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娜是谁?
《快乐大本营》常驻主持、歌手张杰的妻子。
微博粉丝数最高的名人,1.2亿。
热搜体质。
这些我们知道。
她自己呢?
未必。
“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
——山本耀司
有人要撞谢娜。
姜思达,迄今为止《奇葩说》最抱憾的选手,在新档明星社交实验节目,《仅三天可见》中,他带着问题撞向谢娜:
如果放下人情和名气,还有多少人会喜欢她?
Sir看了。
看完后,Sir多多少少理解了,为什么谢娜作为一个主持人,背负了远比同行更大的争议。
不是“受得起多大赞美,就经得起多大诋毁”那么简单。
是一种玄学逻辑隐隐约约地捆绑住谢娜的人生。
是:
太在乎自己,而最终失去了自己。
01
把你手机给我看看
活出自我。
大概是当今最被推崇的精神状态。
表面上,谢娜做到了。
《仅三天可见》中,她像鸳鸯火锅红油重辣的那一半。
精力旺。
工作十几个小时,收工后,照样生龙活虎。
真性情。
当年,《奇葩说》冠军之争引发抱团质疑,谢娜给姜思达微博留言:
“奇葩说里我最喜欢你”。
而那时候,两人甚至还不是朋友,谢娜会帮姜思达,仅仅因为对他认同、欣赏。
姜思达说,妈妈让他当谢娜是“恩人”。
节目中,他对着镜头说了一遍,又对谢娜说一遍。
这两遍,你能感觉到姜思达讲述下的微妙不同。
谢娜的“热情”一开始是恩。
但恩人谢娜的“热情”,又一步步有恃无恐地突破姜思达敏感、细腻的安全区。
节目中有这么一段——
谢娜说不懂姜思达发的朋友圈,想让他解释一下,说着说着,便拿过他的手机翻找。
翻手机,其实是现代文明的“大忌”。
别人随便拿手机翻朋友圈真的会让我抓狂
谢娜显然没有这种自觉性。
她的逻辑可能是——
我是你的朋友,翻手机没什么。
你也可以翻我的啊。
在Sir看来,至少有3次,姜思达都在释放抗拒的讯号。
开始,他推脱,说自己的朋友圈“没啥”。
谢娜继续看,并选了几条读出来。
当谢娜读完,他已经有点尴尬了,说:
你有在这么认真地看哦
言下之意,不太希望对方继续。
谢娜仍不罢休。
她继续读出表达他爱音乐的一条。
最后,姜思达不得不动手“抢回来”。
相比之下,同样表达关心,何炅的方式就让姜思达如沐春风。
何老师看到他深夜的朋友圈莫名其妙。
何老师知道那些话的重点不在字面意义,是朋友一次含蓄的“求安慰”。
他二话不说,打钱200。
留言:宠你,没有办法。
既安慰了对方,又根本不问你到底发生了什么。
——因为你想说自然会说,你不说,就是隐私。
谢娜与何炅的差异,这个细节足矣。
前者的问题,就是过于自我。
这种自我,不仅体现在与亲密朋友的相处,也蔓延到她与公众的关系。
毫无疑问,谢娜爱张杰。
节目中,她数次亲热地喊“杰哥”,给予对方的评价很高。
自己是一半魔鬼一半天使,对方就只是天使。
初看,很甜。
可长期被她的八卦推送喂养,坦白说,有点腻。
炫夫护夫是情趣,但要注意分寸。
就像节目中,谢娜觉得委屈,替杰哥挡刀,主动谈及老公与“小姑娘”张碧晨的绯闻。
她意识不到,此刻客厅里、饭桌上其他人配合的呼应有尴尬。
因为即使是一则莫须有的绯闻,也是自带社交耻感的,尤其涉及到不在场的其他人。
而更大的问题是。
在谢娜最该发力的业务范围,她又迟迟没拿出有说服力的作品。
这让她的热搜体质更显空洞。
也让她始终困于“名不符实”的陷阱。
02
我没有背景,错了吗
必须承认,作为主持人,谢娜的自我最初是优点。
她打破了当时一水儿晚会主持范儿、或者煽情、温情范儿的女主持面貌。
不按常理出牌,也没有形象包袱,节目中豁得出去,笑起来“哈哈哈”,让本来就对游戏环节有顾虑的嘉宾放松下来。
简单说,谢娜是开心果。
问题是,一直以来,她都只维持了水果的甜度、却拒绝时间的沉淀,最终失去发展,发酵出更醇厚的回甘。
她没架子,爱“自黑”。
大方接受批评。
直言讲她主持水平差,没问题。
态度很好,“你说我不好OK的”。
但。
“OK”之后呢?
她能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吗?
认识到,能改进吗?
