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有《寂静之地》珠玉在前,很多人把《蒙上你的眼》当做一部撞车甚至跟风之作。但事实上,只要你看过这部电影,就会明白它不仅仅是把“不能出声”换成“不能睁眼”这么简单。

      电影中,某一天,灾难降临了。

      人们走在街上,或站在窗口,突然之间就发疯了,以千奇百怪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整个社会很快陷入瘫痪。

 桑德拉·布洛克饰演的孕妇情急之下躲进路边一所房子避难,这里还躲着好几位和她一样惊恐万分的路人。

      渐渐地,大家开始明白,有一种可怕的灵体正在门外伺机捕猎他们。只要人类看到这些神秘的生物,会立即发疯自杀(电影中专门设计了一个情节,告诉观众,即使是在监控录像中看到这种灵体也会发疯,闭眼是唯一的自救方法)。

      顺理成章地,生存下去的方法就变成了躲在屋内,紧闭门窗,决不向外看一眼。但问题在于,一栋房子并不能做到自给自足,食物等资源很快会被用完。尤其是某天房子里又逃来了另一位即将生产的孕妇。

      于是出现了电影中最有趣的情节之一出现了,几位主角把车窗涂黑,仅靠GPS开车到超市寻找物资。

      在超市,主角们又有了新发现:原来并不是所有看到过灵体的人都会自杀,幸存者会变成灵体的信徒,他们会不惜一切代价让正常人亲眼目睹灵体。

...

      最终,正常人不仅要和可怕的怪物战斗,还要和人类同胞战斗,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信任都开始瓦解……

      《蒙上你的眼》由两条主线情节并行。一条线索是过去时:桑德拉·布洛克饰演的孕妇如何与一群路人在一栋陌生的房子里求生。另一条线索是现在时:当所有的伙伴都已丧命,桑德拉·布洛克要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在不能睁眼的情况下划船穿过急流,寻找避难所。

...

      相比《寂静之地》把怪物入侵地球的情节作为背景,《蒙上你的眼》更清晰地展现了怪物一步步摧毁人类文明的过程,也为结尾的新希望埋下了伏笔。

      《寂静之地》主要聚焦于一家人的生存,《蒙上你的眼》则别出心裁地探索一群陌生人如何在末日危机面前建立联盟,甚至重组家庭(当然,这其中对伦理的探讨是浅尝辄止的)。这样的创意就要求《蒙上你的眼》中不断有新角色出现,这一点也和《寂静之地》相对封闭的故事非常不一样(桑德拉·布洛克带着两个孩子求生的线索倒是和《寂静之地》有几分相像)。

      《蒙上你的眼》另一大特色在于对隐喻的运用。《寂静之地》的英文名是A Quiet Place,中英文意义几乎一致。而《蒙上你的眼》的英文名是Bird Box,乍看起来几乎和影片毫无关系。

      《蒙上你的眼》根据Josh Malerman所著小说改编,小说的名字就叫Bird Box。Bird Box是什么意思呢?

...

      电影中有这样一个设定,当可怕的灵体靠近时,鸟会发出慌乱的叫声,不能睁眼的人类可以通过这种声音预知危险。而桑德拉·布洛克带着两个孩子求生时,就随身带着一个盒子,盒子里装着三只小鸟,宛如这三个走投无路的人类。

      桑德拉·布洛克开始没给两个孩子取名,只叫他们boy和girl,仿佛肩负人类文明希望的亚当、夏娃一般。

...

      电影中的角色性格也都非常具有代表性,点出了人类在面对危机时暴露的各种品性:比较典型的例如约翰·马尔科维奇饰演的邻居大爷,他自私、毒舌,遇到危险只关心自己,看似有些讨人嫌,但最终证明他坚持不让陌生人进屋的决定是对的——陌生人其实是灵体的信徒,正是他伺机摧毁了这个一度安全的“堡垒”。相较于《寂静之地》,《蒙上你的眼》对人性复杂性的展示要更深入。

      当然,作为一部商业惊悚片,《蒙上你的眼》中也有颇多套路之处,《异形2》等好莱坞大片中最爱的“英雄母亲”设定几乎已经成了“打怪兽”电影的标配,桑德拉·布洛克也未在形象上有所突破。

...

      另外一点让观众有些遗憾的地方在于,《蒙上你的眼》没有像《寂静之地》那样明确展示怪物的形象,只是通过几张带有克苏鲁神话风格的素描侧面暗示了一下,稍有故弄玄虚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