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經典的影劇,我卻一直沒有看過。每每為這份經典打開視頻播放器,都被擁擠在屏幕前的流量小花奪取了注意力。剛剛把它看完,忍不住在這裡記下幾筆。

銀行家安迪,美麗的妻子和橄榄球教練産生婚外情,并且向他提出離婚。不能接受事實又不肯失去妻子的他曾産生了槍殺的念頭。後來,妻子和情夫卻意外被他人殺害了,安迪被認為擁有合理的殺人動機和作案契機,最終含冤入獄。

原本年輕有為、前途無量的安迪,像是被一場噩夢闖入命途。它将現實沉浸入黑暗的泥沼,反客為主得延續進入安迪的真實生活:讓“肖申克監獄”,成為他不可推脫的事實。不得不說,這樣的情節設計真的很吸引眼球:一起冤案造就噩夢一般的現實。

來到監獄的第一天,被關進逼仄的牢籠裡。尋不到光亮的黑暗和禁锢自由的鐵栅門,讓很多人精神崩潰甚至放棄生命。安迪出乎意料得接受了命運的現實:接受這種在監獄中被禁锢自由的生活。或許是身份和閱曆使然,即使在監牢裡,安迪也注定不平凡:他不遺餘力得折騰生活。他讓自己忙碌着,努力在壓抑的監牢裡翻騰生活的氣息。十幾年如一日得寫信申請資金,建設監獄圖書館,幫助獄友獲得同等學力證書,發揮專業特長幫助獄警和典獄長理财(幫助典獄長洗黑錢)。監牢是一個“有趣”的地方,每個剛進來的人一開始會排斥它。在時光和鞭撻中慢慢接受它,然後在數十年的光陰中被打磨掉自己的棱角徹底服從并依賴它。肖申克的很多人都如此,躲在這加固的牢牆之内,失去希望得被體制化,即使被釋放也無法在真實世界裡生活。就像被囚禁了50年的老布魯克。肖申克的生活對他而言已經成為了畢生最熟悉的一切,他曾想要這麼一直默默活着,然後靜靜死去。突如其來的假釋像是肖申克将他抛棄:監牢之外是他無法融入的生活、沒有生活的希望,隻能去尋找死亡。

不安分的安迪在肖申克浪費掉20多年的光陰,從意氣風發的小夥子到鬓角吹出白發。和其他人不同的是:他從未丢失過希望。作為一名被冤枉的罪人,從進入肖申克那時起,他便要為了重獲自由忙碌。“要麼忙着活,要麼忙着死”,安迪曾對瑞德說。既然我們都不要死,為何不去為了生的希望不遺餘力?

借助一張美女海報掩蓋牢房的牆洞,安迪用從瑞德手中搞到的普通鷹嘴錘,一點點鑿出了通向自由的通道。一系列的精妙設計,和不可推脫的天時地利,幫助安迪重獲自由,同時帶走了典獄長的黑錢作為20多年冤屈的補償。最終,不安分的安迪硬是改寫了噩夢,連帶着瑞德,一起走向太平洋彼岸中象征着自由的小島。

影視的主題,大概便是褒獎那些不願服從命運安排、不甘心平凡,與挫折頑強奮鬥從而改寫生命的人。既然肖申克的安迪可以通過雙手重獲自由,完成自己人生自由的救贖。那麼,影視屏幕前的每一個人也都可以,倘若你的平凡安逸中曾有過希望,不要放棄追逐,因為它是生存的意義;倘若你的生命深陷泥沼,不要放棄反抗,每一步努力都能阻止你陷入更深。忙碌起來,每個人都有機會去救贖自己不滿意的人生。

當然,僅僅這一個主題還是不足以支撐它成為一部經典。而且,鼓勵大家通過奮鬥改寫命運的主題在現在看來太俗套了。讓我震撼的是它展現出的那個落後年代,監獄囚徒的生活。在那個畸形的社會群體中,囚徒都是如何度過那些失去自由被奴役的日子。原來,在我們認為罪大惡極的罪犯群體裡,也會有普通社群生活中的人情事故。它展現了一個被真實世界隔離,被大多數人過度曲解的group。因此,肖申克是一個不同尋常的視角,也有展現時代的價值。

last but not least,看安迪的曲折人生,竟然讓我莫名産生一種對自己生活現狀的滿足感,并且對擁有的自由莫名敬畏。我覺得,很多觀衆也正是被這種情緒慫恿,才把這部劇推上高評榜的。在如今販賣焦慮的快時代,我們更多得看到自己沒有什麼,馬不停蹄得盲目追趕,卻忽略了自己一直擁有的幸福。與年輕才俊的安迪做對比,是無拘無束的自由;與叙利亞做對比,是遠離戰争硝煙的和平。原來,我已經擁有這麼多,原來我習以為常甚至厭棄的平凡生活,對他們而言竟是一種奢求。尤其是演員演技都在線,安迪這個角色很容易讓觀衆将自己代入,因此看完電影便像是失去自由的自己回到了擁有自由的現實,像一場有驚無險的刺激旅行。哈哈哈,會賺好評的電影,都是很會把握目标群體的心理需求,煽動觀衆情緒感受的。

無論如何,這裡“救贖”的含義實在太多了,每一個卻又互不沖突。既撫慰了焦躁的心靈,又激勵着躊躇少年。所以我覺得它好,所以推薦給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