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檔節目在飄飄朋友圈人氣頗高。

每期播出,一多半同事都在聊,邊聊還邊更新自己的歌單,特别是表哥,剛播第一期,就為它傾情“帶鹽”。

要我說,主要是這節目打破了以往很多綜藝開局高分,後期疲軟的規律。

熱度逐漸攀升,還頻頻出現在熱搜榜上。

...

...

...

評分也不降反漲,開播7.1分,四期過後,評分竟一點點升到了8.1。

可以說是今年夏天國綜的一匹黑馬了。

...

對,說的是——

《樂隊的夏天》

...

飄飄忍不住為它終于出圈感到欣喜。

畢竟,這國産綜藝早該刷爆朋友圈。

...

“低開高走”雖然少見,但,也不奇怪——

這檔綜藝,算是集齊了爆款節目必備要素。

啥要素?

定位,剪輯,綜藝感。

節目要做什麼,很明确——

讓不同風格的31支樂隊,角逐中國HOT5樂隊。

...

做某一專門領域的綜藝,首先要有要夠專業。

此前因為不夠專業而被群嘲的例子,不要太多。

...

《樂隊的夏天》至少在這一點上是堵住了衆人的嘴。

看下三個分量夠重的大咖:

詞曲創作人高曉松、音樂制作人張亞東、唱作人吳青峰。

當然也有被人質疑音樂水平的馬東和喬杉混了進去。

但他們不是導師,也不帶隊,隻是一個純·樂迷。

...

而且,在調動氛圍這件事上,馬東和喬杉更是擅長。

樂隊的去留也由現場觀衆決定,嘉賓隻是一個解讀者。

31進16階段,要從淘汰的隊伍裡選一個角逐僅有的名額進入第二賽段,馬東自知對樂隊不夠了解,選人和出題的事情也不瞎攪和。

而是把選擇權交給了更專業的大樂迷來做。

...

剪輯也不魔鬼。

參加的31支樂隊,有很多都是響當當的叫得上名号的、出道多年的老樂隊。

...

痛仰樂隊、面孔樂隊、新褲子樂隊、反光鏡樂隊……

風格也多種多樣,搖滾、民謠、Funk(放克)、朋克、英倫、流行……

有些老樂隊一登場,台下台上嗨成一片,但,一定有人是一臉懵的。

節目組在剪輯上很好地解決了這個痛點,把科普做得很到位。

...

樂隊曆史+表演+點評,一條流水線下來,不認識的人也對他們了解得七七八八了。

科普樂隊還不夠,還要給大衆普及相關樂理知識。

比如聽音樂,很多人聽到反拍時連拍子都打不對。

張亞東現場帶節奏打拍子——

...

專業度夠了,但畢竟是一檔綜藝,還要考慮綜藝效果。

不然,就隻能是一個在小圈層裡自嗨的綜藝。

看到有馬東、吳青峰,飄飄就知道這節目不會無聊。

青峰聽完旺福改編的《無與倫比的美麗》後忍不住傷感地哭了,随即又會把現場氣氛帶回來——

沒有

我就隻是想要炒新聞而已

...

馬東立刻補刀:

有沒有考慮把他們納入團員

反正蘇打綠也不準備幹了

...

青峰剛還笑嘻嘻,立刻mmp,起身一套阿裡山無影腳把馬東揍到投降認輸,然後氣鼓鼓地翻了兩個白眼。

你能想象這是綜藝錄制現場嘛。

...

樂隊之間的互怼就更猛了。

第一期開始,前輩級别的人登場,有人趕忙上前幫忙拿琴招呼,盤尼西林樂隊毫不掩飾自己的鄙夷:

這點兒出息真的是

能玩兒好搖滾樂嗎?

...

...

...

對前輩不谄媚,對後輩也不心軟。

偶像樂隊登台,服裝一緻,口号一緻,就連鞠躬幅度都一緻。

可,沒實力作出花兒來也沒用,坐在台下的人根本不吃這一套:

這不行啊!這唱得也不行啊!

有意思嗎?這其他全是Program

...

...

爆款三要素都有了,這節目不火都難。

...

其實,上面那些都是花架子,有真本事才是練家子。

一檔音樂類綜藝,最主要的,是拿出好的音樂。

而這,恰恰是這節目最不缺的。

第一賽段,31進16,不少樂隊的表演都可圈可點。讓飄飄印象比較深刻的,是一支90後的樂隊,盤尼西林。

最初印象深刻,是因為主唱的毒舌。

毒舌到什麼程度?

節目組贈名:實話噴射機。

能說不能說的,别人想說不敢說的,他都毫無顧忌,機關槍一樣突突突……

太難看了吉他

什麼玩意兒

編曲沒有任何的價值和思考

...

...

...

毒舌到這種地步,要沒有兩把刷子,簡直是啪啪打臉。

不過,很快他們帶來的一首《雨夜曼徹斯特》,證明飄飄多慮了。

盤尼西林是玩的是英倫搖滾。

...

主唱小樂并沒有多麼了不起的演唱技巧,也沒有什麼抓人眼球的動作。

就隻是抱着吉他,輕輕晃。

但嗓音獨特,唱腔慵懶,一張嘴就讓人仿佛一瞬就置身英格蘭。

高曉松聽完,直接給到了封頂的10分。 

...

