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讓我們來看看一些高分電影的基本元素:
一個人=《一切盡失》
一個人+一條狗=《那山那人那狗》
一個人+世界末日=《人類之子》
一個人+世界末日+一條狗=《我是傳奇》
一個人+世界末日+公路片=《艾利之書》
一個人+世界末日+公路片+絕症=《負重前行》
AI=《我,機器人》
AI+情感=《超能查派》
AI+情感+世界末日=《人工智能》
……
全部加在一起是什麼?
一個人+世界末日+公路片+一條狗+絕症+ AI+情感=《芬奇》

根據以上公式可以看出,《芬奇》集衆多元素于一身,劇本打磨堪稱亮點滿滿、淚點豪華。
而其中,大部分元素都是配料,核心的隻有兩個:

一、一個人(孤獨)
為了營造一個人的孤獨感,故事背景通常會這樣設定:
1、海上
海難,孤零零飄在無邊無際的海中,人類最渴望的是什麼?
水、食物,還有因極度寂寞而奢望得到的……交流。
于是,編劇通常會賜給他一個動物。
比如《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一隻老虎;
又比如《我是傳奇》(雖然故事不是在海上,但同樣荒蕪),一條狗;
最不濟也得給個排球,畫上一張臉,自言自語模拟交流……來自同樣由湯姆·漢克斯一個人演出的《荒島餘生》。
《芬奇》的編劇很大方,先是一條狗、一個機器車,為了能真正交流說上話,又給了男主一個AI機器人——傑夫。

2、世界末日
世界末日可怕之處不僅限于缺乏交流,更在于——人類間的不信任。
喪屍病毒、外星人可以明防,卻難防人心暗地裡的叵測。
《負重前行》《驚變28天》《釜山行》《喪失樂園》《寂靜之地2》……一大波末日電影最終都變成了公路片,沿途除了躲避喪屍與外星人,還得謹防來自同類的陷阱與暗害。
但最終,主角們還是依靠彼此之間殘存的那一點點信任到達了目的地——人類最後的家園。
《芬奇》裡的邪惡人類藏在那陰暗處,整部影片未示人面目,隻是以尾随的車燈增添危機感,表達方式愈發高級。

3、太空
浩瀚無垠的太空,絕對的孤獨。
《地心引力》《火星救援》《星際探索》《星際穿越》……
孤獨中,宇航員們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什麼?
是對家人的思念,是——愛。
最後時光裡,芬奇惦記着久未謀面的父親,他放不下的是父親唯一留下的紀念物——一座橋的照片。
而他留給傑夫的紀念物有兩樣:一條狗,一座橋。

二、AI(啟蒙)
幾乎所有的AI啟蒙電影都由最初的無知萌萌哒吸引眼球,以最終與主人分别催淚結尾。《芬奇》未能免俗,它的高明之處在于和前述的“一個人(孤獨)”形成完美的互文對應:
1、交流
傑夫和影史裡的所有AI機器人一樣,最初階段都是學習如何與人類交流。
從簡單的咿呀學語,到完整的句子,再到懂得幽默說上幾句俏皮話,傑夫是個好學生。
從最初隻能提供知識輸出,到偶然性與芬奇觸發人生哲理讨論,再到執着挖出芬奇深埋的内心世界,傑夫是個好捧哏。
“交流”成為芬奇與傑夫的相互需求,一個願問、一個願答。兩情相悅,卻隻在朝朝暮暮。


2、信任
芬奇給傑夫上的第二堂課,是不要相信其他人類。
這讓傑夫很困惑,因為這違背了機器人三大定律。
它很快就從血的教訓中領悟了這一點,并在自己的啟蒙教育中記下了“人之初,性本惡”的金句。
但芬奇很快又給了他一粒球,希望它和狗狗古德伊爾之間建立起信任。
這又讓傑夫感到困惑,因為機器人三大定律裡同樣也沒這一條。
他懵懵懂懂意識到,什麼是朋友與夥伴?是“信任”。

3、愛
芬奇匆匆離去,沒能給傑夫留下太多指引。
他留給傑夫的隻有一條狗,與照顧好它的遺命。
傑夫很迷茫,也很絕望。他才來到這個世界沒幾天,還有很多危機應變與為人處世需要向芬奇學習。
可芬奇已經去往了天國,而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其實在短短的相處時間裡,芬奇是個好老師。傑夫學會了承擔責任,學會了與狗狗建立信任,最重要的是——傑夫學會了“愛”。

這是AI啟蒙的最高境界,它觸發了傑夫成為“人”的所有情感條件。
站在金門大橋上,他看到了它的美,聽到懸索在空中歌唱,進而能體驗到……真正的人生。



彩蛋:靈魂一拷問,在世界末日未曾來臨的時光裡,你是芬奇?還是傑夫?又或者,隻是一條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