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飄飄剛吐槽完國内對明星們的“失真審美”。
綜藝、電視劇的磨皮柔光濾鏡越開越猛,好好的真人一進畫面,立馬慘白如喪屍。
沒有質感的畫面,讓那些還不錯的綜藝和劇集,賣相廉價。
讓那些本來就爛的劇,變得更加塑料。
而最近,居然還真有一部不開濾鏡的劇,敢于吃這個螃蟹。
連演員的痘印,都一覽無餘——
後台也經常有讀者cue我寫。
想必你也猜到是哪部了——
《熱血同行》
《熱血同行》目前已近完結,評分穩在了7.5分。
在國産劇中,已經是個亮眼的成績了。
今天就來唠唠,這部不懼把演員拍“醜”,也要出質感的走心國産劇。
《熱血同行》,是一個曆史設定非常鮮明濃郁的傳奇故事。
時間設定在清末亂世,彼時,帝國主義勢力入侵,清政府奄奄一息……
滿清正白旗貝勒爺,崇利明(黃子韬 飾),和平民少俠阿易(易烊千玺 飾)相遇。
在家國動蕩和愛國運動中,命運交織,一起成長。
我們經常吐槽國劇角色沒張力。
張力來源于哪裡?矛盾。
矛盾的結果是什麼?成長。
黃子韬和易烊千玺倆年輕人這次挑大梁,就演出了人物的成長感。
崇利明,一個背負着殘忍而掙紮、一波三折成長線的角色。
他是滿清貝勒,又有一顆救國仁義之心,而滿清,恰恰是阻礙國家進步的最大毒瘤。
家、國,隻能擇其一。
每一次醒轉,對于崇利明來說,都是一次矛盾的撕裂。
東京留學時,面對周覺的進步思想,崇利明完全被鎮住。
大清覆滅時,崇利明全然意識到,豔勢番的存在,看似是衛國。
其實不過是一個悼念大清的産物。
幾次撕裂的迷茫、醒轉,黃子韬诠釋的都算得上自然流暢。
從早期的,自信從容中,帶着信念被動搖的疑惑。
到後來,豔勢番解散等情節,精神狀态逐漸變得迷茫,卻有種接受後的淡泊。
相較此前黃子韬的角色,《熱血同行》裡的崇利明,完全是另一個層次的角色。
心理曆程曲折、人物層次豐富。
黃子韬的靈氣,在崇利明身上得到了比較充分的釋放。
戲劇之外人設突出的演員,演戲都容易讓人覺得,“演什麼都像自己”。
這種“像自己”的毛病,是藝人長期在鏡頭裡表情管理的結果。
藝人知道自己哪個表情和角度好看,于是在演戲時,也會慣性地展示那幾種讓自己顯得好看的表情。
有的是抿嘴瞪眼,有的是挑眉挑嘴角。
黃子韬薄唇吊眼角,最适合下巴内收單邊挑眉,放大他氣質裡的邪魅。
早期的電視劇裡,黃子韬和很多藝人一樣,執着于用好看的表情應付所有的情緒,于是讓人感受不到合理性。
但後來的崇利明,卻讓大家發現,黃子韬變“靈”了。
為什麼?
因為,他的表情依舊邪魅,但有了合理性。
“亂黨”在自己眼前被殺,血生生濺到自己臉上。
他眼裡有對草菅人命的震驚和不甘。
開始注意細節刻畫,也是他“靈”了的關鍵。
作為私運軍火的主謀,他聽到有人提起軍火的事情。
什麼反應?
