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0電影_副本.jpg

文/何鷹
看完1000部電影,并寫下自己對每個電影的一點點看法,是我2014年年末偶爾的一個念頭,然後就一直堅持。日積月累,到2019年年末發現自己的記錄已經超過1000部電影了。

其實中間記到300多個的時候,就有點堅持不下去了。

我在紙質筆記本上手寫記錄,這樣的紙質筆記本我已經有了十個,上面我除了做工作筆記,也做觀影筆記,還有讀書筆記和胡思亂想,雜七雜八,滿滿當當。拿起一本錄入一本,完了再錄入下一本。等于又回顧了一遍自己的觀影感受。

我的手寫記錄是有話則長,無話則短,都是記錄自己對這個電影的真實看法,以及由此而來的“聯想”。裡面的電影有一些是我所認識的行業朋友參與的,我還是比較客觀的寫了自己的感受。

好與爛都是我個人的感觀,所謂“各花入各眼”。

一部好電影當然不是幾句話就能講完的,但是我隻能記錄下當時觀影我自己最重點想記下的幾句話。其它的還是留在電影裡。可以重看的電影很多,也許再看時我的感受又會不同,到時候正好可以對照這個記錄,來看看自己的審美和思想的變化痕迹。

(一)

《冬春的日子》

王小帥導演,劉小東、喻紅演出。黑白片。

沒有所謂真正的瑣事,拍下來,留下時間的印記,不怕粗糙,隻怕空白無物無記憶點。

影像的重要,很多畫家很早就認識到了。

...

2020_02_01_05_02_IMG_2267.JPG

《貓頭鷹》

老港片。片名不好,拍得很爛,服裝道具置景台詞表演都挺爛。然而,這個片子卻有它相當出色的創意。

1、經常打破電影的第四面牆。

a比如貓公子出場,管家說:我跟随您這麼多年都沒見過您的真面目,您是不信任我嗎?貓公子卻指着鏡頭說:我不是不信任你,而是不想讓他們(觀衆)知道我是誰。

b比如武将退出朝會,向外走,徑直走到鏡頭,直到撞到鏡頭,然後擡手說對不起,出鏡。然後,鏡頭不變,出現一個說書人:“時間過得很快,轉眼就九個月”。然後朝堂上的皇帝繼續說台詞:九個月過去了,武将怎麼還沒回來。不一會兒,武将又上場,事件繼續。人物、景别不變,時間卻變了。

2、一些電影特有的設計,達到荒誕的目的,:

a在古裝片裡,玩英語的諧音梗、出現電梯、舞台燈光、拍賣會、摩斯密碼電報(毛筆在紙上點點點,配發報的滴滴聲,然後這信被挂在鐵絲上滑送,穿過各種房間和場景,有正在洗澡的、睡覺的、練武的等等)。

b酒樓大戰變成西洋樂曲演奏舞會,戲仿了007和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裡面的模式音樂和鏡頭。

c妓院裡,其它人物保持不動,隻有等鏡頭前端的老鸨子喊完:“小紅翠花瑪麗亞接客啦”,其它人物才可以動起來。

3、戲谑一些經典人物,完成了對武俠片的全面反諷。

a比如戲中小李飛刀的一段台詞:“你也聽說過,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古龍楚原把我搞得又吃毒藥,又吃解藥,又中毒,又解毒,你以為我是鐵打的呀?還給我安排連場決鬥,如果我打得不好,又怕觀衆噓,那怎麼能不受傷呢?”

c借白發高人之口預言“俠客的刀劍将被夷人的槍炮打敗”。

d影片打到最後,反派大Boss居然隻是個“死跑龍套的”。

《空前絕後滿天飛》

無厘頭搞笑的鼻祖片。

​表演:​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組合、嫁接、拼貼、錯位,搞笑第一。

故意的電影手法的錯誤使用。

《大開眼戒》

斯坦利·庫布裡克導演遺作。妮可·基德曼和阿湯哥主演。

色彩使用、視覺元素精雕細琢。

一對醫生夫妻陷入了性·的誘惑,經曆一場奇情冒險後認識到什麼是婚姻。

可是真的能認識清楚嗎?

