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做一个美梦,你希望是哪种?
有人说这是一部仆人翻身成女主的唯美励志电影,但我却觉得这是一部有关于“造梦”的电影。这部越南风味十足诗意盎然般的电影,给观影者带来一个缺乏故事情节、戏剧化冲突的美梦。关于这部电影可圈可点实在太多,在这里只想和你聊个结局。

一、导演的故乡梦
你很难想象影片中50年代下栩栩如生的越南场景,全程是在法国录影棚完成拍摄的。这是导演记忆中的故土,片中女性角色的塑造是导演陈英雄对母亲的回忆。导演用唯美诗意的镜头为观众描述故乡的故事。在配乐上巧妙地运用了越南传统乐器与西方乐器的糅合方式,给观众带来一场视听盛宴。
相较于那些以情节取胜的电影,这部《青木瓜之味》则另辟蹊径,以散文的方式铺陈概述,抛弃那些让人看得热血沸腾的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塑造出一种如白开水般的温润解渴让人意犹未尽。影片中没有大量的台词对白,甚至没有旁白加之阐述,人物之间也没有过大的矛盾和冲突,整体节奏平缓,影片基调清新隽丽。
这部影片最大的魅力来自于唯美诗意的安静飞扬,让人随着长焦镜头下的画面移动逐渐平静下来,并自然而然的将情绪带入其中;散文化叙述方式为寡淡的故事内容增添了一种韵味,从而更进一步淡化了影片中的矛盾与冲突,人物情感在表达上也极为含蓄。虽然电影内容上呈现的都是日常琐事,洗菜、做饭、休息……但人物之间的感情有着极其细腻的变化。
散文重在抒情和意境的渲染上,导演陈英雄正好抓住了这个精髓,在影片中以散文的叙述方式呈现,既抒发了自己对故乡的怀旧之情,也让观众甘心沉浸在诗化的意境美中。导演采用唯美诗意的影像镜头,弱化了男权社会中被压迫的女性命运,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柔美与残酷、诗意与压迫并存的越南。

二、梅的爱情梦
青木瓜树下的梅,眼里透着纯真,汁液流淌的动向把梅看得津津有味。庆幸的是,梅把这种美好一直保留到故事的结尾。就好像美好的事物都应被温柔的对待,梅真的太美了,那种女性光辉下的恬静柔美被梅这个角色诠释的淋漓尽致,不仅吸引着男主也吸引着观众,让我们沉浸其中的同时忘记了事物本该拥有的面貌。
影片讲述梅爱情故事的时长并不长,导演同样把男女主情感变化注入在日常生活的细节里,通过演员的微镜特写与眼神的脉脉传情将情感进一步升温。整部影片的主角是梅,描绘的却又是别人,这是影片中一个奥妙之处,想看懂梅最后的结局,先从看懂影片中他人的结局开始。
男主人与他的三个儿子
男主人作为梅雇主家的一家之主出现的镜头少之又少,却又是推动故事发展的关键人物,影片中对他的刻画特别少,与之相反的是这个家里的三个小少爷的故事反而多点,事实上他的三个儿子就是他的缩影。大儿子在行动上象征他,爱好外出结交好友经常不着家,不注重和家里人的关系;二儿子是一个敏感细腻的孝子,看到父亲的不负责以及母亲被奶奶数落,想改变却无力的那种无奈,同时也体现出当时越南传统男性孝道,由于二儿子与母亲互动最多,不难发现其实男女主人的婚姻是当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结合;调皮捣蛋的小儿子看似没什么存在的价值,实则相反,影片中他和梅的互动最多,暗喻他的父亲其实不能承担起家里的责任只会闯祸,出事之后便回到家里躲起来,小儿子暗指父亲躲避责任的懦弱与无知。影片中的男性角色塑造看似很少,把所有男性归结在一起看便能看出当时越南男性的现状和地位。
三段爱情故事
影片中其实讲述的是三段爱情故事,除了梅扣人心弦的爱情故事外,还有两段比较隐晦却寓意深刻的感情线。首先是雇主家男女主人的情感纠葛,这两人之间是不存在爱情的,他们的婚姻是家里人安排的,也是这个家悲剧的开始,越南本来就受着中国深远的影响,加上当时所处的背景,他们的婚姻就是家里包办的,不仅如此也从婚姻这个角度透露出当时的女性地位。老太太在儿子不辞而别后对夫人说的一番话:“是你的错,如果你知道怎么爱他,他就不会跟着别的女人跑了。我一开始就知道,我儿子跟你是不会开心的,你虽有丈夫,但不知道怎么使他开心。”说的全是女主人的不是,但是又道出其实这场婚姻就连长辈都知道是不会善终的,这里也看出了老太太的爱情观。还有一段就是老太太的情感,也许她谈过一场刻骨民心的恋爱,也很幸运拥有一个深爱她的男人,但是他们却不能长相厮守,即使自己 的丈夫英年早逝,即使他们近在咫尺,她依旧守寡。这两位传统越南女性都没能逃脱宿命

佛教影响下的女性地位
影片中出现了很多佛教元素,尤其在梅和阿全情感升温以后,木鱼、手串、佛头的多次出现,都说明了佛教对越南的影响,以及佛教影响下的女性地位。佛教称女性为女众,有关女众的地位,常被讨论的例子,是“八敬法”。依“八敬法”女众不能独立,必须仰仗依靠男众,因此,到今天为止,女众在佛教之中,始终没有地位,特别在锡兰、缅甸、泰国、越南南部等上座部的区域,甚至于不许女众成为比丘尼,只能够成为过出家生活而无法受出家戒的清修女。
三、梦的结局是什么
影片结局里的梅大着肚子穿着华服坐在院子里,一边念着文章一边摸着肚子,黄色的衣服代表丰收,肚子里的孩子是未来的象征,一切看着都是那么完美。这种结局也是观众最想要的,但是,细看影片中的某些特写就会发现端倪,阿全把未婚妻放在进桌子上的戒指收下放进口袋,转身来到梅这里,没有把戒指给梅却给了梅一本书,也许不知从何时开始故事的发展是梅憧憬的未来,以一种柔和唯美的方式穿插在现实的故事里。
导演给这个梦留了一个愿景,但是同时也在很多地方告诉我们结局可能不如观众所看到的圆满,这本就是一个在残酷背景下的悲惨故事,影片中男权视角下的女性地位,劳动阶层与资本阶级的对立,传统文化与西方前卫的文化的交流碰撞,从背景音乐上以月琴,竹笛,钢琴为主,将越南的传统乐器与西方乐器进行糅合;再到后期出现了以学习西方文化的女性,大儿媳以及男主的未婚妻,她们和梅形成鲜明的对比。种种的现实迹象夹杂在这个平静的故事中,没有正面交锋却在细节上暗流涌动,这些矛盾的表达方式与人物情感呈现的含蓄隐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无论是导演的梦还是梅的梦最后都向观众折射一个道理,每个朴实无华的人都应该如同青木瓜般拥有丰盈的内在,保存自己内心世界的美好,终将遇到属于自己的那道彩虹。正如梅最后正襟危坐,自信笃定的目视前方,告诉所有人那就是她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