手裡轉元寶的動作,變慢了。
這一招,不少前輩都用過。
周迅在《風聲》和李冰冰對峙時,就是用手部搓煙卷的動作表達内心的不安。
所以說黃子韬的靈,來自他的聰明。
設計手部動作,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黃子韬在選角上,也是聰明而謹慎的。
從接觸演戲到現在,他每一步都邁得很小。
從現代劇《夜空中最閃亮的星》《談判官》,這種基本就是本色出演,當自己的vlog拍的角色。
到開始拍民國愛國劇,挑的也都是同類型的角色。
玩世不恭、頭腦靈活、底色正義、小圈子裡的領袖人物。
像《熱血同行》的貝勒爺崇利明,換了别的演員,可能還需要在“貴氣”上面,下點功夫。
但黃子韬不用,他本來就有一股纨绔貴公子的氣質。
挑和自己氣質相近的角色,就可以免去塑造人物這一比較高難度、需要一定的演藝經驗才能做好的事。
然後以此類角色為半徑,慢慢拓寬自己戲路。
比起為挑戰而挑戰,動不動就演瘋子傻子想搏個“炸裂式演技”的藝人。
這種穩健的進步路徑,反而更具可操作性的智慧。
再來唠唠另一個角色,四字飾演的阿易。
阿易,血統本高貴,親娘是蒙古貴族家大小姐。
但孩提時代,家門被滅,淪落為草民。
過上了食不果腹、入京報仇的流浪生活。
複仇和生存,是阿易唯一的生命意義,除此之外一概漠視。
人物的第一層,就是這種目标明确的冷漠。
以及流浪生活和閱曆尚淺、目光狹隘,帶來的青澀、樸拙氣質。
當這種青澀的“拙”,和仇恨的“狠”撞在一起,就是這樣的。
阿易看似目光堅定,實則氣勢莽撞,目标不明确。
面對崇利明,他一方面要念他有恩于自己,一方面,又發現了他是神機營的人(仇家)。
他要刺殺他,仇恨噴薄欲出,但面對崇利明的質問,他底盤就虛了。
于是前期,阿易面對崇利明,以及他的仇恨,經常有一種不可控的遊移不定。
而四字,依舊很擅長調和這種内斂的矛盾特質。
恰如《長安十二時辰》的李必,自卑而自信,有辦事能力又手無縛雞之力。
後期的阿易,成了戰場上的軍官,這種葦草般的搖晃不定感,就随着成長消散。
這種轉變,四字也駕馭得遊刃有餘。
阿易行事依然謹慎,不同的是,他不再為生計和仇恨陷入兩難。
信念和目的高度統一,眼神更加堅定。
李必和阿易這兩個角色,都需要對多種複雜、矛盾特質的調和能力。
某種程度上,正是經曆了李必和阿易,才有了後來《少年的你》,在矛盾中暴發的小北。
除了演技和濾鏡,《熱血同行》的講究,遠不止這些。
《熱血同行》多達58集,但一口氣看下來,卻沒有冗長感。
為什麼?
因為它的情節設計,基本是按照單元劇場式的結構展開。
主幹是皇城北京,以崇利明為中心展開故事,安排崇利明邂逅花九卿、芳兒等人物。
緊接着,以花九卿和芳兒,展開上海青幫、四川鐵路修建部的分劇場。
而花九卿和芳兒,也分别是上海青幫和四川鐵路修建部的主人公。
這樣,劇場角色、故事舞台來回變換,從北京、四川、再到上海。
不用盯着一條主線看個沒完。
花九卿等角色設置在上海,等崇利明再次到上海時,又能見到花九卿。
讓觀衆有一種久違感。
除了情節設置,《熱血同行》在曆史細節的演繹上,也别出心裁。
光緒溜冰的名場面,令人印象深刻。
光緒帝由于支持戊戌變法,被慈禧軟禁于瀛台(一座人造島)。
哪都不能去,隻有冬天,湖水結冰,才能到湖面上去溜冰。
慈溪害怕他逃走,就令人把冰面鑿了。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而少年天子對自由的渴望,都被寫在冰刀之上了。
清宮元素,在劇中,起的,基本是一種隐喻式的作用。
大清滅亡的劇情,端糕品的小太監,狼狽地跑過長長宮道,最終還是在半途絆倒了。
他狼狽地拾起散落一地的糕點和摔碎的瓷盤,擡頭,卻看見下落的霜雪。
小太監的長鏡頭,在劇中不止出現了一次。
每一次,都是清政府命運的隐喻。
崇利明在日本留學,彼時他對清廷政策抱有幻想。
面對進步青年周覺對他怒吼“你讀不懂中國”時,手上拿着一本猛回頭。
不僅暗喻了崇利明政治信念的動搖。
《猛回頭》也确有其書。
作者是陳天華,同盟會的成員。
崇利明日本留學期間蓄長發,也是在緻敬這位曆史偉人。
雖然一眼看上去輕松活潑,但這些考究的細節,就給“熱血”世界增添了無數值得咂摸細品的餘味。
《熱血同行》這7分,給得德位相配。
前兩年,國産劇曾一度癡迷于大制作,動辄百萬級取景、服化道,千萬級CG特效。
野心和口号正是,小熒幕挑戰大銀幕,打造超強電視劇質感等。
殊不知,所謂的質感,并不是把視聽做大做強了,就可以獲得的。
所謂的質感,是一個綜合的認知效果。
包括畫面,聲音,表演,情節,故事等等……非常零碎的元素。
所謂的質感,永遠屬于肯摳細節的匠人。
而不屬于把美顔拉到最大的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