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边维纳斯(2021)的剧情介绍
1992年中国南方的一间病房里,奇奇看着妈妈剪去了长发。妈妈治疗期间,奇奇被送去外婆家生活。同一屋檐下的大姨担负着工厂改制、安置工人的重任,年轻的表姐渴望长大,小姨幻想着去美国,过上截然不同的人生……大人们想着各自的心事,奇奇期待着妈妈回家。
水边维纳斯(2021)的影评
打开东西方向的窗
制作班底全女性,让这部电影有了女性视角的克制和隐忍。影片时间定位在了上世纪九十年代,这是中国社会飞速变化的一代。在东北下岗工人或许会去当出租车司机,或许会在跳拉丁。在临水的南方,下岗潮带来的是下海潮。这部电影的出现补足了女性视角下的 ...
好像第一次看这类文艺片
1.画面观感 35mm胶片拍摄 4:3画幅的感觉确实很贴切电影里所呈现的那个年代,中间还有好多次的黑色画面停顿。2.电影内容 首先描绘的人物有点多,从8/9岁左右的小孩、少女、中年女性、老年女性都有进行刻画,就导致有点跳脱,明明一家 ...
语无伦次的一段话
昨天看了维纳斯,看完心里总有一股莫名其妙的气,憋着发不出,最喜欢的片段就是两句从不同男人嘴里说出的“来不来”、“上来看看” 还有片中给日本妻子打电话的爸爸,,起初本以为她爸爸是在外地工作鲜少回来,回来却给孩子套上一件过小的衣服,空闲 ...
每个女人都可以是维纳斯
看完电影的第一个疑问:它为什么可以提名酷儿棕榈奖啊?!第一次在大银幕上看到4:3画幅,35mm胶片拍摄的国产电影。“不要结婚,不要生孩子。”胶片赋予了影片年代感,一种生命力。是关于一个女性的故事,导演很有野心,想用一个家庭去代表当时 ...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女性的多样面孔
在这个胶片相机都是“老古董”的时代,看一部胶片短片更难能可贵。胶片的质感独特而魅力无限。而胶片相机魅力点还在于,这是一次性的艺术,是有风险的艺术。胶片坏了,或者曝光不行,或者冲洗有误,都会导致画面的失踪——这也意味着,我们看到的,就 ...
【平遥影展展映】亚洲首映。2018年拍摄,以胶片和4:3画幅带领观众穿梭时光回到1990年代初的浙江,默默地冷眼旁观一家人的生活片段和状态。下岗潮、英语热、婚姻危机并存。以六个女人为主角,时常以儿童视角去观察成年人世界。成年女性面对各自的工作、婚姻、感情与病痛危机,无奈而坚定地以女人的方式解决,独自咽下苦涩,构成一出无比冷峻但十分细腻的出色群戏。男性角色或懦弱逃避借酒耍疯,或斯文败类消失不见。修复调色过的菲林拍摄画面色彩非常惊艳,尤其是水果的艳红强烈刺激着视觉,不愧是胶片。作为年代戏即使车辆外景细节等有所穿帮,在家庭、舞厅等室内布景仍很用心。最珍贵的是演员状态都很对。即使是片段式剪辑也充满灵气。比如片名的设计,比如那场花船梦境,比如那突然插入尴尬但又极其正宗的英语对话段落,太绝了。四星半
@第五届平遥电影展。
看了一半需要去赶场听徐克讲希区柯克,希望以后能补完。
就前半部分来说,僵硬的台词和表演破坏了影像和调度的自然流畅气质,饰演表姐的演员很有灵气,有点张曼玉,又有点杨静怡
为了赶主竞赛,提前二十分钟退场。拍得不错,有很多问题,但瑕不掩瑜。我最不喜欢的一点是,明明江南的故事(浙江),演员却都一口北方标普。当然这可能也不是导演的选择。国片照例不评分
这种4:3构图的胶片电影,核心应是情绪纤细微妙的流动,但本片的导演缺乏与之相应的掌控力及对演员的合理指导,演员面对镜头实际是不知所措的,他们的表演普遍缺乏勇气,不具备可信度。其精致娟丽的影像与曼妙的美术置景非但没有与人物的情绪、精神状态相融达到烘托心境、渲染氛围的效果,还在演员笨拙僵硬、生涩端持的表演衬托下,显得颇为刻意、匠气与造作,正巧走向了这条蹊径的反面。而且对这种以精巧的视听取胜的电影,100分钟未免太冗。
2021年居然还能看到4:3的胶片电影,而且90年代的质感还做得非常不错,很多画面构图都蛮有想法,小惊喜了一下。各怀心事的家族女性群像,有些配角表演不太自然,但主角奇奇的小演员很灵动,好喜欢这个孩子。没白亏我看到半夜一点
有股佩德罗科斯塔和考里斯马基混合起来的凝固雕塑感,国产导演能超越剧情和主题进行这么风格化的形式塑造实属罕见。摄影和美术合力锻造出一种莫名retro的廉价彩色塑料花感又带着波普艺术的潜能,好像看了一场发生在平行世界的过去的童话。看的时候一直纳闷究竟是哪个国内DP可以设计出这么简洁准确的单场一镜调度,字幕一出果然是老外。2021年国产片最惊艳之作。
这片最大的问题就是它是在今天的中国拍的,如果是二十年前的日本电影它大概会被捧为神作
全片无配乐,正如剥离了所有情绪的叙事,导演大概是想拍成浙江版的《一一》,大概是女性版的《春江水暖》。男性角色不是失语就是缺失,所有女性角色又不得不被他们牵着走,在人潮中被剪去长发,最后坐上驶向生育的公交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