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能是涉獵不多的緣故,說到人物傳記,總給我一種冗長沉悶的感覺。
是《美麗心靈》(《A beautiful mind》)這部人物傳記電影攝人心魄的出現,讓我将這念頭完全打消。
這部由朗·霍華德執導,羅素·克勞、詹妮弗·康奈利等主演的人物傳記電影,記叙了天才納什跌宕起伏的動人一生。
數學家約翰·納什天賦異禀,性格也異于常人,不擅與人交際,被周遭一些同學視為怪人。
但其之于數學的天才思維不容置疑,研究生時他便發明了著名的博弈論,短短26頁的論文在經濟等方面産生的深遠影響卻難以估量。
但就在他蜚聲國際之時,他遭受到了來自精神分裂症的困擾,由于太過逼真,觀衆也是這時才知道,原來與納什相伴數年的“浪子室友”查爾斯和自稱供職于美國國防部,要求納什破解敵方密碼情報的帕徹等皆是納什幻想中的人物,換句話說,他曾經視作生活重心的許多人和事都是幻想出來的。
在一堂課中作為學生與教授納什相識的妻子艾麗西亞為納什的遭遇所震驚,但對納什的愛讓她決定,留下來陪伴和幫助他。

納什在幻境中可以瘋狂地發揮着自己的天賦,在現實中則不得不面臨藥物、治療和壓抑自己的生活,他不得不在真實與虛幻中痛苦地徘徊,掙紮。
艾麗西亞即使經曆無數的恐懼不安也依然不離不棄的守護,讓納什重拾信心。
用了三十年,他雖然做不得到将那些幻象完全擯棄,卻可以們和平共處,以自己的意志克服了被醫生稱為隻能控制而不能治愈的精神分裂。
電影的一個鏡頭中,有人問他,那些幻想中的人還會出現嗎。
納什說,“會,但他們并不會來打擾我的生活了”。
晚年,納什因其學術成就和為之不斷奮鬥的精神獲得世人的尊敬和肯定,也登上了諾貝爾經濟學獎的領獎台。
在領獎台上,白發蒼蒼卻依然矍铄的納什,做了這樣一番演講:
"I've always believed in numbers and the equations and logics that lead to reason.
我一直相信數字,不管是方程式還是邏輯學,都引導我們去思考。
But after a lifetime of such pursuits, I ask, What truly is logic? Who decides reason?
但經過終生的追求,我問自己,邏輯到底是什麼?誰去決定原由?
My quest has taken me through the physical, the metaphysical, the delusional——and back.
我的探索帶着我從形而下到形而上,幻覺,又返回。
And I have made the most important discovery of my career, the most important discovery of my life: It is only in the mysterious equations of love that any logic or reasons can be found.
在事業上,我有最重大的突破,在生活中,我也找到了最重要的人。隻有在這神秘的數學方程式中,才能找到邏輯或原由來。
I'm only here tonight because of you.
今天我能站在這裡,全是你的功勞。
You are the reason I am.
You are all my reasons. Thanks."
你是我成功的因素。也是唯一的因素。
相信在影片中這次演講令無數觀衆淚目,而我之所以将它羅列于此,不僅僅因為我對它的喜愛,更因為我覺得這短短一篇演講卻道盡其一生,千百字的評論所不能及,那句”You are all my reasons",亦可勝過千言萬語。
理性看似嚴格、冷靜,與感性水火不容,但素來以理性、邏輯至上的數學家納什在經曆最為折磨的一段時光時,數字和方程式沒有給他答案,是真愛将他救贖。
所以,實理性和感性之間并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而正是它們相融相生,才有了納什驚人的數學研究成果和人生經曆。
即使生活予你狂風暴雨,可以得一人不棄,在你痛苦時依然緊握你手,這是何等的幸運,何等的難得。
電影短短130分鐘,拍不盡納什的一生,也拍不盡兩人的深情。
這世間真正的動人大概就在于此,在于不離不棄的相守等候,在于人與人的真情可以抵禦生命的無常。
電影當然存在虛構和美化,現實中的艾麗西亞也曾因不堪重負離開納什,納什亦與其他異性有過戀情,但最終艾麗西亞選擇回到納什身邊,與之相守,那是她與在電影中一樣的真情。
活在幻想中還是還是現實中,何者更好,我們并不知曉。但因為愛,納什選擇放棄幻想,在現實中與愛人相擁。選擇借綿長相守,得度漫漫人生。
美麗心靈,
有你終身美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