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和我的家乡》

延续《我和我的祖国》的形式和结构,多个单元多名导演分别执导完成各自的命题作文,故事完成度情况参差不齐,但多多少少也有被感动到。

此外,通过对普通人的采访,述说印象中的家乡的形式来进行转场和5个单元的衔接的形式,我觉得挺好。

下面,来分别说说这5个故事,而这次导演们领到的题目分别是:医疗、交通、教育、环境和扶贫。

...

故事一:《北京好人》(导演:宁浩)

主题:农村医疗问题

葛优的光头一出来,我就知道这个单元绝不会不好笑了。果不其然,和久未谋面来借钱的表舅的battle笑点十足,又自然不做作。

...

但是电影没有向“借钱的人如何无耻无所不用其极借钱”和“被借钱的人如何尴尬用尽浑身解数不被借钱”的方向发展。

表舅就是个憨厚的生病的表舅,所作所为没有处心积虑,张北京就是个有高血压的张北京,一举一动也完全真真切切。

所以这才有了后面舅侄俩处心积虑骗医保的故事,过程演绎笑点满满,而吃蒲公英治病的片段又催泪十足。

最后镜头一转,来到农村点题:家乡有了新变化,农村也有了医保卡。

...

其实在我看来,整个故事的发展是比较流畅。故事中点题家乡的地方除了片尾,还有一处就是表舅去治病的时候,主治医生对“来自北京”说法的异议以及“张北京”还是“张衡水”的姓名的调侃。

...

或许曾经是为了融入“北京”这个大城市,而叫“张北京”,但其实小城市/农村的发展也已经超出想象,曾经的农民不仅走入了建筑工地,也走进了医院,如今来自小城市的你已经可以骄傲说“我来自衡水”了。

但是这个单元的KPI,除了完成命题作文,或许还有为某某品牌的新车以及专车打广告。那句“小伙子开专车真有出息”是认真的吗?广告植入姑且算是一个槽点吧~

...

故事二:《天上掉下个UFO》(导演:陈思诚)

主题:农村交通发展

一个因为山路坎坷而有情人不得眷属,研究出UFO造型的飞碟用于交通运输,交通问题没解决但阴差阳错为家乡创造了一个大的IP引来调查的故事。

...

整个故事,人物不饱满,故事不流畅,逻辑不通顺,只有黄渤的农味普通话撑起来这个单元的所有笑点和亮点。

...

王宝强和刘昊然的角色没有搞笑得起来,阿学这个角色的设置原因不明,没有他也完全不影响故事的发展,后续的认亲还有那么点小尴尬。

接人那里村长说开发商开着他的豪车来接卫视的同志们,以为后续会有个反差笑料出来,但是并没有,感觉自己抛出来的梗自己都没有接住。

一切大动作都是为了克服直线距离1公里的小障碍,但是阿学不是都能出山读书了吗?这交通障碍应该不用UFO也能解决了吧。佟丽娅一出场两个人就牵上了手,故事进展得尴尬而勉强。

王宝强声嘶力竭卖傻式的表演方法有点审美疲劳了,虽然有点不善良,但是宝强的戏路不再改改,路真的越走越窄呐。

...

故事三:《回乡之路》(导演:邓超)

主题:环境问题

又是一个逻辑不能自洽的单元。一个虚荣、谎话连篇、满嘴跑火车、濒临破产的商人,是怎么就因为一个小学生的演讲,摇身一变成为一个慈善家,一个治沙专家,一个家乡的回馈者的呢?

如果真的为家乡做了这么多的事,为什么一直在家乡的出租车司机一无所知的呢?如果是为了让大师姐带货帮忙卖苹果,目的如此正当,一开始就把目的说清楚,直接把人带去治沙的苹果林不行吗?这一切,没有缘由,无法自圆其说。

...

但高妈妈背着小娃娃上课的镜头是有感动到我的;

功成名就的带货大人回到家乡和埋在树下的高妈妈倾吐心声是有感动到我的;

虽然有些逻辑不通但邓超饰演的富商老板倾尽所有带着父老乡亲防沙治沙的举动是有感动到我的。

因此,本单元,及格。

...

故事四:《最后一课》(导演:徐峥)

主题:教育问题

一个反映农村教育问题的故事,开头一幕即揪心!虽然在儿子叫了之后,趴在地上的父亲即刻就艰难的爬起身了,但心里一直为此情景而紧紧揪着。

...

果不其然,上课途中,父亲,晕倒了,记忆回到最念念不忘的时刻,回到乡村支教的最后一课。

...

于是,众多得益于老师十年奉献辛苦教育,如今也能在各自的领域有一席之地的村长主任们齐聚一堂,为曾经的老师复制那最后一刻。

...

煽情不免刻意,逻辑不免难经深究,但我总觉得电影的一大好处在于能量的传递,让人完成圆梦时刻。

屏幕前的你我可能没有这种勇气去用人生最好的十年待在一个没有希望的地方,陪一群可能没有希望的孩子成长,但有的人能,但电影能帮你实现。电影呈现出来,你能觉得有一丝慰藉和鼓舞,我想电影的目的应该也就实现了一半吧。

...

故事五:《神笔马亮》(导演:闫丰&彭大魔)

主题:扶贫问题

5个故事中最喜欢的一个单元!“我乐意去”和“我勒个去”的谐音梗太好笑了,妻管严和媳妇的斗智斗勇太好笑了,全村人民群策群力戴着假发插秧、定格饰演无信号的画面太好笑了。

整个单元,充满着马丽沈腾的经典幽默和诙谐,让人看起来非常的惬意和轻松。

...

当然,这个单元也不止好笑。

由于善意的谎言无法和妻子面对面,只能穿着玩偶服陪媳妇和尚未出世的孩子拍照,夜读如何成为一个好爸爸,这画面不乏无奈和心酸;

扶贫干部马亮的画作出现在整个村子的一街一角,一笔一触都是融入乡村的痕迹,一屏一幕都是在这里观察的结晶,对这里感情的表达和对自己付出的认同。

所以,我认为妻子感情的变化一点都不突兀,前提她是爱马亮的,虚荣但也希望对方能在喜欢的事业上有所成就,所以当她看到自己的丈夫在过去的一年在这里付出的一点一滴,很难不感动,也当然会支持。

#写在最后#

有人说这不是自己印象中的家乡,因而觉得失望,但这部片子,本身就不是纪实纪录片,看电影,看技术,看主旨,看表达,也看情绪。

我有的时候会挺喜欢看主旋律的电影,虽然明知它是想要向我传递什么的,但作为平凡普通人的我,如若能从中汲取哪怕一点点的勇气,也足够我走往后很长一段时间的路了。所以我说电影真好,能帮你爱爱不到的人,过过不上的生活,做做不了的梦。

人是由信念构成的,为了自己的理想,付出什么都不嫌多,得到多少都不嫌少。

只是我们每个人可能都需要去思考一下,我的理想是什么呢?我又愿意为了什么付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