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决战之淮海战役(1991)的剧情介绍
1948年9—10月间,辽沈战役和济南战役相继胜利,标志着解放战争决定性转折点的到来。在此危急关头,蒋介石(赵恒多饰)紧急调配旗下三个兵团17万人的优势兵力固守中原,同年11月,华东野战军向黄百韬(许还山饰)兵团发动攻击,最大规模的淮海战役正式打响。地下党员何张防线的临场起义,为时间占下风的粟裕(谢伟才饰)赢得战机,顺利切断了黄百韬的退路。在此之后,国共双方调兵遣将,各逞其能,中原战场顿时变成规模宏大、破坏力极强的巨大漩涡,淮海战役朝向令人始料未及的规模迅速扩大。这是一场决定中华民族命运的关键战役,势将永远载入史册……
本片为中国共产党诞生七十周年纪念作品,是大决战三部曲的第二部。
本片为中国共产党诞生七十周年纪念作品,是大决战三部曲的第二部。
大决战之淮海战役(1991)的影评
历史的真伪就像小姑娘的打扮
大决战电影我从小就喜欢看,我谈一点个人的一点粗浅看法。三大战役能胜利,最重要的有三个人,教员、101、502,从还原历史真实性来看大决战电影,个人认为对三个人的塑造形成了三个层次,教员被一定程度神话,101的塑造中规中矩,502的塑 ...
人民战争
如果说辽沈战役篇用黄河春天开河象征解放战争的破冰的话,那么淮海战役以万马奔腾就像象征解放战争的逐鹿中原不同于辽沈战役的我军占有兵力与后勤的优势,淮海战役则是兵力、后勤与武器都远逊与敌军,就像剧中的台词一样“六十万对八十万,这是一锅夹 ...
人民战争,人民电影
我们的解放战争有一个很美丽的名称叫作“人民战争”,但是这部影片却一点也不像“人民电影”,导演默认中国的老百姓在养家糊口之余个个都是军史、地理的专家,所以完全不在电影中做周到的说明、铺垫,让人看得云里雾里、搞不懂每场战斗每支部队的来龙 ...
片头:“献给中国共产党诞生七十周年”。对比九十周年的献礼片《建党伟业》,当真是,承平岁月,消磨壮志。
淮海战役是粟裕打的。
邓二代的形象被刻意拔高了,对粟裕的表现还是不够
比辽沈战役更引人入胜。黄百韬一死报君恩、陈布雷忧国死谏、杜聿明坐困愁城,都令人叹息。败笔之一是故意吹捧邓,甚至还有邓的裸背洗澡戏,简直偶像剧套路了。
成就:在电影里指挥淮海战役
那两个长镜头确实残暴。好莱坞长镜头论分秒;你兔长镜头论公里。。。。
杜聿明放弃徐州向西南撤退,途中收到蒋亲笔信命令杜务必向东南方向进攻,解救黄维兵团。杜聿明说道:不知三军之权而统三军之任,完了,完了。随后邱清泉,李弥调转向东南,不出意外的被东野牢牢包围。
大概是被笑贫的粉举报删评了,但这一部的的确确就是坏在他身上,而且即便如此刻意地加戏,他的台词仍大多是些意义不明的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