楢山节考楢山节考(1983)的剧情介绍
信浓有一座楢山,附近山村的人到了七十岁就得进楢山。树桩家六十九岁的阿玲(坂本澄子饰)还有三件事放不下:一是四十五岁的长子辰平(绪形拳饰)去年成了鳏夫;二是二十岁的长孙袈裟吉(仓崎青儿饰)总是在村里人面前嘲笑自己牢固的牙齿;三是三十五岁的次子利助(左顿平饰)还未与女人性交过。一年一度的祭祀日,等来了新儿媳阿玉(竹城明饰)的阿玲狠下心在石臼上磕掉了两颗门牙。割稻子的时节,袈裟吉将雨屋家的阿松(高田顺子饰)领进了树桩家,可是阿松却将树桩家的粮食偷运至雨屋家。辰平抓住了阿松,但并未张扬,只是私下教训了事。可是雨屋家世代偷盗,终于引发众怒。村里人不仅抄了雨屋家,为绝后患,还将雨屋全家活埋,阿松也不例外。阿玲打定主意冬天进楢山,但是利助的事该拜托谁呢……
楢山节考楢山节考(1983)的影评
老之将至
春节在老家医院,照料生病老母,这种心情下,看了《楢山节考》。最显眼的影像修辞,当然是电影叙事中不时插入动物场景。电影中,动物有两种存在:一种是自然性的,参与叙事,比如猎兔、捕鱼,以及人兽交合、鸦食腐尸,以及更隐晦的寡妇提及的亡夫化蝶 ...
楢山有真神,田梗有死人
《楢山节考》白骨遗骸堆积成山,自欺仪式谁来揭穿?从远处看,连成一片的山被白雪覆盖,楢山是其中一座,听说此地住有山神,抬眼只见细絮飘飞,宁静之下得空灵,洁净而愈显荒芜;从近处探,衣衫褴褛的人被群山重围,“树墩”是其中一家,少食乏性生育 ...
这是对贯穿儒家文化最高义“孝道”的背叛。
内心沉重又震撼,是因这似是而非的真实。如果试探性询问众人记忆里是否有过类似时期,任谁也不能矢口否认,绝对没有。大饥荒鬻儿卖女,岛国多山资源匮乏、人口众多的危机如达摩利克之剑盘旋于顶。前几年贺雪峰教授在高校做过一场演讲,讨论的问题就是 ...
楢 yóu 古书上指一种质地柔软的树木 秋取柞楢之火。——《周礼·夏官·司》
为了生存,什么都行,把小孩儿生下来丢弃弄死也行,把人家全家活埋也行,把老人背上山去冷死饿死也行,美其名曰的传统,可是为了生存,谁能够指责呢?这是今村昌平翻拍五十年代的电影,我想,如果这个传统是真的,说不一定这就是金庸的铁掌山的背景原版呢。
水田弃婴、悬崖推父、楢山送母,贫贱导致命如蝼蚁;
孀妻人尽可夫、母狗遭人后入、活埋偷窃家族,愚昧倒逼人如蛆虫。
最原始的性爱崇拜,最残酷的人性兽欲,最哀怒的生死陋俗。今村昌平,刺痛人心。
今村昌平的目光总是向下,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将书写蛆虫,至死方止。在他拍摄的所有怪力乱神里面,楢山节考是最悲天悯人的一部,人生之苦,人性之恶,人世之残酷,面对这些,谁都别想转过头去。
匮乏到了这种程度,令得长寿成为了一种诅咒。这部电影让我部分理解了,为何日本会一度走上军国主义的道路。从这个角度看,即便代价高昂,全球化都是必要的。它迫使人类承担起对于彼此的义务,分享我们共同的命运。
容我夸张地说,好电影真是能让人的眼界开阔,生命丰实。 这部电影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在封闭潮湿的环境里,人与动物杂居共存,生存难题下的人性所散发的更多是其原始色彩,死亡和性欲、交配、繁殖、筑巢一样只是一个稀松日常问题,不值得去害怕。然而正是人最原始的物性让人也有万物皆在的求生本能和对死亡的畏惧,只是在没有选择余地的情况下,只能选择面对生存和死亡的某一种态度而已。
根本看不下去。看了30分钟只能跳着扫一眼。难怪小津会厌恶他的剧本。生存是难,可是有必要把蛆虫一样的人和生活搬上银幕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