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长休了年假,等于我也放假,下午的办公室,带上耳机,配一杯冷萃,来部电影。

...

一、米尔德丽德

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 (科恩嫂)一开始并不想接演这个角色,因为她觉得这位工人阶级,蓝领,并遭遇过家庭暴力的女性不应该是晚婚的,以自己58岁的年龄出演并不太适合,真的幸好最后她接受了。不然我们就看不到这么精彩的表演和这样有血有肉的母亲形象。

米尔德丽德是个遭遇过家庭暴力的女人,从前夫回到家里,没说几句就翻桌子的行为不难发现,前夫的暴力倾向非常严重,她遭遇的是长期的、深度的家暴。但她仍然和他生活在一起,生了两个孩子,直到他约会了另一个19岁的动物饲养员。本质上,她是个隐忍、敏感甚至有些胆怯的女性,至少曾经是。但今天的她,可以独闯警察局,公然踢打儿子的同学,竖起三块讽刺警察局长的广告牌,甚至可以火烧警察局......她的委屈太多了,已经成为愤怒,她不知道应该怎么应对,所以她选择了冷漠和暴力。这成为了她的盔甲,是保护自己的盔甲。当然,暴力至少让别人看到了她这个人,看到了她的要求。有些人会认为这个母亲嘴太毒,对于已经身患癌症的警察局长没有显示出该有的同情和包容,但我认为,她的全部身心都沉浸在了痛苦和纠结、自责中,她的心已经容不下任何其他多余的柔软了。暴力在她那儿,存在即合理。

二、 狄克森

把他放在第二位,因为我太喜欢这个角色了。这就是个憨蠢可爱没长大的男孩子嘛!其实一开始他的存在就是干扰、暴躁、阻挠,我一度认为这就是个单纯的反派角色。得知威洛比局长自杀后,他太伤心难过了,但他的认知里只知道通过暴力来发泄。随后狄克森有一段独白,加之一段晃动的长镜头,来表现他的怒火中烧和不理智。他冲到对面广告公司,把广告小哥暴打一顿,扔出了窗外,这就是他认为最好的纪念局长的方式,也是他认为成为一个好警察的方式。

...

他的爱和纯真是无处安放的,他不知道怎样正确运用自己的善良和勇气(这和他由单身酗酒母亲独自抚养长大的经历有关)。直到他读了威洛比留给他的信,他的一切都在一瞬间改变了。有的评论会说,狄克森的改变太突然,我不觉得。因为他的本质是纯良的,所有的干扰和歧视、暴力也是他的保护伞,他只是不知道怎么样做个好人,只是需要多一些内心的平静。人性啊!多么的复杂,深刻,又有趣。

三、 威洛比

伍迪·哈里森 饰演的警察局长,是所有转折的推动者。这样一个善良又敬业的人,最后选择了自杀,而且是套着头套的爆头自杀——他还是想体面又不那么痛苦的结束生命。其实猜到帮米尔德丽德支付广告牌费用的就是他,他没办法破案,只有用这样的方式来帮助米尔德丽德,消除怒火,抚平伤痛,纪念逝者,警告罪犯,顺便让这猩红扎眼的三块广告牌对自己的讽刺存在的更久一点。当人可以讽刺自己了,那他便是个通透的人。

值得一提的是广告公司的小哥 罗比 , 卢卡斯·赫奇斯 出场不多,但绝对是亮点。他递给烧伤的狄克森插着吸管的橙汁是狄克森最后防线的突破口。这个小哥哥,真暖,真好。

最后,米尔德丽德和狄克森两个人带着枪,开着车,前往那个罪犯的住处。她问:你确定要干掉那家伙吗?狄克森:其实不确定,你呢?米尔德丽德:也不确定。先走着吧,杀不杀了他,再说吧。就是两个柔软的人不是么。

...

Pretty songs and pretty places,tell me waht their laughter means

...

生活不会永远保护每个人,经历世间这一遭,每个人都是突出重围,奋力拼杀,有些不幸的人甚至千疮百孔。但态度,是自己的。我们被歧视,被陷害,被背叛抛弃。所以我们痛骂,大打出手,孤注一掷,抽烟喝酒,认识了什么叫做暴力,懂得了暴力带来的快感。但是记住,无论怎样,不要怨恨、仇恨,那是深渊,是魔鬼,是无尽的痛苦,因为恨只会带来更多的恨。

整部片节奏刚刚好,不缓不急,该交代的也都交代出来了,每个配角也都有功能性,爆发处也是顺势而出。看的时间稍微零碎,中间总有事情,等二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