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静的嘛呢石(2005)的剧情介绍
从寺庙到村落,又从村落回到寺庙,在三天的时间里,充满好奇心的小喇嘛被电视节目深深吸引。在世俗生活和宗教生活之间,在现实世界和神话传说之间,在本土文化和外来文明之间,小喇嘛既感到新奇又感到迷惑。
静静的嘛呢石(2005)的影评
传统与现代碰撞的缓冲
作为万玛才旦真正意义上的处女作,其掀起的藏地新浪潮电影美学理念在本作中已初具雏形。影片讲述了小喇嘛被电视节目吸引的故事,通过其微观视角向我们展示了少数民族地区本土传统文化与现代外来文明的碰撞。但这种碰撞并非是激烈的,整部影片都在试图 ...
当藏地电影在石头中显现
于许多人,万玛才旦留下的作品遗憾,是《雪豹》和《陌生人》。至于我,还有另外两项——我没有在电影院看过《静静的嘛呢石》,以及老王勒令,必须重看的《寻找智美更登》。今年上影节,我先弥补其中一项。天山电影院放映的这场电影,安排了简单的映后 ...
静静的修行
智美更登戏剧,新闻联播,广播,港片碟,西游记。娃哈哈饮料比牛奶好喝,唐僧肉辣条,孙悟空猪八戒面具。小喇嘛喜欢看西游记,可是看到一些画面也会说,这是和出家人过不去啊。为了大家都能看到西游记,虽然自己没看完,还是四处奔走。师父把自己最心 ...
《静静的嘛呢石》:面具之下
《静静的嘛呢石》作为导演万玛才旦的首部剧情长片,以质朴的影像风格将藏族当代现实生活呈现于观众面前,影片较高的艺术水准也为他赢得三个电影奖项;回望这部作品,冷静客观的镜头、平和的叙事节奏依然充满令人着迷的“藏地”魔力,但小喇叭面具之下 ...
外来文化已无声无息浸染了古朴的藏族文化,而藏族文化并没有一味排斥,当然未来还是未知数。
有放万丈光焰于历史上者焉,则佛教是已。现代文明对宗教文化有诸多冲击,但并不是不可调和。实景拍摄,藏语对白,原汁原味还原西藏,影像风格因质朴从而深刻。
作为处女之作,成熟度是让人吃惊的。真。像。伊朗。电影。
[万玛才旦补完] “藏地新浪潮”开山作,四字叔叔真是出道即巅峰……釜山新浪潮输给张律也没话说……这部比短片版成熟多了(而且终于明白片名是什么意思了),而且发现万玛才旦对媒介的关注是全方位的:电视(剧,新闻,晚会)、广播(歌)、录像(港片)、藏戏(这随便打破第四面墙真是笑死我了)以及音乐(disco→所以后面拍[喇叭裤]也太逻辑了!)。跟[高山上的世界杯]其实没啥直接关系,充其量是参考了一个运电视的动机,但从调度(尤其小喇嘛给小活佛送光盘那段)而言显然直接来源是阿巴斯,准确说是[何处是我朋友家]。阿巴斯式的重复-大远景-孩子戏被万玛才旦极好地化用。内置的[智美更登]藏戏也是太奇妙了,直接联系导演下一部作品。以及,扮演三妹的是杨秀措。
西亚民风充满朴素的情趣,即便世俗入侵,也纯洁淡定,饱含慈悲与宽容。
万玛才旦就是西藏阿巴斯。技法上完全抛弃正反打,采用固定机位、全景、自然光、非职业演员,这种纪实美学提供了观察西藏的全新视角。万玛所处的青海安多藏区,是汉语/藏语的双重边缘地带,于是,反复出现的“孙悟空”也就形构了一种国家想象。
财富如草尖的露珠,生命如风中的残烛;镜头很好,不负藏地风光。表演稚拙,也是藏人本色。西藏电影终须藏人来拍,才有味道。题材与《高山上的世界杯》相近,略胜之。
世俗化的西藏与宗教,并不会丧失庄严。质朴应是世界与人的本来面目,日常生活不仅超越说教,也超越神秘。传统与当下的异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明的杂糅,构成了当代藏地的生活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