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的一切夜明けのすべて(2024)的剧情介绍
黎明的一切夜明けのすべて(2024)的影评
再看《黎明的一切》,感受与从前不同。两周前,唱来上海做映后。谈及《驾驶舱》,他半开玩笑地说:“拍完《驾驶舱》,我以为自己再也拍不出更好的电影了(笑)。它是一部纪录片,但却抓住了一些堪称’幸福’的时刻。但后来,我与优秀的演员们一起,起 ...
电影《黎明的一切》近日在国内上映。《黎明的一切》改编自濑尾麻衣子的同名小说,故事里,受经前综合征(PMS,Premenstrual syndrome)困扰的藤泽美纱,和患有惊恐障碍的山添孝俊在一家名为“栗田科学”的公司里相遇。他们识 ...
“既然众生皆赴黄泉,何苦彼此倾轧?”——三宅唱若说大多数电影不过是顿大餐甚至快餐的话,那三宅唱的电影就是一碗清茶:它没有刺激浓烈的“味道”,而要你细品苦涩之下的一缕清香。两年前的《惠子,凝视》是这样,上周末在全国上映的《黎明的一切》 ...
是看的此导演的第二部电影。我觉得这个电影很像一块松软的纯棉毛毯(女主生理期时躺在家里,地板上铺满的毯子看着就很厚实温暖;栗田前同事在餐厅有些情绪失控时,服务员问的也是请问需要毛毯吗;藤泽妈妈给她织的是毛线手套;演员整体的服装也是毛衣 ...
文:杉姐01 黑夜终会过去,黎明终会到来灰色休闲装,复古休闲帽,浓浓的日式风格,导演三宅唱一如既往的憨厚时尚,阳光成熟,优雅慵懒。看到他,就能想到他的作品。就在不久前,日本权威电影媒体《电影旬报》的2025年年度十佳名单正式出炉,并 ...
“罹患恐慌症后, 无法搭乘电车与公共汽车 步行所及之处便是我的整个世界 吃饭食之无味 观物百无聊赖 终日浑浑噩噩 不知所欲或所求 活着好痛苦 却又不想就此死去”黎明的一切 (夜明けのすべて , 2024)继前作《惠子 ...
两个心理疾病患者的相互救赎与“黎明的一切”有什么关系呢?直到最后十几分钟关于黑夜的笔记出现之后,我获得了解答。黑夜对应于两人疾病发作时,白天则是恢复正常时。黑夜虽然黑暗但仍可能有星空之美,发病纵然痛苦但仍可能因此获得知己;白天虽然失 ...
“黎明”极其符合影片的特质,柔和,宁静,饱含希望。如果说同样聚焦精神疾病的影片《涉过愤怒的海》是用手术刀切中病因,让伤口皮开肉绽。《黎明的一切》则是一块温柔的包扎棉,小心翼翼包裹创痕。导演有意淡化病痛和社会冲突,观众便可以置于陪护者 ...
(完全是想到哪写到哪)看完像是读了一首散文诗。对这类不好把握的题材,三宅唱导演找到了一个很好的边界,在影片逐渐用生活的刻画褪去开篇的那种痛苦与压抑时,又不失用分割的镜头、角色的颤抖来体现与疾病相处时的严肃,当你去期待这张生活中略复杂 ...
4月14日晚7点moma点映,有幸参与导演线上映后(三宅唱时不时凑近镜头打招呼太可爱了)。日本有数不胜数的治愈系电影、电视剧,但同时聚焦于经前综合征(PMS)和恐慌症患者的好像没有。最感慨的一点就是剧情没有落入俗套,没有用爱情的锅盖 ...
你要怎么在孤单的、细碎的日常生活里,注意到世界是广阔的?在他向她讲述自己第一次惊恐发作经历的最后,两个身影走到天桥尽头,走到路灯之下,摄影机在一个更高更远的视角凝望他们,不是作为上帝、而是作为星星的眼睛。于是你在这里,不知道这是一段小巧的小品,还是一部广阔的电影。它选择了不尖锐也不痛。当人物在自己的动线里走着、过普通的日子,能遇到的所有人都是温馨的,只是日常的流动里总藏着隐患,隐患边上有他人的底噪。从荒川到星河,从城市到宇宙,城市也是周遭,宇宙也是周遭;你看最普通的人,都有小小的异样。
多么舒服的一部电影啊。三宅唱延续了《惠子,凝视》对于缺陷人群的关注,只不过这次从身体的缺陷变成了心理的缺陷,但依然是娓娓道来的风格,塑造了一对独特的非浪漫关系的男女角色(这点本身就已经相当难得),最终与天地宇宙相联,人文关怀尽显
还是16mm,还是 Hi'Spec,还是三宅唱最擅长展现的超越定义的轻薄微热的人物关系。无论是本片中刻画的角色和关系,还是本片描绘和应对“疾病”的方式,都让我感到它特别的后疫情:身体的失控(当然还有哀悼等消极的情绪)是种既不存在“战胜”也无法被他人“疗愈”的东西,没有人可以“康复”更无人能够“拯救”,只有在日常中互相伸出一切不太确定的援手。真是一个充斥着诊断和药物的当代!但人依旧需要他人。印象中没看过什么电影这么大篇幅地诚恳地呈现 PMS、呈现女性的经期状态和受经期影响的生活,这点相当惊喜,而且不得不承认作为一个经期症状很轻的女的,我对 PMS 至今也不怎么了解。减一星是因为「黎明前最黑暗」这种比喻实在太俗,甚至和影片呈现的与“疾病”相处的理想方式有些微妙的错位——没有什么白昼,亦无需总是处于怀揣希望的等待状态
三宅唱,世另我。这就是我觉得最好的人与人的关系,最好的拍摄者的姿态
#10286. 74th Berlinale-论坛。片名可以再斟酌下比如《直到长夜尽头》等等。有着后311/后疫情两解的“病友片”(是的其实就是个更高级一点的《小红花》)。除了两大主角其实片中许多人各有各的伤痛,只是需要在尊重的基础上尝试共情(但想要理解又是绝对不可能的)。片里的社会是真团结友爱与美好啊,就当是导演的《礼运大同篇》吧……延续了前作16mm摄影,叙事和剪辑上多使用”信息后置“的方法(此前没有这么大范围地用),还真是挺有味道的。另外居然还玩了个(简直滨口附体的)幽灵录音带……
日本的电影观念本身就很降维打击了,对什么东西适合用电影拍的理解,对构图和机位细节的把握,都完全自成一体而且恰如其分,让片中的每一个镜头都不能也无需用好莱坞或欧洲的方式去看待。三宅唱用这样的观念和手法在当代日本直接而细致地看到人和宇宙,是了不起的。他说原作讲的是人无法控制的身内之物,而他自己加入的天文元素是人无法控制的身外之物。果然当一个导演深知人是活在这个世界上,他的心灵和眼光就是会让他的电影真切而明朗,与繁星的节奏交汇。
光线被打散后,夜晚变得沉静,努力将说话的声量和语速控制得像雨点缓慢地坠向地面,没有急躁。可以一路交谈,一路同行。黎明之后又能见到柔和的、绽放的、暗淡的光。
我一直很抵触把三宅唱和滨口龙介放在一起讨论,但这一部确实很滨口。地震、死者的幽灵(甚至同样以磁带的形式),甚至还有飞盘。但三宅唱自己的个性也并没因此被削弱,虽然比不上《你的鸟儿会唱歌》和《野性之旅》,但比《惠子凝视》好看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