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集紀錄片《人生第一次》終于播到了第三集。第一集講了出生,第二集講了上學,第三集講到了長大。

人生第一次海報

人生第一次海報
這一集的導演,聚焦于農村留守兒童的成長,将視線對準了雲南漭水中學的初一新生們。沒有父母的陪伴,他們是如何成長的呢?
孤單、寂寞……

漭水中學
幸好他們碰到了很好的老師們,老師教他們人生中第一次寫詩,讓他們學着用寫詩去表達自己的内心。
詩歌是多麼浪漫的詞,好像在生活中都不怎麼會提到。紀錄片中,漭水中學的校長也說,考試也不加分,那詩歌課有什麼意義?但老師還是把寫詩放進了課表,為此還組織到野外采風,感受大自然。

會寫詩的孩子不砸玻璃

人生中第一節詩歌課

篝火會
在父母忙于生計的時候,孩子們學會了用詩歌表達自己的内心世界,“會寫詩的孩子 不砸玻璃”這句口号也是在說着寫詩的意義。在片中,看到好幾個小朋友寫的詩,會讓作為大人的我也自愧不如,抓住細節的洞察力,善于拟人的手法,甚至可愛的表達,一點都不像第一次寫詩的孩子呀。

宇宙的誕生

黑夜
片中的主人公之一,施應鎖小朋友,在幾次詩歌課之後,他終于寫出了屬于自己的詩。他把自己的情感融進了詩裡,寫了他的朋友——小牛。

施應鎖小朋友

施應鎖與小牛

施應鎖與小牛

施應鎖的詩——朋友
詩歌究竟是什麼?小朋友們都有各自的答案,可以是垃圾桶,可以是寄托情緒的地方,可以是樹,可以是萬物,可以是信。
詩歌改變不了一個人的命運,但可以改變一個人。
人生第一次,成長與寫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