“閉上你的雙眼,就當什麼事也沒有發生。”

《龍紋身的女孩》

片頭搖滾樂配樂可以借鑒。

可以開始一段新的戀情的女孩還是失望地走了,片尾女聲清唱聲起,令人無限心碎。​

設置:弱勢無力的小女孩具有高智商。她是最好的新聞記者和偵探,但是她還需要一個同行,一個大哥式的強力支撐。

鏡頭:煩,抽煙買一包抽一根,扔掉一整包就抽一根。

情節:妹妹看到哥哥犯罪而受到了父親的欺淩,她殺死父親,面臨制裁,所以隻能假死,逃離這座“墳島”。

好片子。可以再看。

《頤和園》

少女餘虹的三段愛戀,早熟、作、青春期的混沌。

“冒犯觀衆”+時代性的“印記事件”。

場景:任何興高采烈的路,走久了,也會沉默下來。

當年這些胡鬧的年輕人哪去了?街上那些臃腫的中年人有他和她嗎?

郝蕾主演。裡面那個彈琵琶的女孩冬冬竟然是曾美慧孜出演的。

《三夫》

第3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影後,“小妹”曾美慧孜。

真正的演員,太拼了,燃油耗命一般的表演。

香港導演陳果“妓·女三部曲”最後一部。

開片烤生蚝的暗喻有點過于明顯。

片中四個角色的關系影射又過于暗喻。

《逃獄三王》

科恩兄弟導演,可以喝着啤酒看的電影。鄉村民謠風。

喬治·克魯尼,邊說話邊神經質地抽動嘴角輕微擺頭的動作。

電影是可以完全冒傻氣的,但如果是中國拍的話卻不行,總讓人出戲,感覺不太合實際。這也是個問題。

《楚門的世界》

彼得·威爾導演。金凱瑞主演。

絕妙的創意。對人物命運的想象。對媒體的批判。

一個從小活在現場直播裡的人,身邊的一切都是謊言。

總感覺他打開海盡頭的那扇小門,會走進另一個更大的謊言世界。

《上帝保佑美國》

一部絕佳的反諷電影,可以借鑒。

片尾曲不錯。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

一個原本單純可愛的女孩的“變化”的一生。

人生悲劇。可憐的人必有可恨之處。

父愛對于一個孩子的重要性。

經典畫面:有着悲慘遭遇的松子身穿豔麗的和服對着鏡頭作鬼臉,笑顔如花。

《方子傳》

一個騙局中的騙局。

經典小說用一個反面的講法。

可以借鑒的手法。

《當幸福來敲門》

值得收藏的電影。

威爾·史密斯主演。中年男人的窘迫人生。

一個男人最大的悲哀,是奔走在街頭無錢養家,孩子孤單地呆在條件不好的學校等你去接,房租交不上,女人離開自己,幸福在哪裡?“祈禱孩子千萬别生病”的情景讓人心酸。

男人流下羞辱的眼淚,而身邊一輛豪車駛過,這個反差做得很足。

因為忙顧不上和孩子說話、孩子由不能理解這一切到懂事,并将這一切苦難歸咎到是因為自己,最讓人受不了。當孩子說:“你是個好爸爸,我愛你爸爸。”讓人流淚。

與孩子地鐵衛生間互動的戲,後來孩子天真的問:“那個山洞我們什麼時候再去玩?”尤其感人。把苦難當遊戲,與電影《美麗人生》異曲同工。

“把門打開一點,爸爸就在外面”。最絕望的時候,會有轉機嗎?這是最大的懸念。

機會就在眼前,但需要熬過一段最艱苦的日子,你會怎麼選擇?沒有人知道你的苦難,一切的苦難都得自己承受。最後的結果來了,他得到了自己最想要的那個結果,他在人群中淚流滿面。

一切苦都不白受,這就叫“幸福”。

《荒島餘生》

鏡頭:跟着快遞走,到達另個國度或地方,再脫離郵件。

湯姆漢克斯,一個人、一個破了的排球,就能演完全片。

《霹靂鑽》

對照原劇本來看的電影。達汀·霍夫曼主演。

感覺在很多美國電影裡面,男主演有一對毛乎乎水靈靈的大眼睛,而女主演都是一雙歐式的深邃的眼睛。

男主在跑步,聽到警鈴聲,他停下來遠遠看熱鬧,不知道就是他自己的爸爸出了車禍,他在人群外看了一會兒,繼續跑步去了。巧妙的是,表面上他爸爸是開汽車與人“置氣”出的車禍,而他也在跑步的過程中與人“置氣”追逐,但是他很快就放棄了,這就是他與父親的性格不同,所以命運不同。

