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發自簡書App
文/折耳貓
關于人性,你了解多少?
電影圍繞一個叫阿卡什的“盲人”調音師展開,一次演奏的經曆,他目睹了疑犯殺人藏屍的過程,站在利益和正義的中間,他要何去何從?
這是本部影片要探讨的内容。

圖片發自簡書App
《調音師》改編自法國同名電影《調音師》,導演是斯裡蘭姆·拉格萬,這是一部集喜劇和驚悚的懸疑電影,看點十足,豆瓣評分8.3,成為了2018年IDMB評分最高的印度電影。
片中的多處謎團,點到為止,引人思考;多視角的故事講述方式更是令觀衆腦洞大開,耐人尋味。
01開頭和結尾的兔子
開頭打獵人在追一隻兔子,這隻兔子的眼睛有些不同,一隻眼受過傷,另一隻是青光眼。
這既是本片的線索,也為影片的結尾埋下伏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兔子是撞到了稻草人身上。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最後阿卡什向蘇菲講述自己的故事時,說是一隻瞎眼的兔子撞了西米的車,所以自己躲過了一劫。
在這裡,顯然阿卡什加入了自己的主觀想法。
因為西米被撞時,又沒有别人看到,阿卡什怎麼會知道發生了什麼呢?所以兔子的故事其實是謊言,他的兔頭手杖也正是在暗示這一點。
02結尾阿卡什的眼睛重見光明
既然當年沒發生西米的車被撞的事,那結局也就是另外的可能了。

圖片發自簡書App
影片最後大家都看到阿卡什準确、利落地挑起一個易拉罐,豁然走開了,說明他的眼睛已經好了。
當時法爾瓦醫生提到酋長的女兒需要肝髒,可以給6000萬盧比,他許諾給阿卡什1000萬治療眼睛。
“後來醫生被西米殺死了。”阿卡什這樣說。然後說自己先去了孟買,然後去了倫敦,後來朋友送他來到了歐洲。
實際上他和醫生得到了這筆錢。

圖片發自簡書App
去孟買是為了救酋長的女兒,他們用西米的器官換了錢,去倫敦則是為了參加比賽,實際上他根本沒有什麼朋友,所以其實他也是間接地殺了西米。
當毫不知情的蘇菲提到阿卡什的眼睛,說他應該取了西米的眼角膜時,他羞愧地低下頭,神情緊繃,因為他的确就是這樣做的。
03公路上的那棵樹
你覺得它像什麼?肝髒。
這也印證了普拉默的歌。

圖片發自簡書App
開頭和結尾都有所涉及,開頭是為了設置懸念,結尾阿卡什的回憶與實際情況并不吻合,也在暗示其并不可信。

圖片發自簡書App
那個形似肝髒的樹,正是阿卡什重生的指引,因為他需要那筆錢。
04正義與利益面前的人性
本篇備受追捧的另一個原因,就在于它探讨的恰恰是人們都會遇到的情況,自身利益和正義沖突時該選擇哪個?

圖片發自簡書App
阿卡什目睹普拉默被殺的真相,他要去報案時,不料卻發現那個壞人竟是警署長官,這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諷刺。他知道報案後是沒有好下場的。
于是他謊稱自己的貓死了,選擇保全自己。
第二次,西米太太将普拉默的事報警後,在收集證詞時,阿卡什選擇了配合,和他們一起說謊。
明知道這樣做不對,可是選了正義雖然心裡安甯,但是有可能就會死。
私下裡,阿卡什在向警局打舉報電話,他也渴望揭發事情的真相。
而那些為了自己的利益取了不義之财的家夥,也沒有好下場,西米太太、警察曼諾拉、斯米瓦醫生、突突車司機、彩票女……這些人因為利益熏心,自取滅亡。
而遊離在正義與利益之間搖擺不定的阿卡什,卻戴上眼鏡過起了正常的生活。對原則的不堅持,對利益的使然,這就是人性。
也許阿卡什和他們比起來,還算高尚一點,但實際上,隻是他的心隐藏得更深。

圖片發自簡書App
影片前面都是以蘇菲的視角來呈現劇情,而後半部分的事實、真相和故事,則是從阿卡什的嘴裡說出來的,究竟幾分真幾分假,值得我們深思。
05阿卡什為什麼要扮演盲人?
一開始也許可以理解,用他自己的話說,他是為了感受生活,能寫出更好的音樂。

圖片發自簡書App
得知殺人的真相後,繼續裝瞎是為了減少自己的危險,顯然,他并沒有如願,反而帶來了更多的劫難。
去孟買治好了眼睛,在歐洲的音樂會上,他依然堅持盲人的身份,是因為他不想看見更多的醜陋,隻想用耳朵聆聽美好的聲音,畢竟他也是狠毒的作惡者。
也許阿卡什就是生活中的你,就是生活中的我,一邊看見人間的髒亂與不堪,一邊欣賞着世界的和諧與溫馨。
願我們都能時時堅守初心,保持本真與自我,樂觀、勇敢地對待生活中的每一種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