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连续性剪辑
《雨中曲》的观感十分顺畅,因为镜头在剪辑时利用观众的视觉心理,消除镜头间的跳动感,让观众忽略剪辑的存在。这种“看不见的剪辑”目的是让画面运动流畅,关键在于寻找前后镜头中的重复元素。
1.1 运动连续
运动连续,指人物的动作由不同的镜头组成,但组接的两个镜头在剪辑点上时人物的运动相同,从而营造连续性动作的视觉效果。在唱段《Make 'Em Laugh》中,Cosmo从地上爬起的动作被由两个不同景别的镜头剪辑而成。在剪辑点上,两个景别中Cosmo都是单膝跪地、单手撑地,镜头组接后没有视觉上的停顿,动作一气呵成,顺滑流畅。
Cosmo起身
运动连续还指人物在画面中的出现位置、移动轨迹等能够与上一个画面相连,即人物能在观众预测的地方入画,并按照观众的预测运动。Kathy失手砸中Lina后,Don追赶Kathy的过程由三个镜头组接而成。第一个镜头Don从画面左侧跑到右侧;下一个镜头他从左侧入画,保留向右奔跑的动势,跑到画面右侧出画;第三个镜头的角度虽有所不同,但他依旧在画面左半边出现,人物行动方向的逻辑是顺畅的。
Don追赶Kathy的奔跑路线
1.2 视线匹配
电影中,演员的视线对观众的心理预期有引导作用。当镜头中人物视线的关联符合观众的逻辑预期时,能增强观众的代入感。在《雨中曲》里,视线匹配主要出现在人物对话中。Don和Cathy互诉心意的片段是典型的正反打镜头,Don站在右侧,视线看向左;Cathy站在左侧,看向右。这一剪辑遵循180°轴线规则,于是当镜头出现时,观众能够明白他们在看向对方,期待对方的回答。
Don和Kathy互诉心意
1.3 元素相似
如果两个镜头中有相似的元素,那这个元素成为剪辑点的可能性将增大,这对连续性剪辑而言十分重要。《雨中曲》利用几组写有字母的牌子进行转场,过于自然,往往让观众忽视剪辑点的存在。
字母牌转场
商店招牌转场
2 剪辑与时空
剪辑是对时间和空间的重新组织。《雨中曲》既有对时空的连续性剪辑,也有许多创意性的时空颠覆。
2.1 时间:压缩与延伸
《雨中曲》大部分是连续性剪辑,唯独在开头时进行插叙。当Don回忆自己和Cosmo的职业经历时,影片使用平行蒙太奇,快速叙述从两人相识到Don走上巅峰的几年。平行蒙太奇将时间压缩,避免了冗长的前情提要,使影片结构紧凑;同时给观众带来惊喜,增强趣味性。
Don和Cosmo的职业经历
《雨中曲》的剪辑还能罕见地延伸时间。Don在戏中的酒会上遇见心仪的女子,幻想着和她共舞。然而,这两分钟幻想的舞蹈在现实中只是短短一瞬,剧情时间大于故事时间,由此打乱观众的节奏,特别是在虚实切换处打破舞台幻觉。
2.2 空间:交叉与颠覆
《雨中曲》在场景变化时大量使用交叉淡入淡出(cross-fade)效果,将一个镜头的画面延伸到下一个镜头中,过渡性强,保证画面的连续性。而在Don想象的内容中,将不存在的梦幻空间搬上荧幕,产生不真实的虚幻美。
交叉淡入淡出转场
3 歌舞片镜头特点
虽为保证舞蹈表演的完整性,影片采用了较多的平视长镜头,但镜头运动灵活,景别丰富。景别选用的标准是人物运动和画面重点。当画面中人物数量发生变化时,摄影机会对应地拉或推,在将所有人物嵌入画面的前提下,尽可能大面积地布满画面,以提供最大量的信息。
景别和人物的关系
特写和全景常用于转场,特别是在歌舞片段的开始和结束。两极镜头转场给观众极大的视觉落差,不适合用作叙事镜头;但在歌舞片中,两极镜头能分割歌舞部分和叙事部分,增强歌舞部分的独立完整性和艺术表现力。
全景和特写转场
学术垃圾搬运完毕!
感谢看到这里的您 (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