垃圾箱旁邊停着接頭人的車,車邊有一個嬰兒車。鏡頭推進,嬰兒車裡面竟是一個假的洋娃娃。就在接頭人進入車的時候,洋娃娃突然睜開眼睛,爆炸。

快進慢出。

“他認識的世界一下翻天覆地”,就是好故事。

寫故事可以從設計一個壞人開始。

《柏林蒼穹下》

誦讀并手寫詩歌開篇。

人流湧動,隻有孩子仰頭看見站在屋頂鳥瞰城市的天使。

一個戴着遠視眼鏡、裝着義肢的女孩對着天使笑了,笑得真好看。

天使在城市各處遊蕩,傾聽世間人們的嘈雜的“思想”。不止兩個天使,他們就在人群中,彼此互相點頭緻意。

圖書館裡,攝影機從閱覽書籍的人們身邊推過去,各種呻吟呢喃而過。比如讀樂譜就會變成各種樂器和歌唱的聲音。

地鐵上,鏡頭對着一個人,就有一個人的内心獨白。兒童含糊不清的呓語一直在補充着這些“獨白”。

馬戲團裡,天使丹密爾注視着在練習空中秋千的女孩,電影突然變成彩色,又回到黑白。

意象1:老人步履蹒跚地走過昔日繁華如今一無所有的荒地,喃喃自語,這裡曾經留下他美好的記憶。走到荒草叢中的一張沙發前,老人坐下。

意象2:戴着耳機的男人從矗立着奔馳商标的高樓上跳下去,一旁的天使發出絕望的嚎叫。

黑白影片與“黑白資料片”混雜,随後進入一個劇組,劇組正在拍曆史劇,就是資料片裡的那段曆史。

“馬戲”、“戲中戲”,永遠能有效引起我們的興趣。

孤獨的馬戲團女孩“渴望被愛”(人物裸·體時,轉彩色)。她回到童真狀态,她能感覺天使丹密爾就在她身邊。

天使愛上女孩,在搖滾樂現場,“他”曾試圖抓住她的手,徒勞無功。

藝術家能感覺天使就在自己身邊,懇求與天使交談。

天使丹密爾放棄了天使身份,作為天使的“他”死在天使夥伴的懷裡,作為凡人的他來到人間,第一次品嘗了自己的血和咖啡的味道。

他再次遇到藝術家,發現藝術家也是曾放棄身份的天使。藝術家說:“你不是唯一的那個”。

他去找馬戲團女孩,馬戲團和女孩都已經離開。

女孩也在找“他”,

當他們都回到搖滾樂現場,她遇上他,她就知道他就是“他”:“我們終于見面了!”(轉彩色)

結尾,她在繩上空中舞蹈,他在下面幫她拽着繩子。他們是彩色的。而在畫面下角看着他的“天使夥伴”是黑白的。

片中所有内心獨白和天使的對話,都是詩一樣的句子。

天使之詩。詩意電影。

值得收藏的電影。

《上帝之城》

2002,巴西。貧民窟的小弟兄。

電影的技巧:“一個房間”的述事。鏡頭不動,時空巨變。

結構,鍊狀結構。

《雞皮疙瘩》

把一些童話裡的邪惡人物都從書裡面放出來,挺棒的創意.

最好的設置是作者的“女兒”也是他“創作”出來的,被揭示的過程和她最終也要被吸走,是喜劇中的悲劇手法。

最後還是happy ending,她又被作者寫了出來,複活了愛情的元素。作者燒了書,把女兒永遠留在了現實世界裡。

然後電影留下了一個“尾巴”,故事中的隐形人又用那台“魔法打字機”在寫着一個新的邪惡的故事......

這種商業手法特别好用。

《幽靈行動·阿爾法》

槍戰,遊戲改編,科技感。

美國也很多爛片。以前是因為渠道問題,我們看到的不多。其實在基數上來說,美國出産的爛片數量是遠遠大多我們的。當然好片的比例也是要大大超過我們的。

《本傑明巴頓奇事》

皮特主演。

人生倒着過。奇思妙想。感人。

《命運規劃局》

“穿越無數的門”。奇思妙想。

人的成功都是“注定”的,但卻可以被愛情改變。

《時間規劃局》

在未來世界,時間被重新定義,它顯示在人的手臂上,變成流通貨币。在那個世界,當你入不敷出,手臂上的時間為“零”時,便會立刻死去。

世界被劃分為不同“時區”,有争奪分秒的貧民區,底層人疲于奔命,一秒鐘喘息的時間都沒有。還有象征着“永生”的富人區。富人擁有大把的時間肆意揮霍,終日宴會賭博、無所事事。他們隻要不做蠢事,就能安享永生。

平民威爾出手讓富豪免于一死。誰知,活了105年的富豪竟表示自己活夠了。他半夜趁着男主熟睡,把自己的一個世紀給了他。威爾一夜暴富。

威爾想到老媽的時間已經不夠了,立刻狂奔去尋。這對母子都在跟時間賽跑,終于看見了彼此。隻是,奇迹沒有發生.......

