑娘還想生?而且怎麼還有人勸說那個老婆回歸男權主義家庭。這簡直一下子把導演的目的弄的高下立判。
本身一部好好的後現代主義作品硬生生被整成了一部現代主義,充滿烏托邦的可恥幻想。
這種先描繪痛苦在勸人去擁抱痛苦的,真令人感到難以言表
中途看着還好好的,震撼的演技以及非常新鮮的題材表現了女性生育的痛苦。
但這單純的表現或許有很多方面能被正面解讀,唯獨讓我詫異的就是結尾的轉變的。
在經曆了如此可怕的兩次失敗生育為什麼那個年輕姑娘還想生?而且怎麼還有人勸說那個老婆回歸男權主義家庭。這簡直一下子把導演的目的弄的高下立判。
本身一部好好的後現代主義作品硬生生被整成了一部現代主義,充滿烏托邦的可恥幻想。
這種先描繪痛苦在勸人去擁抱痛苦的,真令人感到難以言表
奧列克桑德爾·杜甫仁科留存下來的第一部影片,以一種近乎滑稽戲的娛樂故事為核心,僅用三天便完成劇本,緊湊而成型。從影片連貫的流動方式中,我們幾乎能看到他在紙面上構思時的痕迹;而在這部25分鐘的作品裡,也已隐約閃現出他非凡的電影敏感性— ...
濱口龍介對電影史的回應在他的表達方式中有着堅實的映照,但歸根結底,它仍然落在了他所吸收并調适的不同文化背景之中。這裡我們看到了《随心所欲》(1962)的影子:片頭以一段色情影像為背景,穿插女主人公的特寫蒙太奇,以更為具體的方式加以審 ...
它在結構上更接近貝拉·塔爾1979年的第二部電影《電影馬克思主義》(CINEMARXISM),并延續了他1978年首作HOTEL MAGNETIZ中那種不可遏止的對白和結尾獨白的特征。我在塔爾的所有影片中發現了一個有趣的延續性:盡管 ...
《牧師的遺孀》講述的是一位牧師個人成長的故事。三十二年後,另一位偉大的導演羅伯特·布列松創作了一個在某種意義上相關的故事——《鄉村神父日記》(1951)。這兩部作品在結尾都浮現出一個十字架的意象,引領着電影走向一種超驗的層面。德萊葉 ...
對于像溝口健二這樣的導演,正如安德魯·達德利所說,“作者”(auteur)之于“場面調度者”(metteur en scène)的類型,也必須依賴部分“場面調度者”的特質——也就是說,對于他而言,劇本的平衡性至關重要,隻有這樣,他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