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国产剧八线角色火了。

《破冰行动》,男八号蔡永强。

新晋宝藏大叔,微博话题拥有两千多万议论度。

...

靠什么?

一张嘴。

出场不多,几句台词,但句句命中要害。

更有人专门收集了蔡氏语录。

1、不是每个人都看得见真相,但每个人一定能成为真相。

2、谣言和真相是一对双胞胎, 谣言性子急, 走在前面, 大家发现它是冒充的, 被拍死了, 等真相慢慢出了门, 大家发现原来谣言和真相, 原来一模一样。

3、这世上有两种东西不能直视,一个是太阳,另一个是人心。当警察的,时间长了,对人性的认识会更加深刻,更加透彻,很多匪夷所思的事情每天都发生,有时候,看不到,真是一种幸福。

4、同事之间的交往,把脾气拿出来是本能,把脾气压下去是本事。

Sir印象最深刻,还是以下一幕:

他接受副局长李维民审讯,步步小心,话里留钩。

对方要他评价副局长马云波和侦查科队长陈光荣。

追过剧的都知道这俩是狼,蔡当时也知道。

但局势未明的情况下……

说多了,自身难保;说少了,不够忠心。

如果是你,你怎么开口?

看他怎么答——

评前者:“有能力、有魄力”;说后者:“有资源、有人脉”。

但不忘补一句——

有时候,优点就可能变成缺点

...

真老辣啊。

“就”字是缺口,他对这俩人存疑。

先肯定,斩钉截铁,但发表对他人看法时不下妄断,滴水不漏。

一个高度理性和警觉的缉毒警察,活了。

不火才怪。

因为生活中,会说话太重要了。

这同样反应在我们对明星的态度上。

明星也分高低。

三流明星,靠脸;二流明星,靠业务能力;

哪种明星最受欢迎?

情商高。

有超强的业务能力,超高的江湖地位。

更重要的是,他们高而不端着。

他们从不浇灭你的热情,但也劝你理智;他们从不对你说教,但也为你指路。

你甚至会发自内心感叹:这种人,不火才怪。

这种人都有一个共同点——

听他们说话,真是一种享受。

今天,Sir就想聊聊娱乐圈超会说话的三位“人生导师”,让你感受一下,什么叫“情商”。

第一位,何炅。

娱乐圈老好人。

无黑点,人缘奇好。

上个月生日,微博评论瞬间超过最大显示数100万+,点开评论,娱乐圈人气最高的几乎都在。

...

如此盛况,没几个能做到吧。

何炅有把人拉近的能力。

第一步,化解尴尬。

那些经典救场盘点里,少不了他的身影。

第九届金鹰艺术节颁奖晚会上,嘉宾上台颁奖,可他们手上显示名单的平板电脑突然失灵,二人被晾在台上不知所措。搭档撒贝宁已经在缓和现场气氛。

这时,何炅快步从侧面走上台。

嘴上,一边说着,“我们除了有最高端的科技之外,我们也有最原始的手段”。

手上,顺手将提词卡一递。

既解决了流程问题,又没耽误晚会时间。

...

第二步,救人于水火。

还有一次,也是跟撒贝宁搭档。

在撒贝宁cue节目流程,要两位体操奥运冠军上台说相声时,脑子短路忘记了其中一个人的名字。

“两位体操奥运冠军陈一冰……陈一冰啊陈一冰,用一套金牌的动作拿了一块银牌,他公平吗?”

没人想到撒贝宁会犯这样的失误。

但见撒贝宁一直没往下说,何炅察觉出了他的不对劲。

感受下这段对话——

何:等下,陈一冰不是电视界的欸。

撒:陈一冰是说相声的吗?

何:冯喆是说相声的。

撒:对!冯喆……再说冯喆……

...

△ 注意何炅最后故意配合喜剧效果的大笑

一个玩笑,化解搭档的险境。

B站里何炅救场cut播放量惊人,感兴趣可自行搜索,包你被他的机智吓到。

...

除了救场,能让“会说话”变成圈粉利器,根源在于黄磊对何炅的一句评语——

周到。

...

不论是陌生还是熟悉的嘉宾,只要进到他的主持范围,他都希望对方能舒服、自然。

只要他主持节目会有紧张的新人或素人,何炅总会有办法让他们轻松起来。

这就是第三步,亲和力。

为他人想,并想他人所想。

何炅能敏锐察觉到旁人的紧张,并聪明地消解、转移。

他周到,会用语言,试图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嘉宾避免一切伤害,甚至是受到伤害的可能。

《拜托了冰箱》第四季,请来大大咧咧的周冬雨。

节目里,她试图解释因为剪辑被网友误解的往事,说了一通都没说到重点,但一句话就可能让当年的风波再起——

后来我就觉得自己没错就行了

...

这时,她丝毫没觉察到这话可能会被有心人大做文章,重蹈当年覆辙,还想接着往下说。

可有经验的何炅,警报早就响起了。

他马上找到话口补全,帮她把话补完整,说得体。

就是缺点一定会改

但是如果被误解了,也不可能说去逢迎大家

变成一个不是自己的自己

...

听完,周冬雨才恍然大悟。

接下来的情景——

迷妹脸,迷妹脸+1……

...

何炅的说话之道,是有温度的。

它的温度在于,把善良变成了能力,变成了能保护他人的力量。

还有一个人,风格似乎跟何炅也挺像。

蔡康永。

很多人对他的第一印象,都是温和。

说话轻声细语,慢条斯理,用词较“老派”。

你们真的好失礼哦

……跑出一个珠光宝气的妇人

...

...

在《康熙来了》,他是开局发言,以发问控场,掌握节奏的角色。有他垫着,小S的天马行空则显得恰到好处。

真的是这样吗?

