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需要勇氣。
愛,是成長的力量。
一個智障的父親和一個聰明伶俐的女兒之間的故事。
是愛,是溫暖,是成長的痛,也是幸福的味道。
《我是山姆》

在創作劇本期間,導演傑茜·尼爾森和編劇克裡斯汀·約翰遜曾頻繁造訪成立于1969年的 L. A. Goal (一家專門為殘障人士提供服務的非營利機構)。
該機構為影片的成型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我想,所有的父母肯定都有困惑和沮喪的時候。這個星球上所有的父母,不論是否殘疾,都要面對這個問題。而殘疾人父母的故事能從一個獨特的角度表現人們如何應付這些挑戰。”導演的這句話闡述了她拍這部影片的初衷。說白了就是:了解殘疾人父母的故事。
全片圍繞着一對父女展開。
山姆是一個弱智,7歲女兒的智商已經遠遠超過了他。
他在一間星巴克咖啡店工作。
無意間,他收留了一個無家可歸的女子,和她生下一個女兒。
女兒一出世,作母親的就不告而别,丢下山姆和幼女相依為命。

剛出生的女兒讓他手忙腳亂,但他還是為這個新生命的到來感到欣喜。

孩子成了他生命的中心,他開始和一群同樣智障的朋友,來撫養這個小奶娃。
可以想象将會發生一系列搞笑的畫面,而導演确實有意營造出一種喜劇的效果。
在朋友和鄰居的幫助下,山姆也成了一個熟練的父親,他盡職盡責地照顧着露西。
露西臉上表露出來的笑容,看着真是個可愛的小不點。

露西長大了,成了一個可愛又聰明的小女孩。

他們平靜而又幸福的生活着。山姆給女兒講故事,陪她玩耍,帶她蕩秋千。

他們還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他們的世界充滿童真和樂趣。

然而,小小的露西,從父親的行為中尋到了蛛絲馬迹,她知道了父親和别人的不同。

但露西很懂事,她沒有責怪父親,反而鼓勵他要勇敢。


還告訴父親:我很幸福,别人的父親都不能經常陪着女兒去公園,但你可以。

看着這樣的露西,真令人心疼。
好景不長,在一次本該是露西最快樂的生日party上,露西被帶走了。
被帶走的原因是:智障的父親已經沒有能力在撫養露西了。
在法律面前,在注重教育的美國當下,在貧窮與殘缺面前,山姆弱小得如世間的一粒塵埃,一不小心就會随風而逝。
但愛的力量是無窮的,智力,與愛人的能力無關。
于是,山姆為了帶回女兒,找到了律師:莉塔。

莉塔開始并不願意幫助山姆,她是一個事業心很強,又極度好面子的人,在朋友的嘲諷下,她答應了無償幫助山姆。
這個表面上看起來風光無限的律師,背後面臨着家庭支離破碎的危機,兒子和自己不合,夫妻關系疏遠。
在她幫助山姆的過程中,她漸漸明白,世上有除了工作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愛。
與其說她在幫助山姆,不如說山姆用那執着不懈的愛填補了她内心的空洞。
這是一個相互治愈的過程。
海倫凱勒說過:“世界上最美的事物,不一定能用眼睛看到或用手摸到,他們是必須用心靈去體會的”。
笨拙的山姆,用自己的方式愛着露西。
他想到的唯一方法,就是帶着露西逃跑,後面還是被帶回來了。

他會為露西精心的準備禮物,即使最後不那麼理想。

他知道自己的女兒最需要的是什麼。

這個不那麼聰明的父親,卻是世上最好的父親。
命運在嘲弄世人,而世人以微笑回報它。
山姆就是這樣一個人,本身殘疾,妻子跑了,工作困難,唯一相依為命的女兒也被帶走了。但他從來沒有抱怨,他用自己僅有的力量去與世界抗争,與法律博弈,與社會對峙。
他内心湧動着的是對露西火熱的愛。
最後,山姆沒有獲得撫養權。
他辭掉了星巴克的工作,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工作,最接近露西的地方。
他和露西成了鄰居,他永遠守護着隻屬于他的露西。


我是山姆,我是露西的爸爸,我愛露西,而愛和智商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