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以色列教育制度的特點的概括
重視基礎教育
教育立國是以色列建國以來孜孜以求的重要目标之一,尤其是基礎教育在以色列受到了極大重視。
關注教育平等
大部分人口由猶太移民構成。一部分是建國前後從歐洲各國移居的西方猶太人,其社會經濟條件和受教育水平較高;另一部分是建國後從亞洲、非洲等發展中國家移居的東方猶太人,其社會經濟條件較差,受教育水平較低。因此政府對後者和欠發達地區加大資金的投入、增加通過大學入學資格考試比例、實行“向升學過渡計劃”、向一些符合标準的學生提供第二次考試的機會等措施,為更多的欠發達地區的學生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機會。
注重教師隊伍建設
注重教師地位和待遇:穩定的工資保障解決了教師的後顧之擾,為教師集中精力投入教育、教學工作提供了前提。
注重教師培訓:穩定、充足的培訓費用從很大程度上保證了培訓質量。對教師而言,免費的培訓也有利于調動教師參加培訓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鼓勵私人辦學
教育由中央統一領導,但是私人辦學得到了鼓勵和支持。公私兩類學校他們彼此競争,相互促進,确保了整個國家的教育質量穩步提高。
強調教育與社會生産相結合
重視勞動教育和職業教育也是以色列教育制度的一大特點。學校把勞動分成農業技術教育和工業技術教育兩種,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學習一門專門技藝。通過勞動教育,學生在中學畢業時,已獲得了基本的勞動知識,掌握了基本的勞動技能技巧,形成了一定的勞動素養,有的還有了一技之長,這對其将來高層次的專業教育和就業都大有裨益。
課外活動豐富
以色列的中小學課外活動很多,小學每周1-2次,去各種博物館、展覽會參觀或旅遊
征兵制度
高中畢業後,除了宗教和部分阿拉伯學生,其餘學生均須服兵役,男生3年,女生2年。
對于以色列教育制度優點的評價
1.中央集中領導與地方自主管理相統一。中央統一領導,而地方政府則擁有具體管理權。在服從政府領導的前提下,各個學校也有一定的自主權。
2.現代文化與傳統文化教育相結合。在這樣一個融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宗教與世俗為一體的環境中。教育必須适合多元文化的趨勢。
3.猶太教育與少數民族教育。根據列義務教育法,以色列少數民族(以阿拉伯人為主)與猶太人享有同等的權力與義務。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中國就應該研究以色列在教育領域是如何處理好猶太民族和其他多民族之間的關系,這對我國教育也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4.強調教育與社會生産相結合。正是由于注重教育與社會生産勞動的緊密結合,使得以色列教育不僅挖掘智力資源、提高勞動力質量、促使産業結構不斷變化等方面起到的角色分工,使其各盡其職、各就各位。
5.基礎教育:自主探究的教學模式。在中小學生的知識構建過程中,老師都會引導學生自發性地投入到實際生活中。比如:為了能夠讓學生對大自然有更深入的了解,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認真觀察花、草、樹、木等,并結合自身興趣與觀察撰寫小論文。這就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個性化得到了最大化的體現。
結合個人體驗,對我國教育的特點的評價:
1、通過考試作業來培養學生的責任心
2、通過緊張的考試培養學生臨陣不慌的能力
3、通過考試給予學生承受挫折的機會
4、老師辦公室的大門的敞開為學生敞開了知識寶庫的大門
5、考試、平時的學習使學生作息有規律
6、因為一些老師的錯誤刺激,使部分同學把考試看成争名逐利的工具,從而引出作弊、擇校
7、文科的課堂有時很乏味,盡講語法
8、逃生演習、研究性學習逐漸進入課堂學習,而且研究性學習确實讓我增長了課外知識
9、有同學确實把知識學死了,但是沒有人逼他們這樣學,他們同樣可以把知識學活
10、學校為了應付高考,确實把學生壓得透不過氣。
中國與以色列教育制度的差異
教育經費
以色列:教育經費支出占GDP之比很高,教師年收入一般是全國平均收入的3—6倍。所以許多最優秀的高中生總愛報考師範性質的大學。
中國:教育經費支出占比至今不過百分之四,教師收入一般低于全國平均收入。所以最優秀的高中生總不愛報考師範性質的大學,社會上許多人也不怎麼瞧得起老師。
教師入職門檻
以色列:學前教育的新老師至少要本科專業文化,小學要學士專業文化,中學新老師一般要碩士專業文化。其教師證一般有效期隻有7—9年,到期完全重辦,很複雜很嚴格。
中國:文憑要求不高,且教師證事實上30—40年有效。
法律和憲法對教育事業的規定
以色列:法律和憲法對教育事業有很多詳細而又人性化的強制性的規定,如:1)禁止體罰及相關違規處理; 2)任何教學不可故意限制或抹殺學生的想象力; 3)必須充分保證學生的身體健康成長; 4)不得違背學生意願搞強迫教學; 5)幼兒園不可超前進行語言、數學等教學,小學也必須讓孩子們快樂學習; 6)中小學不可強迫學生進行不情願的考試和作文等 ......
中國:我國的憲法和法律在這方面顯然大大落後了
家庭教育扶助系統
以色列:以色列婦女分娩後醫院會安排專門正規的保育員來指導父母怎麼保育孩子,還有正規的嬰幼兒教師來指導扶助怎麼教育小孩,這些保育教育扶助基本上1—2周有一次上門免費服務(素質高的父母得到的扶助相應少些)。
中國:我國似乎還沒有“家庭教育扶助系統”概念。
包容
以色列:他們的各種學校和多數民衆都喜歡去包容怪異思想和怪人,許多時候還特别喜歡怪異思想和怪人,尤其是他們的許多知名大學,還總是以招收到許多有怪異思想的新生為驕傲
中國:我國人民常常對那些怪異思想和怪人反感,甚至認為怪異思想和怪人是另類,怪異的詞性也為貶義
教師待遇
以色列:法律規定教師的待遇必須高于或遠高于公務員,社會教育總支出必須高于或遠高于軍費總支出。他們的教育公共總支出現在一般已經超過其GDP的7到8個百分點。這是他們的教師地位比公務員高,且願意全心奉獻教育事業的根本原因,也是他們的教育先進的根本原因。
中國:《教師法》規定的是,“教師待遇不低于也不高于公務員”,這裡的教師待遇主要就是指的工資。因為公務員多數可能有很多隐形的和非隐形的非工資收入,且一般公務員不怕事多,事兒越多越好,越顯得其權限大,可能得到的非工資收入(如加班補助、獎勵、謝禮等)也越多,而教師誰都知道千古以來都是清水衙門,事務和責任多又雜,故我國教師遠不如公務員吃香。
能力培養
以色列:幼兒園開始,就科學而系統地培養兒童的課外閱讀與研究能力和其它探索能力。而且這種培養是他們的最重要的學習内容之一,學校、老師、家庭、圖書館、網絡等都積極應對。課本教材似乎就是為此服務的,沒有神聖的中心地位。這樣培養出的學生創新能力強就自然了。
中國:我國的課本教材與考試是絕對的神聖中心,一切為之服務。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個性差異小,創新能力差也自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