因為他們的表演,讓高曉松想起了槍花(Guns N' Roses)的《November rain》,想起了那些偉大的唱片時代。

看完表演,飄飄不再覺得他“敢”怼别的樂隊是因為逞一時之快。

他确實是經過了思考的。

他們的表演後半段沒有一句歌詞,将近兩分鐘的時間裡,沒有多餘的動作,沒有穿插其中的獨白,就隻是在彈奏。

現場其他樂隊聽到中途直接驚吓臉:後面這段有點敢玩兒。

但事實證明,在這歌曲意境裡的這段器樂solo,不僅不會讓人覺得長且冗餘,反而會讓人意猶未盡。

不僅有對編曲的思考,還有對歌詞的思考。

有朋友也曾建議這首歌他用中文寫詞應該能更火,他不願。

表演結束,高曉松也給歌詞提了一個小小的建議。

主唱:他提的意見很好,但我不會改。

改了就不是我寫的了

...

你看,在音樂這件事上,他們有着自己的堅持。

但,這才是樂隊啊。

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堅持,我們才能看到那些出道十幾二十年甚至更久的老牌樂隊。

比如貫穿很多人的青春的老大哥樂隊,面孔樂隊。

...

面孔樂隊是中國第一代搖滾樂隊。

1994年,面孔樂隊裡的貝斯歐洋紅磡場館和魔岩三傑一起,震撼了整個香港。

...

而今年,是面孔樂隊成立三十周年。

三十年裡,他們從未離開過舞台。

...

面孔樂隊登場,一首《夢》,吉他聲一起,瞬間就把人拽回了那個光芒萬丈的搖滾時代。

就連未曾經曆過那個時代的飄飄都忍不住要紅了眼眶。

有人可能會問,明明已經做到了國内樂隊的老大哥地位了,為什麼要來參賽?

這是很多人的疑問。

這也是曾經參加《我是歌手》節目的民謠歌手老狼的疑問。收到《我是歌手》節目組的邀約時,老狼一度是拒絕的,不願露面。

“我一把年紀了,參加這個幹嘛?”

當時,高曉松力勸:

參加這節目不為别的,隻為了讓大家知道,中國當年有這樣詩一樣的民謠。

到了痛仰、面孔、反光鏡這樣的老樂隊這裡,是一樣的道理。

一代人終将老去,但總有人正年輕。

但年輕人不曾聽過我們曾經有過的優秀的音樂,未免太過可惜。

...

玩樂隊酷不酷?

酷。

但酷,也就等于小衆,就意味着賺不到錢。

當樂隊們第一次有了這麼大的舞台,他們是局促不安的。

他們第一次被推到這麼多燈光前,學着去接受一些很不酷的比賽規則,比如互選對手PK,比如必須改編他們覺得不酷的張傑的歌曲。

但這就是比賽規則。

...

...

但誰也沒想到張傑的《隻要平凡》被刺猬樂隊改編出極強的爆發力。

尤其是鼓手石璐那段rap,可以說是全場最高光的表演。

...

當你能夠去擁抱自己覺得不酷的那些歌曲,這件事本身就很酷。

所以飄飄不太贊成樂評人說的:樂隊們都不太知道該怎麼比賽,不知道怎麼在這樣一個競技的舞台上保留藝術魅力的同時,赢得比賽。

他們痛愛舞台,怎麼會不知道怎樣調動聽衆的情緒?

與其說不會,倒不如說不肯。

...

...

這也是飄飄見過的,最“随意”的比賽。

他們一點也不怕“死”。

第二賽段,明明是最激烈的1V1改編賽,赢的直接晉級,輸的就在淘汰邊緣。

他們卻不屑于田忌賽馬、投機取巧地挑選一個比自己排名靠後的對手,隻為在節目中多苟活一輪。

...

...

他們也不屑在台上争奪先手後手的出場順序,而是用兒戲般的劃拳,消解生死場的肅殺。

...

海龜先生劃赢了,卻一臉呆萌地問對面的旺福:你們想先還是想後?

隊友們的反應不是嫌他“見色忘友”,而是由衷地為他鼓掌。

...

你能明顯感覺到,在這裡,有另一種價值高懸在世俗成功之上。

比排名更重要的是音樂酷不酷,比輸赢更要緊的是風度優雅。

淘汰?

管他的,自有珍重你的人為你扼腕歎息。

飄飄的确沒想到,能在2019的一台綜藝裡,品出把酒當歌,志同道合的魏晉風流。

但,潇灑歸潇灑,多少有點"被迫避世"——

不止是他們自己堅持不從衆的原則,連大衆也認為,他們就應該是小衆的。

為什麼?

長期以來資源配置的不公,給樂隊的機會少,市場更愛大明星,觀衆一邊痛罵流量藝人,一邊不給實力派關注。

畸形市場下,人們總認為,實力和“低調”應該劃等号。

小衆,隻能越來越小衆。

那麼老牌的樂隊

他們都特别拘束

因為資源的配置不公平

給樂隊的機會就是太少

都是大明星流量藝人

就非常俗

但是這是現實

大家就是要流量流量

...

《樂隊的夏天》無疑是在苦心孤詣地為樂隊制造流量。

可事實是,每當有小衆音樂人上節目大火,就有一群自稱愛他們的人,哭着喊着要脫粉。

為什麼?

與其說他們喜歡的是樂隊,倒不如說是“我和世界不同”的高貴逼格。

我私心并不想同樣被更多人喜歡

不想讓我的寶藏樂隊上熱搜

私心還不想讓痛仰被那麼多人認識呢

我怕以後開火車人更擠了

...

...

...

我們該做的,應該是把流量還給樂隊,讓他們在這個世界上有更大的一席之位。

而不是為了滿足自私藏着掖着,讓好的音樂永遠小衆,永遠地下。

商業和文藝并不絕對對立。

從小衆走向流行,也不是自毀長城。

一個綜藝節目,更殺不死搖滾精神。

别忘了音樂的初衷就是被聽見,蟬鳴的夏天,誰要做一根蘆管,在萬物合唱的時候,你獨癡呆無聲?

中國樂隊的夏天,真的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