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得殺死那個你天生要成為的人才能變成你想成為的人”

  上帝賦予你天賦的同時也會帶走一些東西。偉大的音樂家仿佛都無法逃脫悲慘的童年,感情困惑,憂郁成災,毒品泛濫,酒精麻醉,經紀人背叛這些問題,有的人則消聲匿迹甚至英年早逝,有的人能懸崖勒馬,完成自我救贖。繼《波西米亞狂想曲》之後又一音樂人傳記力作《火箭人》橫空出世。

  英國著名歌手艾爾頓·約翰(塔倫·埃格頓飾)是全球知名的暢銷音樂家與慈善家,被女王授勳為爵士,現已與同志伴侶結婚并養育兩個孩子,但他過去也曾面臨人生最艱難最痛苦的時刻。


...

...

...

...

...

...

...

...

...

...

...

...

 影片一開場就以艾爾頓穿着華麗的“魔鬼”演出服跑出演唱會現場來到了一個團體心理治療現場開始了他的傾訴......

  艾爾頓在童年時期是個害羞的男孩,内心渴望被愛,特别是父親的愛,而父親嚴厲無情,麻木不仁,使艾爾頓嚴重缺乏安全感,隻有母親和外婆能給他些許安慰。

  艾爾頓的音樂天賦漸漸顯露,第一次接觸鋼琴的他用右手手指随便彈了一下就演奏出了美妙的旋律。母親和外婆都同意讓他接受專業的鋼琴課程。這個音樂神童讓第一次見他的鋼琴老師目瞪口呆,艾爾頓将第一次聽到的曲譜很好地再現,展現了過人的聽力和記憶力。


...

...

...

...

...

...

...

...

...

開啟成名之路。艾爾頓的音樂細胞充分展現在了他的譜曲能力,但是歌詞是他的軟肋。直到艾爾頓遇到伯尼(傑米·貝爾飾)之後,好馬配好鞍,寶刀贈英雄,伯尼的歌詞加上艾爾頓的譜曲,一首首經典呼之欲出。他們合作了一段時間寫出了上百首歌曲,艾爾頓認為可以發唱片,于是找到了唱片公司的老闆,而老闆對他們的作品并不滿意,要求苛刻的老闆要求他們寫出一首絕世好歌才肯簽約。

  不負重望,終于寫出了讓老闆滿意的作品,簽約成功,并安排巡演。第一站就是洛杉矶著名遊吟詩人酒吧,那一夜成了艾爾頓之夜,一戰成名,引爆全場,誇張的眼鏡造型,亮麗的舞台服飾,極具特色的表演風格,彈鋼琴彈到起飛,台上台下一片瘋狂,艾爾頓成功了。


...

...

...

...

...

...

...

...

...

...

...

...

...

...

一發不可收拾,艾爾頓的名字風靡全球成為最炙手可熱的歌手之一。随着事業的成功随之而來的仿佛必定是酒精,毒品,堕落。艾爾頓坦言在1970年到1980年期間他的生活裡就是這些東西。經紀人也隻是當他搖錢樹并未付出過真感情,艾爾頓憤怒的選擇了分手。

  心存僥幸的艾爾頓依然渴望被愛,他來到了父親的住處,父親見到他并無驚喜,也沒有為艾爾頓現在所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而是為了同事索要了艾爾頓的一個簽名,艾爾頓帶着心碎離開了。


...

...

...

...

...

...

...

...

...

...

...

...

艾爾頓活在痛苦之中,孤獨寂寞空虛,他用一生追求着一開始就不曾擁有的将來也不會擁有的東西“愛”。他的迷失堕落,嗑藥過度險些喪命,活過來的艾爾頓終于有勇氣面對自己的心魔,積極配合治療,戒酒戒毒,重整旗鼓。艾爾頓比皇後樂隊的主唱幸運,因為他有第二次重生的機會,直到現在不僅是偉大音樂人也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慈善家。


...

...

...

...

...

...

...

...

...

這部《火箭人》很難不跟《波西米亞狂想曲》做比較。作為同款電影卻有截然不同的風格。《火箭人》精心編排諸多歌舞内容,以唱歌的形式替代了台詞,落實生活的真相,甚至還有一些科幻元素,舞台效果震撼色彩華麗鮮豔。

  不同于《波西米亞狂想曲》的假唱,《火箭人》全部由演員本人親自彈唱出那些耳熟能詳的經典歌曲,而且效果非常好,誠意十足。

  不能說哪部電影更好,兩部電影各有千秋《波西米亞狂想曲》的淚點更濃一點,因為人已經不在了。《火箭人》拍攝手法更張揚一點,沖擊力更大,視覺效果更勝一籌。

《火箭人》當仁不讓成為今年絕不能錯過的搖滾音樂紀錄片。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