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過了片子的影院檔期,在某平台上看完了整部《新喜劇之王》。觀影時,發現一條彈幕:一點都不好笑啊,為什麼叫新喜劇之王?
不由想起初次看《喜劇之王》時冒出的念頭:沒有周星馳其他片子搞笑啊,為什麼叫喜劇之王?
結束觀影後,浮現腦海的卻是當年那版《喜劇之王》裡,男人穿着西裝,對着大海,高喊“努力——奮鬥——”的那一幕。

以及那句:其實,我是一個演員。
同一句話,尹天仇說起來,每次都義正言辭得讓人發笑。難怪柳飄飄一口一個“死跑龍套的”。《新喜劇之王》的女主角如夢說起來,我隻想勸她,别作了,您趕緊回火星吧。
尹天仇把所有積蓄加手表當做渡夜資給了柳飄飄,當年的張柏芝臉上還帶着嬰兒肥,卸去了濃妝,僅着一身男式襯衫,坐在窗台上,長發在海風中飄啊飄。晨光中那份清純性感簡直無可匹敵。
加上之前諸多情節對尹天仇的鋪墊,讓他忍不住沖口而出那句“我養你啊”,來得無比自然。
尹天仇這個角色的人設邏輯于是立住了,他是善良又有責任感的人。
至于《新喜劇之王》如夢這個角色,人設似乎雷同于尹天仇,同樣執着于演員事業,單純善良到給渣前男友送錢,但更讨人厭些,比如明知道是父親壽宴,對着她爸說:爸, 你想想,假如你死了……
這不是主角性格問題,這是人品問題。
熟悉周星馳演員生平的,能發覺這場“如夢的人生”裡周星馳人生經曆的斑影。
有一場戲是如夢和閨蜜小米逛街,小米被星探發掘,,一舉成為明星。
1982年,當時周星馳拉着梁朝偉陪他去考無線藝人培訓班,梁朝偉考上了,一年後因飾演韋小寶一舉成名。而周星馳落選,經人介紹進了藝人培訓夜班部,在《430穿梭機》主持了三年才等到了主演電視劇的機會。1988年,周星馳進入電影圈,盡管混出了“雙周一成”的名号,但要到他39歲,才真正得到香港電影圈獎項上的認可(金像獎),此時距他初初踏入這個圈子,已然過去了13年。
我想,這就是為什麼1999年上映的《喜劇之王》裡星爺會反複強調:其實我是一個演員。
從這個角度,如果《喜劇之王》是星爺的半自傳性質電影,從“宋兵乙”成為真正的演員。那《新喜劇之王》也可視作前者的下半集,隐藏的真正主題是從演員成長為名導演,為其他身懷演員夢逆風而行的人圓夢。
但我認為,最大的問題是,如夢這個女性角色說服力不夠。
看《新喜劇之王》,可發現,如夢可替換成尹天仇或任何一個男演員,而反之則不能。
事實上,無人能在影片裡複制另一個周星馳,哪怕他本人也不行。
Blibli上有個短視頻《周星馳:我拍了很多悲劇,但你們都說那是喜劇》,那些緩緩流過熒幕的片段,我們都曾在少時笑過,如今再看卻百味雜陳。
就像很多年前我們一笑而過,過了十年又為之心酸的那兩句台詞:
“那個人樣子好怪。”
“我也看到了,他好像一條狗。”

當時周星馳出演《大話西遊》系列時,導演劉鎮偉告訴他,演完會有很多女孩愛上你(大意)。可惜的是,導演預見的是多年後的結局。

個人猜測從尹天仇到小鎮大齡女青年如夢,周星馳的本意,可能同樣出于關愛女性觀衆的原因,在影片裡直擊時下女性的許多生活痛點,“大齡”(社會意義上)、無業(此處指有正規單位的穩定工作)、職場霸淩、被催婚、被閨蜜背叛、被騙婚。
電影是造夢機器,滿身生活痛點的女主角最後功成名就,隻是不知道是真實,還是在夢裡,就像女主角的名字——如夢。無論如何,《新喜劇之王》不能稱之為優秀,但其最終以及最重要的意義,在于影片内外制造美夢的人,都叫周星馳。
他讓我們看見夢想照進現實的樣子。
2015年,《我是路人甲》上映,爾冬升導演,梁朝偉為其寫下影評《聽見流星的聲音》,這事還上了微博熱搜。裡面提到了他媽媽生氣一個叫周星馳的家夥害他辭掉穩定工作,去考什麼培訓班。我想他一定想到了初入行的自己,以及曾在83版《射雕英雄傳》中扮演宋兵乙的老友。
梁在影評裡寫道:
唯一的區别,是他們帶着明确的目标去了橫店,我是在進入訓練班之後,才發現這是我想要的人生——我想要成為一名演員,不是明星,不是影帝,就隻是演員。
所以,路人甲和宋兵乙有什麼區别嗎?
看起來都是跑龍套的,隻在于演出價格高低而已。
但從人生的角度上,這區别在于,他們的堅持是否為“我是一個演員”。
*演員演藝生平參考自百度百科
*劉鎮偉采訪截圖來自《可凡傾聽》
*其餘電影截圖均來自網絡,版權屬于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