当姜思达问,是什么让她觉得,观众对她的赞美,多过了她的能力。
谢娜的回答很诚实:
我做事情是本能冲在前面
比如我做大本营
我是在用本能做节目
毫无原因的,像小孩子一样的“哈哈哈哈”,就是她的本能反应。
哈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哈。
不论在什么节目,你都能看见谢娜自顾自地开怀大笑。
的确,谢娜的优点是,不需要过多的准备,往那一站,就是个能热场的人。
但缺点也是——
她只有这么一个优点。
一名主持人当然不会让场子冷掉。
但一名真正优秀的主持人,更会适时把自己隐形,将舞台和灯光交给嘉宾。
有时候,像一根不显眼的针,提醒观众注意到容易被忽略的亮点、重点;
有时候,又像一根隐隐绰绰的线,牵连场上所有人都有戏份,不被冷落,也控制好节奏、速度。
这绝非本能反应可以做到。
这需要本能之外,知识、情感,乃至人生格局的升华。
谢娜的理解力一直很谜。
据何炅说,多年前在《暗恋桃花源》剧组,黄磊说谢娜:
“你人生浅薄”。
年轻的谢娜听到这个评价大哭。
她边哭边反驳:
我没有背景
我错了吗?
???
看出来没——
无论何炅还是黄磊,他们口中的“浅薄”,是谢娜耿耿于怀的“没背景”吗?
不是的。
他们说的是,一个主持人应该不断提高的见识、格局。
这不是谢娜本能的第一次“自我封闭”。
《仅三天可见》,谢娜为了气氛,再一次自黑。
一次,关于谢娜是否改变主持风格的采访上了热搜。
当时谢娜被问,你会改变你的主持风格吗。
谢娜:不会。
于是网友“黑”她避重就轻。
谢娜想不通:
人家问的我风格
我就是回风格嘛
她至今没能理解,“风格”只是形式,而“水平”是业务基础和标准。
水平提升了,风格自然会变。
其实是一回事。
但谢娜就是听不见,听不懂。
因为被本能驱使,也被本能包裹的人,很难辨别出弦外之音,最终只能走向自说自话。
03
你怎么哭了呢
谢娜的主持风格被批评最多的,就是:爱抢话、没礼貌。
但。
你们有没想过——
她为什么会“爱抢话、没礼貌”?
恕Sir直言——
因为没有同理心。
讲这个问题前,不妨来看看最近央视《主持人大赛》上的一次90秒即兴新闻讲解。
题目是:19岁高速女收费员,被顾客责怪委屈掉泪,但下一秒就坚持微笑服务。
参赛者从态度、角度、温度三方面讲解,完成出色。
更精彩的,是主持人撒贝宁的总结:
我们的服务行业,把所有从业人员都培训成统一标准,统一笑容,认为这就是最好的服务,但是真正的服务是艺术,是真正发自内心的。所以从这个姑娘由哭到笑,我感受到的是更为心酸,她真不想笑,那一刻她真不想笑。
但是她的职业训练,让她因为训练有素,所以她马上换过脸来。所以我们的服务在未来,究竟如何提升这两个字的艺术含义,真的别把服务变成一个标准和流程,或许对服务者和被服务者来讲,都是最好的。
这段话堪称“优秀主持人语言艺术教科书”。
参赛者看到的是“笑容背后的敬业”,但撒贝宁的切入点明显更深一层,他看到的是“敬业背后的心酸”。
如果敬业需要以牺牲一个人的情感去实现,那这种敬业,还是我们追求的吗?
强大的逻辑背后,是丰沛的同理心在起作用。
因为一个好的主持,绝不仅仅是表达者。
他更是倾听者。
他需要通过倾听体察外界,借由共情,感知他人,从对话中输出人性的幽暗与光亮。
而同理心,恰恰是谢娜最欠缺的。
给Sir印象最深的一次——
有一期《快本》,嘉宾岳云鹏聊到女儿,眼眶泛红,自然流露出父亲的柔情。
为了给女儿减轻负担,他只给她报了喜欢的音乐班,其它家教课一律不上。
一个平日在外奔忙的相声演员,只能通过这种方式来弥补孩子。
这一层悲情成分,让许多观众动容。
可谢娜怎么接的。
你哭了
紧接着,爆发出魔性大笑,在此之前难得正经的小岳岳,遂配合谢娜的大笑,作势哭起来。
原本能呈现的深度和厚度,生生被掰成了索然无味的闹剧。
还有一次。
谢娜和郭德纲一起做《我为喜剧狂》的导师。
有个学员很爱主持,他做过好几档电视节目的幕后,可惜干一行“黄”一行。
我从2010年做电视到现在,赚了一共不到3万块钱,我妈说酒席钱都没赚回来。但是我是喜欢这个行业的,如果我不能做主咖,我可以做副咖,如果我不能开大屏,我可以管灯光,灯光也管黄过,我就是喜欢这个舞台。
他们说《我为喜剧狂》都是“蛇精病”,然后我就来了,我觉得我在这能有口饭吃,不至于像以前那样,老是被罚钱饿死。
他的表达方式搞笑。
可搞笑背后,却是浓烈的热爱和酸楚。
观众被他的浮夸逗笑,但或多或少地,也对他充满失败的人生感同身受。
谢娜呢?
