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膠片相機都是“老古董”的時代,看一部膠片短片更難能可貴。膠片的質感獨特而魅力無限。而膠片相機魅力點還在于,這是一次性的藝術,是有風險的藝術。膠片壞了,或者曝光不行,或者沖洗有誤,都會導緻畫面的失蹤——這也意味着,我們看到的,就是命運讓我們看到的畫面,盡管這也是導演及演員精心設計後的結果。很巧合,近期剛剛看完《九裡莊人才中心》的mv,也是膠片拍攝,希望膠片作品能夠越來越多,影像的魅力,不應該隻有一種。
再來講講劇情。
90年代,工廠,改制,這樣的詞彙很容易聯想到東北,很多此類影片也都将背景設定在東北。但這部的背景卻是在江南,浙江,這樣一個外貿發達的城市(演員如果說方言就更好了)。如此而來,新鮮感up!
我仿佛缺失愛情相關的激素或者神經,因此片中那些始亂終棄的愛情沒能觸動我。反而是影片最後,奇奇的爸爸終于露面,給她一日父親的陪伴時光。在這個小女孩身上,第一次看到長久的、明媚的笑容。但可惜在這一天即将結束時,奇奇的爸爸與大洋彼岸的家庭電話,親切地與另一個女兒交談時,悲傷瞬間充盈整個身體。我的家庭不算完美,但可以說得上幸福。有時候會很難想象不幸家庭的存在與生存。奇奇父母離異,母親生病,父親在另一個國度另有美好家庭,奇奇缺失的是父母的愛。而紅衣服的失去女兒的母親,則渴望一個孩子。這兩個人的相遇,很戲劇化,也更令人感到悲傷。
影片最後的公交車上,外婆、大姨、小姨、表姐、表妹,這樣5個女性齊聚一堂,她們性格迥異。面臨工廠改制這一重要決策階段的主任——大姨,她堅毅、勇敢,也有脆弱。時尚的小姨,夢想一朝過上更美好的生活,卻又被欺騙與現實打回普通家庭。正值叛逆期的表姐,被浪蕩子始亂終棄,卻決定生下意外的孩子。小表妹天真爛漫。外婆着墨不多,但夢中那句“不要結婚,不要生孩子”道出她的艱辛與不易。這是一部真正的女性題材作品,五位女主演,岸上的女群演,她們有不同的面孔,不同的性格,女性的美不需要被定義,女性二字也蘊含豐富的意義。
不過,我們都是沒有經曆過90年代的孩子,90年代真的是這樣嗎?這其中有沒有超出日常的、後來者臆想的成分?(肯定有)。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願你我,日日是最好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