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在春節期間随意刷視頻?莫名其妙地掉入年代久遠回味悠長的天坑,我恨。

看不少人說幾年後保持了理智,看來我也是如此了。觀看了許多天涯和豆瓣的帖子,也看了一定數量的電影,我來說一說他們和他們的電影帶給我的感受吧。

為什麼再也沒有兩個演員能有他們那樣的化學反應?因為他們剛好就代表了男性之美的兩個極端,狄龍一身正氣,身材高大,面容俊俏,偉光正的沒話說,是和王心剛類似的正統意義的美男,是陽剛之美的典範,代表極陽一極。

而姜大衛瘦削如刀,陰鸷淩厲。然而他一笑整個世界就明媚了。不笑是冷酷男,笑起來是讓人母性泛濫的小男生,以總體魅力來說,他差的遠,但他的魅力是全方位的。有陰氣,有秀氣,也有靈氣。算是極陰的一端。

所以,能理解為什麼兩個人之間插不下别人了吧。

不管怎麼說,要感謝導演把他們最美好最情投意合的年華永遠地留下來了。至于後來的勞燕分飛,真的是一筆爛賬不必多提。我從初了解時就在想這個問題,當時覺得是性格不合追求不同。如今我想這也不是全部原因,《傾國傾城》是原因之一卻也不是根本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們都長大了,意識到了不可能永遠那樣下去了。

狄龍後來還和爾冬升合作過,爾冬升的确是兼有二人之美。他當然要比自己瘦小的四哥高大俊美許多,氣質上兼有貴氣和清冷。而且我意識到他們兩人同框很美好很和諧,而狄姜二人同框,倒像是在暗暗較勁。當然他們本人應該沒有這個心思,是鏡頭表現如此。

如果你喜歡狄姜,那你按照時間順序來觀影,會慢慢地體會生澀,濃烈,疏離,和悲傷。這是一個溫柔而殘酷的過程。在張導演的電影中,少年們一個個燦爛地死去了。人們說他是be愛好者,而我認為,他是想說,世間沒有永遠的少年,少年都死了。聯想到社會對美少年們的無情摧毀,暗道,可不如此嗎?少年們都死了,活下來的是油滑的中年。

第一部電影《死角》是囿于時代和表現力被忽略的佳作,有人說從這個時候開始決定了導演更偏向哪一個。老實說,兩人年輕時都不是什麼演技派,第一次合作的片子裡,姜大衛角色的人設比狄龍好很多,自然好感多多,至于演技,隻能說因為他對鏡頭不陌生所以鏡頭感好些。我的确更偏向姜大衛卻也不得不說他開始用演技shock到我還是在他上了些年紀的時候,早期還是比較裝酷了。

如果你喜歡姜大衛,尤其是年輕的姜大衛的話,我希望你去看一看《遊俠兒》,《保镖》,《新獨臂刀》。那是盡顯他少年意氣的電影。我說過他早期不是什麼演技派,但為什麼會那麼招人喜歡?隻因為他表現出來的氣質更讨人喜歡。再沒有人能把冷峻和可愛結合的那樣好了。仔細想想,憑借他那瘦的像痨病鬼一樣的身材,年輕時還經常駝背縮脖,過瘦的臉頰和大小眼,他到底憑什麼吸引人?就是天生的惹人去探索的氣質啊!

他有靈氣,這也是打動導演的地方,所以他才敢在這年輕人身上押寶。那麼多人喜歡了他十幾年,也正是因為他有真刀真槍的魅力啊!

兩人一個天生貴氣一個天生俠氣。張家班多的是荷爾蒙爆棚的男兒,卻有一個不賣肉隻賣笑的少年。這反差萌令人耳目一新,為了打造姜大衛,張徹為他量身打造了劇本,所以他會那樣敬重導演。不過,請記住天下事,得者未必盡得,失者未必盡失這句話。這句話對兩個人都适用。

算起來狄龍紅了差不多二十年,而姜大衛少十年。事實上1973年後兩人的演技就不錯了,為什麼姜大衛會少紅幾年?這裡面有好幾重原因,許多喜歡小姜的人都會對疏懶堕落的姜大衛看不過眼。為什麼不肯好好保持體型?為什麼不能認真點對待工作?為什麼不能有點追求肯争肯搶?如果你見過年輕的姜大衛,那你一定不能忍受在台灣虛度光陰的姜大衛,不願意接受在電視劇裡串場的姜大衛。

我卻認為他一直都知道自己是什麼,他清楚自己的紅是沒有什麼根基的。人們愛的是他的少年氣,而這早晚會離他而去,到那時,已經被定型的人們要接受怎樣的他,他應該怎樣轉型?沒有人給過他答案,他必須自己去尋找。我也說過在台灣那幾年是他的黑曆史,三十出頭的他,圓潤了,淩厲叛逆之氣頓時消失,而他吸引人的恰恰就是這種氣質,出走台灣算是一種嘗試。但是他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台灣的劇本的确不怎麼樣,但對待工作不認真絕對不是好習慣。多少演員幾乎一生都在演爛劇本?卻赢得了人們的認同。沒有爛劇本隻有爛角色豈是說說而已。如果台灣之行是一種嘗試,那困惑的他失敗了。如果能多讀點書,那他在導演上的成就可以期待。他的腦洞一向不少,礙于胸中墨水有限不能酣暢淋漓地表達,如果能多讀點書,堅持着一直做下去,如今又會是什麼樣呢?

世界上本沒有如果。命運标注的禮物一早就已經定下了價格。所幸他最終還是走出了不錯的人生之路,成為一個對自己對家人負責的人。命運對他終究還是仁慈的。

在當代年輕人看來,令狄龍火的是《英雄本色》的一句台詞。所幸不是毀人不倦的《還珠3》。如今的人提起他,似乎總不忘感歎一下歲月這把無情的刀。他太過努力,也太過糾結了,這樣的人,想的太多,做的也太多,活的太累了怎能不早生華發?年輕時的他無愧“香江第一美”的稱号,隻是他的美全部表現出來,而且過于陽剛健康,所以令人驚豔卻難以回甘。意識到這點的他努力學習,努力磨練演技,内外兼修令人們終于發現他的美不僅僅是外表。1986年,不合時宜的吳宇森,帶着年華老去被開除的狄龍,和被稱為票房毒藥的周潤發,以及初出茅廬的張國榮。一群失意的人交出了一份驚豔世人的作品,當狄龍說出那句經典台詞時,有多少人意識到那是他自己的心酸心聲呢?《英雄本色》為他帶來了事業的第三春,他也疲軟至今,今年還成為了《鄉村愛情》的最大噱頭。不過,能說他什麼嗎?他太辛苦了,身心俱疲,許多人一生都不能交出一個經典角色,而他已經完成了很多經典角色。

人生的旅途,沒有到終點,就絕對不要放棄期待。年輕不是資本,隻是狀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