她似乎对他人的难处格外“钝感”。
谢娜不是没想过收拾笑容,做一个“深度访问”的主持人。
她曾找来张柏芝对谈。
结果?
大型尴尬现场。
除了张柏芝普通话不好这层“表面锅”。
真正的锅或许是,谢娜没有做好采访功课。
因为没有做好采访功课,所以她对采访对象不可能投入真感情。
因为不可能投入真感情,所以绕来绕去,不是婆婆妈妈的育儿,就是大而无当的爱的理解。
所以,又只能靠本能问话了。
“哈哈哈哈”。
谢娜惯性的“哈哈哈哈”,本质是对真正动人,微妙的情感的逃离。
2012年金鹰节,谢娜拿到优秀节目主持人的奖项,等到自己发表获奖感言时,面对台下白岩松、张泉灵、崔永元等众多前辈,谢娜惯性地“祭出”在综艺节目里的习惯。
张嘴第一句:“今天都来了啊,汇聚各路牛鬼蛇神。”
庄重的舞台,顿时充斥了戏谑的茶馆味。
同场还有一次失误。
在连线观众时,电话那头的观众说自己在看颁奖,何老师就顺应着说自己在主持颁奖晚会。
结果旁边的谢娜马上插话说你们两个好有缘!
紧接着就在旁边鼓掌高喊“结婚!结婚!”
种种让人瞠目结舌的“临场发挥”,归根结底,就是没有感情的搞笑,没有灵魂的滑稽。
没有对一个人,一个时代真切感知的快乐。
04
被扔掉的痛苦
看到这你可能要问了。
“快乐”不好吗?
别误会。
Sir从来没说“快乐”不好。
Sir说过,她简单直接的主持风格,改变当时内地综艺界“严肃有余,活泼不足”的气候。
快乐家族五位主持人,风格各异。
何炅睿智,维嘉圆融,海涛滑稽,吴昕乖巧,谢娜无畏。
谢娜,就像戏剧行当里的“女丑”。
是反衬,让端庄的嘉宾更端庄;是衬托,让搞怪的嘉宾梗砸了也不至于尴尬。
她是快乐的一种色彩。
但我们必须承认,人的情感里不止快乐一种。
或者说:
真正的“快乐”,不是一味嬉笑玩闹地抖包袱。
谢娜不好笑了的原因,就是长大后,我们对快乐的诉求,不再是肤浅的“好笑”。
为什么周星驰电影好笑。
因为他标志性的癫狂的笑声,只是自我防卫的套装,映照出的,是底层人欠缺尊严只能强行给自己制造尊严幻觉的惨烈。
为什么宁浩电影好笑。
因为黄渤种种自作聪明的傻笑里,藏着这个时代的精神密码,那就是,当道德全面崩溃后,你要不想被伤害(欺骗),你只能先伤害(欺骗)别人。
谢娜的“好笑”里,显然没有这种内容。
她甚至懒得追问这个问题。
甘心把自己的生活,过成一场长达20年的真人秀。
节目最后,姜思达终于说出,他对谢娜的矛盾的情感:
我喜欢在情感上或者在人生上有一定程度破碎的人。
谢娜,没有破碎过?
其实有。
她15岁就出来闯荡演艺圈,目标是成为像巩俐一样的演员。
为了帮家里度过难关,她拼命工作。
她显然痛过。
可她对“快乐”的执迷,让这种痛苦止步于最浅层。
当姜思达问谢娜,如果必须丢掉十年的记忆,希望是哪10年。
她如实作答,想丢掉家里最艰难的10年。
来看同样的问题,姜思达怎么说。
他愿意舍弃的,是自己临死前十年的记忆,因为舍不得:
我前面再糟糕的回忆
我也舍不得扔
因为正是过往愉快与糟糕的总和,才让他成为现在这个自己。
但谢娜本能地拒绝了痛苦,也就自我阻断理解痛苦价值的可能。
——当她听到这个回答,有几秒的愣神。
痛苦的价值是什么?
就是让本能的表达更加艺术,更有建设,以及最终完成成长。
在Sir看。
不痛苦,无人生。
不痛苦,无“快乐”。
说白了。
“快乐”如果只是出于本能地享乐,那这种不懂眼泪的笑,真的就浅薄得只剩嘴角的弧度和单调的分贝而已。
谢娜常常在节目中,困惑地问嘉宾,你怎么哭了?你怎么能哭呢?
为什么?
为什么会这么问?
Sir倒要回问谢娜——
你,真的快乐?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