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小米酱


小偷家族这部影片于2018年上映后获得了第71届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棕榈奖。主要讲述的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一家六口在底层生活中相依为命、互相照顾的故事。

如果只是这样,那故事就太无趣了。这部影片引起无数网友的激烈评论,争议最大的是几个关键词:偷盗、诱拐儿童、没有血缘关系的亲密家庭。其中不乏有感动的,还有指责电影为小偷洗白的,但只有观看完这部影片,你才知道自己看到的是什么。

世俗意义上的罪行本不可饶恕,但行为背后的温情和爱却是原生家庭所不能比拟的,这样一家以偷盗为生的家庭反而比大多数家庭都要幸福。

影片开头并没有把人物错综复杂的关系直接告知观众,分析人物关系的过程比较烧脑,而且人物间发生的每一件事都在挑战着观众的道德观,比如偷窃,拐孩子,隐藏尸体,但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每个人站在不同的角度上,看到的就是不一样的世界。

它不仅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底层家庭悲欢离合的故事,还让观众透过影片看到那些我们身边正在发生,但是从没注意过的另类生活。


故事从捡到一个小女孩开始。“爸爸”和儿子祥太从一家超市偷东西出来在回家路上看到一个脏兮兮的小女孩,天气寒冷女孩浑身是伤,“爸爸”就把这个女孩带了回去。

回家以后,家人因为经济拮据不同意留下这个女孩,于是决定送她回家,在女孩家门外,正好听到女孩父母的争吵“不想生下她”之类的话语,大家想了想还是把女孩带了回去。

影片基调是暗色系的。一家人住的地方光线很差,五口人蜗居在一个小房子里,家里环境杂乱不堪,客厅吃完饭,躺下就能睡,衣柜里也充当了床的角色。朋友来了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一家人暗无天日小心翼翼的生活着,完全就是底层生活的真实写照。

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就靠奶奶的救济金,“爸爸”是工地上的民工,“妈妈”在洗衣店工作,姐姐在一家民俗店靠出卖色相换取金钱。

一家人的生活以偷窃为主。生活用品没了,全靠“爸爸”和儿子去偷。奶奶玩游戏的时候转身趁人不注意就偷了一盘游戏币。“妈妈”在洗衣店工作,客人衣服里留下的东西都被她装在口袋里。捡到女孩后,“爸爸”甚至花费时间去教孩子们怎么偷东西不会被发现。

不仅如此,“家人”也都是偷来的。

儿子祥太是“爸爸”在偷东西的时候发现的,当时他还是一个小婴儿,躺在车里,父母不在身边,就这样被“爸爸”偷了出来。

姐姐亚纪的父亲再婚,继母生了女儿,小女儿得到了一家人的关爱,没人在乎亚纪的生活。她离家出走后跟奶奶生活在一起。

5岁的女孩玲玲遭受父母虐待后离家出走,躲在一个小角落里。她胳膊上被烫伤,说是自己摔的,一直被生母灌输喜欢她才会打她的思想,就算遭受虐待也不肯说生母对她不好。

但,他们失踪后,父母都选择了不报警,不寻找。就像是丢掉了负担已久的包袱。

在我们眼里,盗窃是错的,拐孩子也是错的,奶奶和“爸爸”“妈妈”做的对吗?当然不对。但世界不是非黑即白,丢孩子的家庭反而觉得终于解脱了,他们都有自己糟糕的生活,哪里有时间去管这些小东西呢,哪怕这些小东西是他们的亲生骨肉。

父母可以选择是否留下一个孩子,但孩子从出生开始就没办法选择父母。所以很多遭受原生家庭创伤的孩子都觉得,既然不爱,为什么要生呢。既然生了,又为何不养呢,这也是一切痛苦的来源,我们有血缘关系,但并没有亲情。

而这部影片却告诉我们,孩子也可以选择父母。有血缘关系的不一定是爱与温暖,“偷来”的家人反而血浓于水。

奶奶的老伴出轨,晚年剩她一个人。姐姐亚纪的父母视她不存在,“妈妈”因为不能生育被家暴,玲玲的父母虐待她,就这样遭受原来家庭伤害的六个可怜人,竟然组成了一家人,而这一家人之间互相关心,相依为命,虽然暗无天日的生活着,但他们是最幸福的。

一家人在海边尽情玩耍,影片的光线也突然明亮起来。不再是暗黄色的压抑。

奶奶去世了,为了怕小偷家庭曝光。“爸爸”和“妈妈”把奶奶的尸体埋在院子里,同时还继续领着奶奶的救济金。

祥太偷东西被发现,一家人丢下他连夜准备逃跑。

小偷家庭曝光,偷窃,拐孩子,藏尸体事情全部浮出水面。“妈妈”坐牢,“爸爸”假释,儿子送到孤儿院,玲玲送回生父母身边。

看似最美好的安排其实都是最差的结局,大众眼里罪行滔天的行为,但对于孩子们来说确实最温暖的。“拐孩子”是错的,但是这些孩子都是心甘情愿生活在一起的,有的人说孩子那么小他们懂什么,那如果生父母关心疼爱,他们都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爱,谁又会主动离家出走呢。

不管是后来的藏尸冒领救济金也好,丢下偷盗被抓的儿子也罢,在底层生活的人们,唯一的愿望只是活下去而已。

祥太一直没叫出口的爸爸最终还是喊了出来。

在这纷纷扰扰的世界里,愿每个被遗弃的人都能感受到爱与温暖,都能顺利找到自己的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