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辛冶/文 源于網絡/圖
一部講怪脾氣老頭尋死的溫情影片,看完我卻覺得很難受,像有什麼東西戳着心,不是疼,是悶得很,堵得慌。普通人的生與死,就是影片中這樣的吧,沒有什麼驚天動地,活到了耳順之年,經曆了各種親人的離去與人生的起落,能平平淡淡地說上一句“要麼死亡,要麼好好活着”,就是一種智慧了。
即便是孤身獨居的老頭,他的生活還是會跟鄰居、社區的人發生聯系,時不時被打斷的是他的自殺計劃,也是他的個人生活,是呀,沒有人是獨自存在于這個世界上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不是容易切斷的,很多瑣事攪合着、闖入着彼此的生活,也改變和影響着彼此。
在一個大社區裡生活,有熟人,有新鄰居,住了幾十年,保留着對這片家園的責任慣性,這種生活有着傳統的甯靜和熟絡,所以才能産生各種各樣的人情小事,正是這種瑣碎,無形牽動着一個時時想要自殺的老頭,讓他屢屢失敗。死的對立面就是生,鄰裡之間,幫個小忙,借個東西,說說話聊聊天,你來我往,一天又一天,從不止息,是綿延不斷的生的氣息。家庭的内部,也是這種種不起眼的瑣事定義了生活,面對死亡時,憶起的有傷痛,更多的是一幕幕溫情片段。
生死交錯夾雜,都是渺小的日常的事,平淡無奇的,相互牽絆的。
這樣的人情讓我感動,久違了,以我切身所感,現代人的生活少了太多這種熱乎溫厚的情感吧。又或許,是我自己主動躲藏起來,不去建立關系,冷着眼冷久了,便會冷了與别人之間的心。就像曾經的友人會漸漸走遠,是因為,距離太遠,各自太忙,每個人身邊那些生活的瑣碎彼此不會再參與,牽絆也就越來越少了。又如鄰裡之間,面對的是關閉的不見人影的門,交集太少,更談不上情感的交流了。
歸屬感,這個詞是安定的、平穩的、有人情味的,習慣了漂泊的人,習慣了獨自宅着的人,現實裡缺了太多那份與他人的聯系,關系斷了,沒有什麼歸屬感,便剩了深深的孤獨感。到處都在說孤獨,人們的孤獨各種各樣,有時候,踏出步去跟别人有些聯系,多少會有不同吧。
影響是雙方面的,一個人産生的影響再小,一個人再普通,還是會如小小石子投入池塘,泛起微微漣漪。微微漣漪,也就夠了。
我想,歐維,這個怪脾氣的獨身老頭,某種程度上,想要自殺的他是被自己拯救了吧,因為他的那個熟人社區,因為他的不滿、指責、忍不住教别人規矩、不得已的幫忙,他被動地從死走向生活,并終于跟死亡握手言和。
新的生命、舊的習慣都在他意想之外的地方繼續着,多多少少跟他有關,生和死,細流綿長,涓滴不懈,平凡着,奔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