在老媽死亡的刺激下,威爾成為“劫富濟貧”的俠盜,将富人們玩弄于股掌,還跟富二代叛逆小姐談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

影片前半段的節奏很快,讓人一直處于屏息的狀态,但從“媽媽死後”開始,似乎又落入了好萊塢式英雄主義。

本片披着科幻的外殼,卻再現實不過。某些台詞、場景引人深思。

《時間旅行者的妻子》

為了死去的妻子,一次一次穿越回過去,去認識老婆,陪伴新生的女兒。

《安娜》

呂克貝松導演。

女間諜追求自由的故事,“套娃”的寓意用得平常。

《瘋狂的外星人》

甯浩導演。寫着根據《鄉村教師》改編,其實跟大劉的《鄉村教師》沒有任何關系。倒是跟孫悟空有關系。基本上是個鬧劇。

《受益人》

大鵬柳岩主演。殺人騙保,假結婚動真感情。

柳岩表演其實還可以。誰都不想當花瓶。

《被光抓走的人》

董潤年編劇轉導演之作。

設置很好,故事發展感覺可以說透很多深刻的感情的道理,但是被一個老好人的人設結局敗了興。

《三傻大鬧寶萊塢》

台詞:“發生了什麼事?”“ 劇情太複雜,沒有字幕你是不會明白的。”

鏡頭:1、狂歡後直接轉死亡的鏡頭。2、搶親,新娘父親震驚追來,喇叭在繼續,怼在他的臉上,過了一會兒他才意識到喇叭聲刺耳,一把用手蓋住喇叭。情緒營造。

《控方證人》

女兒推薦的。比利·懷爾德導演。黑白老片。

特别好。一個不起眼的黑發女配角的最後推動作用。

主角老律師的人設讓配角和觀衆愛恨交加。

故事的反轉,一個女演員做僞證洗脫愛人兇手的罪名,卻被背叛。

收尾的劇情台詞讓人喜歡。

《囧媽》

因為2020春節的疫·情而網絡播放,遭院線抵制。

這個電影一般,但這個營銷案例可以了解一下。

《戰馬》

當感動一幕發生的時候,一定要把景做得極為漂亮。(喬伊回家片段)

《春光乍洩》

漂亮的色彩。光,彩色的光。鏡子。濾鏡。

一盞燈就能改變整個畫面的感覺。

《海上鋼琴師》

樂器的運用在電影中是很吸引人的。

最好看的是“在船體颠簸中的滑動演奏”和“與琴王鬥琴”。

一杯紅酒配電影,這個電影可以喝着紅酒看。

《泰囧》

一個喜劇,故事講得完整就永遠不會太差,但要注意很多技巧上的東西。喜劇,講究技巧,所以說是一門手藝。

《翻滾吧阿信》

“戲中看戲”,永遠是電影中有意思的一個手段。

《昆塔1》

《昆塔2》

國産動畫片。

技術被劇本拖累了。這樣的技術應該可以實現更好的内容。

還有,動畫片最怕的就是硬升華,硬要說點人生道理。

做好的動畫片的重點應該是去激發觀衆自己去想象。

《機器人總動員》

瓦力的設計、肌理,與它女朋友的設計、肌理,有所區别,做得特别好。

故事好,機器人的情感都可以打動人。

垃圾地球。未來人類的生活方式。想象力+哲思的展示,做得特别棒。電影所展示的未來人類的生活讓人心生感慨。

H·G·韋爾斯在《時間的機器》一書中說:人類依靠技術手段進入時間隧道,走向休閑和奢華,是一種自我毀滅的過程,越深入時間就越會發現,這個星球的生命必将退化消亡。随着文明體量的逐漸增大,隻剩下了一大堆傻裡傻氣的東西,必然跌落退化并最終毀滅其創造者。

如果最終是這樣一個結局,那我們最好閉上眼睛什麼都别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