不愧是金牌节目制作人,王伟忠眼毒——

小S还好,蔡康永“贼”。

...

这也是他与何炅最大的不同——

“贼”得不动声色。

他总能在嘉宾话里找到破绽,再挖出来丢给小S发挥做梗。

还是王伟忠这期。

孙鹏说他跟王很久未见面后,重聚互相追打,被王压制住,还被他占便宜。

叫我叫他爸爸

...

小S没注意到这其中可发挥的空间,只是反问了一句,你俩不是都五十多岁平辈吗?

“贼王”蔡康永可不会错过。

他马上装作不理解地尖锐质问:

你们是产生了爱意吗?

为什么要叫爸爸?

...

这时,一边的小S才迅速吐出金句做效果。

...

“坏话”他不说,但怂恿别人“说坏话”,他最在行。

当《康熙》停播,必须把真身暴露在大众外的蔡康永,接了《奇葩说》。

在这个更趋严肃的节目里,他又变了。

收起了“贼心”,却暴露了隐隐刺痛你的“冷漠”。

《奇葩说》里,他有一段关于青春的发言常被拿来议论。

青春的乐趣最大在于,我挥霍它,我不在乎。因为我不知道我拥有的是最珍贵的东西,青春的真谛就是无知。

青春之所以爽,就是因为我们不知道。

我们什么都不知道,对于自己拥有青春不知道,对于青春转眼即逝不知道,对于青春转眼即逝之后再也回不来也不知道,我们对于“我们不知道”这件事也不知道,所以我们是一个无知的状态。

...

蔡康永的温和与何炅不一样。

蔡的温和出于读书人的体面,来源他自小接受的教育:“应酬就是社交”。自带一种老派骄傲和优越。

他的温和,是自知。

但他从不高高在上,不断努力地传递这种自知。

情商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舒服地做自己。

...

何炅像水,化尴尬为无形,不动声色地包容;蔡康永像油,自带系数,有意识地摘开自己,审视他人。

他们就像家具,一位是松软圆滑的沙发,一位是方正平坦的椅子,却都能让对话者舒服地展示自己。

另一位,和他俩又都不同。

看似迎合,实有棱角;看似幽默,又无法忽略他的坚定。

黄渤。

前几年,他在金马奖上单人solo,临场发挥,填补了当晚直播的灰色17分钟。

一“站”成名。

...

大家才发现,除了会演,黄渤还很会说。

一系列代表作上映,入围华语电影三大奖,金鸡、金像、金马。

大火之后,黄渤应邀上《鲁豫有约》。

迎接他的第一句就带着刺:

“现在可以啊,挺火。”

...

摇头说不吧,露怯了。

接话说对吧,又太狂。

怎么最合适,最舒服?

还是标志性地咧着嘴笑,把刺,泡软了回赠对方——

“都能上你节目了,能不红嘛”。

...

说完还肩膀一耸。

哈哈,承让承让。

鲁豫不好聊,星爷更甚。

可当星爷对着黄渤,即便普通话不太利索也说嗨了,全程手舞足蹈,表情丰富。

...

优雅女神林志玲,提到黄渤整个人都蹦着活泼。

...

听黄渤聊天,我们总会感叹他的急智。

比如那次经典的采访。

新片宣传,主持人拿他说过的一句话刁难,“您说过,跟管虎合作完,才知道以前的戏都白拍了?”

黄渤还是先笑一下。

拿起话筒回复,慢慢回复:“跟管虎导演合作完才知道什么是置之死地而后生。”

没得罪之前的导演,又捧高了现场的管虎。

黄渤的急智,又不同于主持人出身的何炅和蔡康永。

这是本能的防御,来自早年“苦日子”的积累。

学生时期的黄渤,每晚都溜去青岛一处歌舞厅兼职。

具体工种嘛,用今天的话讲,就是喊麦:串词、逗乐子、讲段子……负责把场子搞热,搞嗨。

少年经历人情冷暖,与各种人打交道,让他练就一副麻溜的嘴皮子。

漂泊教会了他吃亏是福——

老板不付钱。但酒端上来,该喝还得喝,该叫大哥还得叫。

早年的经历帮助他塑造角色,管虎说,他身上有种真实感,角色扮上能与现实勾连。

这种真实是黄渤人生里不可或缺的一抹底色。

让他在面对成功时,不卑不亢。

挑战一系列喜剧电影获得口碑与票房的双重反馈后,有人问他能不能取代葛优。

黄渤正色,不敢造次——

这个时代不会阻止你自己闪耀,但你也覆盖不了任何人的光芒。因为人家曾经是开天辟地,是创时代的电影人。那么多的创举,把中国电影市场开拓到一定的地步……我们只是继续前行的一些晚辈。

既表达对前辈的尊重,又不过分谦虚,抹杀自己的努力。

艰苦的经历,让他依然保有最纯粹的“同理心”。

年初参加公益综艺《忘不了餐厅》,对待阿兹海默症老人,他没有因为顾忌镜头一味纵容老人,但也从不把他们当病人看。

说话几乎都是问句。

因为直接提,有指责的意味;询问,是把决断权交给老人,引导他们自己想明白。

前者无疑受挫感更强,后者却是建立在尊重之上的交流。

-这个我交给您,好吗?

-珠珠姨,是不是还没有点单?

...

这就是黄渤成名后最可贵的智慧——

高而不端着,尊重但不纵容,有温度又不缺深度。

这也是为什么,黄渤总要“停下来”。

工作太忙了,他宣布暂停工作,回归家庭;

电影拍太多了,太密了,他息影回归生活,去参加综艺放松。

生活的哲学,就是在进与退中达到平衡,体会舒适,也激发动力。

可以“高”得耀眼,也真实地“不端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