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過去數年了,我很少看宮鬥劇,但我要說這的确是一部優秀的宮鬥劇。

據說導演大刀闊斧地化腐朽為神奇。三位主演迎來事業又一春,衆多演員貢獻了優秀表演,還有考究的服裝和布景,确實是值得一看再看的佳作。

我先籠統地說一說這部劇,有時間了再說一說其中比較值得說道的人物。名為《甄嬛傳》甄嬛當然是值得濃墨重彩的角色,清秀的孫俪展現了不俗演技,赢得了人們的尊重。

作為主角,她有主角光環。酷似純元皇後的外表,精明的頭腦,對她忠心耿耿的奴才,本來劇裡的男人就不多,戲份多些的幾乎都和她有瓜葛。但是,也不得不說,作為主角的她有極高的雙商,難怪會在宮中吃的開。

入宮之前,她努力地學習芳若姑姑的教導,了解了宮中的情況,從她對華妃的評語就可以看出她的見地,而且身為官小姐的她一定好好學習了文化知識和管家理事,所以得到了宮中人的認可,相比較安陵容和夏冬春,高下立判,這是父母賜予的。

溫太醫鐘情于她,她既沒有接受也沒有拒絕的無情,為日後做好了打算,剛剛入宮就發現了橫死的宮女和宮中的麝香,饒她心思靈敏,也是被吓着了。這宮中的确步步為營,不能說錯一句話,走錯一步路,由于不知道該怎麼做,她大膽用藥推病不見。又因此篩選出了對她忠心的奴才。

似她這般出挑怎能一直被埋沒?她終于被重寵了,雖然皇帝的顔值一直被诟病,但他畢竟代表着國家的最高權力,畢竟也有幾分才氣,這樣的男人自然會赢得情窦初開少女的喜愛,而且他又是那麼地溫存體貼。

然而,她終究因為爬太快被皇後算計了,17歲入宮,這時不過19歲,即使是古代,這也是太年輕了。即使她是個美貌而聰慧的女子,也同樣是個有血性的女子,所以在得知自己不過是一個人的替身,所得到的愛撫都來自另一個人,她的心理防線全線崩塌,以至于潰不成軍,毫無戰鬥力。她深愛的這個男人從來沒有愛過她,而她卻已經懷上了他的孩子,這對于這個帶着“願得一人心,白首不分離。”的女子來說是多大的打擊?

許多人黑《甄嬛傳》說是綠帽傳,講訴一個出軌女人利用别人的孩子成為太後的故事。不過,甄嬛是被廢出宮,和離婚無異,談何出軌?隻是用别人的孩子讓皇帝接盤的确做的不地道。不過,這既是為了救父,為了讓孩子得到妥善照顧,也是為了報複負心人。

二次入宮的甄嬛人擋殺人佛擋殺佛。氣場全開。這個時候的皇帝已經意識到自己其實也已經愛上了甄嬛,可惜已經太晚了,她再也不會愛上皇帝了。她溫和婉約,再不會違逆他的心思,卻也再不是他的嬛嬛了。

在這整個後宮中,沒有赢家,所有人都白白地輸了青春,為了名分和孩子負盡年華,而這這是那個時代的真實寫照,那個時代的女子無權追求夢想,一生交付于丈夫和家庭,還往往被辜負,即使是皇家女子也不例外,這大概就是作者想表達的。17歲的少女甄嬛,帶着一個純真美好到不真實的夢想入宮,現實狠狠地戳破她的幻想泡泡,她短暫地得到了真愛又因為命運的捉弄而失去了,最終化為她永遠的痛,永遠的白月光,少女甄嬛死了,死在離宮的那天,活下來的是太後鈕祜祿甄嬛。

如果說這是女性的悲劇,那男子們就很好過嗎?皇帝作為站在權力頂端的男人,沒有守住愛人,不能好好對待愛他的人,白白地懷念早已逝去的紅玫瑰一樣的愛人,一個又一個孩子被那個所謂的愛自己的女人殺死,被自己的親生母親縱容的女人。最後知道自己帶着實實的綠帽子。被自己的女人害死。雖然他是那麼的涼薄無情,猜疑無常,但也的确讓人心疼。

因為清宮制度,他沒能和母親享受母子情深,還在青春懵懂的時候目睹了母親與隆科多舅舅的事情。這對于他的打擊是巨大的。他認為母親應該對父親忠貞,認為這是亂倫。所以他們母子再無修好的可能,也許這也是為什麼明明他和果郡王私交不錯卻一定要他死的原因。

他是自卑的,他可能也沒有意識到他和宜修有多像。因為庶出的緣故,他不受父親疼愛,母親也不愛他。果郡王因為母親受寵所以備受寵愛,他其實是嫉妒的。狠手處理了反叛的兄弟其實也是有這種心理在。他愛的純元,并不是一個活生生的人,而是一種具象。

這個從頭到尾活在人們口中的女子像是菩薩下凡。如今很多人認為她不是那麼純良的人,我倒不那麼認為。她入宮的确不單純,一個嫡女能妹妹懷孕了還沒出嫁而且打扮的那麼好看來宮中?想必也是家族犧牲品,作為一個保障。她是嫡女,所以自信優雅,有皇上和宜修都沒有的落落大方,我想雍正一定設想過如果他的成長環境沒那麼差,他也可以是個好人的情景,所以他那麼愛她,以至于一直放不下她。從這一點來說,她和甄嬛除了長相像,生長環境也像,所以表現出來的氣質也應該很像。

純元在生命垂危之際應該有懷疑過妹妹。但她到死都是善良的,覺得自己搶了妹妹幸福,所以為妹妹求了一道護身符。皇後即使再讨厭姐姐,也不得不承認是姐姐保障了自己。即使死了,她還赢過了

在權利的交織中,夫妻,手足,父子都展現出了極端的一面,這就是宮鬥劇的中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