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立项到选角,再到正式上映前的一系列盛大的宣发,以迪士尼1998年动画版《花木兰》为骨架的真人版改编电影,在长达三年的预备期里可谓风光无限。

...

以至于谁都没有预料到,这样一部耗资巨大的迪士尼重要项目,会在一夕之间成为国内观众的笑柄,针对该片各种角度的吐槽层出不穷。

...

新版《花木兰》遭遇观众们大规模的差评并不只是国内独有的现象,事实上,在北美各个具有参考价值的大众电影评分网站上,这部电影都获得了低于及格分的观众口碑。

...

但国内观众们的抵触情绪显然更高,豆瓣一度降至4.7分,即便是在仅计入购票观众评分的猫眼上,《花木兰》也仅获得7.6分,以售票平台的打分规律来看,这是一个比很多国产烂片还要糟糕的分数。

...

相较于西方观众的批评主要都是集中在剧情逻辑与动画版的比较上,国内观众的诟病则是从更深度的历史与民族文化角度出发。但不管是与相关电影和文学文本的比较,还是仅就电影自身来看,整部电影存在的问题都不少。

...

好莱坞猎奇视角下的中国古代

毫不客气地讲,《花木兰》从一开始就出错了。影片开场几组交代花木兰家乡的航拍镜头,便带出来关于这部电影的第一项争议:福建土楼。

...

作为现今流传度最广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文本之一,《木兰辞》的时代背景对于国内观众来说近乎是透明化的、不带任何神秘色彩的。即便是由西方创作者来改编这个故事,都不需要费多大心思便能考察到相对全面的资料。

...

然而整部电影一开始便犯了最低级的错误:将《花木兰》这个起始于北魏时期河南商丘一带的故事,搬到了宋元时期才形成的福建闽南土楼风格的建筑当中。

...

这个时间感和空间感均出错的设定,在好莱坞商业片的逻辑里是能够自洽的,因为福建土楼同样也是属于中华古代文化的符号。与此同时,福建土楼作为具有造型艺术审美的建筑,在视觉上有着更强的冲击力。

...

然而,这样一个看似有理可循的错误,却导致了整个故事的历史语境上的混乱,同时难免也造成了对一种文化的冒犯。

...

类似的时空错误在影片中比比皆是,猎奇性的视角更是无处不在:花木兰及其他女性浮夸的妆容、可以在皇宫前殿自由走动的凡尔赛式妃嫔……从服道化到人物的礼仪和古代生活习惯的呈现,影片都已经脱离了花木兰故事的原始语境。

...

制作团队但凡稍微有点儿文化考察意识,但凡有对他者历史足够的敬意,但凡能邀请一两个熟知北魏历史的文化顾问,都不会出现这些让国内观众感到极其不舒服的观感。

...

真人版《花木兰》所犯的文化错误并不是好莱坞的首次,但也并不是所有的作品都遭到如此大规模的批评,比如2017年风靡全球的《寻梦环游记》就凭借着充满诚意的故事化解了它对墨西哥文化的冒犯。

...
2017《寻梦环游记》

动画版《花木兰》同样错误不少,但凭借着极强的娱乐性,其无伤大雅的文化偏差也能被中国观众所消化。而唯独真人版不能,因为它所呈现的东方猎奇带有无法被忽视的冒犯意味。

...
1998《花木兰》

剧情改编失策

从《沉睡魔咒》开始,迪士尼的动画改真人的翻拍项目便一直从未间断。在这期间既有《灰姑娘》《美女与野兽》这样剧情改编幅度不大的保守作品,也不乏《沉睡魔咒》这样逆转观众对迪士尼公主电影印象的大胆作品。而《花木兰》选择了对动画版大刀阔斧式的改编。

...

在角色调整上,动画版中作为幽默氛围担当的人气极高的木须和蛐蛐被直接抹去;而与花木兰有着含蓄的爱情线的李翔,则被一拆为二地分为(董将军和陈洪辉);同时又加入了巩俐扮演的女巫角色。

...

相较于动画版,真人版弱化了喜剧氛围,连花木兰的爱情线也匿迹,这显然是一部强调严肃的花木兰个人成长剧。

...

但改编恰恰又与它所营造的严肃相违背,仅仅是花木兰的角色塑造上就做得非常仓促。诸如动画版中经典的“木兰断发”这样用意烘托人物情绪的情节大都被直接略去,导致花木兰的形象转变非常随便。

...
动画版中的“木兰断发”

...
真人版中只是比划宝剑

而巩俐扮演的女巫、甄子丹扮演的董将军和李连杰扮演的皇帝身上也有颇多的槽点。请这些著名的华人影星来塑造毫无质感的角色,似乎有些大材小用了。

...

斥巨制打造的塑料质感

尽管宣称真人版《花木兰》是迪士尼真人项目中超过3亿美金的豪华制作,但影片中的战争场面却呈现得无比小气。对比正在热映的《信条》,显然《花木兰》的钱没有花到实处,场面和道具质感的粗糙显而易见。

...

武指的无聊则是被北美的影评人点名过的,它既不如上世纪以张彻、胡金铨为代表的一板一眼式邵氏武打利落,做不出《卧虎藏龙》,也不用说袁和平指导的好莱坞电影《黑客帝国》那种让人印象深刻的形式感。

...

角色呈现上,真人版备受诟病的地方甚至更多,诸如会武功的雷人皇帝、力量强大却牺牲得莫名其妙的女巫、拥有“气”却无法施展的董将军,以及全程鲜有面部变化的“呆若木兰”……

...

...

...

真伪女权内核

迪士尼商业剧本的公式化在真人版《花木兰》中体现得淋漓精致,这几乎是一个将动画版《花木兰》和《星球大战》生硬拼凑起来的作品。迪士尼在宣传期间,强调着该片的女权主义内核,但当我们看到成片时,我们会对电影的“女权”打上问号。

...

在中国,花木兰的故事是与女权意识有着联系的。这种联系尽管最开始并不紧密,但随后千年的文化附加,花木兰也便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女权符号。而动画版更进一步地加强了花木兰的女性独立形象。

...

但在真人版中,花木兰成为了女性中的,乃至人类中的少数角色,她拥有能够提升自我力量的“气”(好莱坞对中国气功的猎奇化),这种设置与《星球大战》中的原力极为相似。

...

因为“气”的存在,花木兰成为了一个非人化的形象,成为某种程度上的超级英雄,而不再是靠着自我努力被认可的普通女性。比起动画版,真人版的花木兰失去了女性励志的力量。

...

在真人版《花木兰》的讨论上,也有不少人认为观众主流的评价太严苛,不该用过分细究的眼光审视迪士尼的商业片。但正是这种温和的、一再忍让的态度,才会让商业片的制作变得懒惰,毫无对观众的敬畏之心。

...

现如今,好莱坞的产业也在受到少数族裔、女权的监督。好莱坞电影的种族平权和性别平权尽管不乏矫枉过正之处,但最终是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这些事实都说明了,族群的利益和尊严必须由族群自我争取。

...

因此,《花木兰》改编所存在的文化冒犯问题不管是粗心之举,还有刻板印象下的恶意,中国观众的指责都是理所应当的。在这件事上我们可以让步,但我们不应该让步。

...

作者| 多尼达克;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

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