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男性凝视带着肮脏和不尊重,从上而下俯视,甚至把女性物化。
女性凝视却是带着爱和尊重。
“因为我爱你,所以我禁不住凝望你,并且希望在自己的记忆里也留下你的身影。”
(有剧透)
1
燃烧女子的肖像,豆瓣评分八分以上,算好片子。
片子名字叫“燃烧女子的肖像”,让人觉得惨烈。
我甚至以为主角之一就是自焚的时候,那决绝的时刻留在画家的笔端。
虽然在精神上可以这么说。
但是事实是,主角之一裙摆起火的那一刻,是她灵魂得到解放的时刻。
她是在恍然中靠近篝火太近以至于燃烧到裙摆。
而她之所以恍然,有一个原因是她在凝视她的爱人,想要吻她,情迷中才被烧到裙摆。
于是这燃烧女子的肖像就有两层含义了。
——灵魂放肆自由燃烧和女人对爱人情燃的初次记忆。
2
说完名字的含义,再提到影片中一个关键点——女性凝视。
如果说男性凝视带着肮脏和不尊重,从上而下俯视,甚至把女性物化。
女性凝视却是带着爱和尊重。
“因为我爱你,所以我禁不住凝望你,并且希望在自己的记忆里也留下你的身影。”
不仅如此,在影片中,凝视并不是单方面的。
女主角之一曾经对那个凝望她的画家说。
“你凝视我的时候,我也在凝视你。”
“我们是站在相同的立场吗?”
“只有我们站在同一立场,我才能看到你眼中的我,我才会为你眼中的我而喜悦。”
所以凝视是流动的。
当你怀着爱意凝视一个人,爱你的人也怀着爱意凝视着你,于是那种爱就可以在灵魂之中传递。
3
这部影片的编剧是一位女性。
她说真正的悲剧是“女人相爱,可是因为男权制度的压抑身不由己,终将分别。”
她拍过许多女性凝视。
有青春期的女孩对自己伙伴的暧昧和亲近。
有底层女孩之间的守护和特殊的默契。
这一部作品《燃烧女子的肖像》,可以算她的集大成之作。
她也因为编写这部作品,震惊影展,斩获多项大奖。
4
补充:剧中三个女孩曾经聚在一起,共同聆听过一个故事。
我愿意把它称作“回头所蕴含的意义”
一个神话人物去冥界带回自己的妻子。
如果在回来的路上他回头,妻子将重新回到冥界。
可是在他即将身返人间的最后一刻,他“因为太想念妻子”回了头。
妻子的话语也重新回到地下,再也无法听见。
在聆听这个故事的时候,年纪最小的女孩曾经打断,说“过度想念”不是回头的理由。
如果真的想和她相见,为了以后长长久久,怎么都不应该回头。
5
如果是在神话里,那么不回头的确能够换来合家欢的结局,大家也会非常高兴。
但是诗人如此设置,是因为在现实中,你从另一个世界是带不回你的爱人的。
而回头,是为了在命运即将分离时,最后一次记住她。
在这部电影里,两位女主角之间隔着门第,世俗观念,她们根本不可能在一起,也不是同一个世界的人。
女画家登门是为了画女人的肖像,之后给女人的丈夫看,让她嫁人的。
而嫁人,在女性世界里不下于入地狱。从此被困在妻子的含义,父权社会母亲的含义。
以后生了女儿,可能还要把这悲惨的命运传递下去,而且自己是帮凶。
因此女画家和女人分别,不下于女画家带着女人从冥界走出,过程欣喜,可是终究是带不出终将分别。
那么,既然带不出,那就在即将分别的时候回头吧。
女画家去了女人的人间,她辛勤作画,办了自己的画展,成就了一番独立的事业。
她的爱人留在了冥界,在她的回望中渐渐下沉,要成为一个最标准的男人凝视下的木头淑女,木头母亲,木头女人。
悲哀悲痛,不可抑制。
6
影片里,两位女主角在分别之后,依然是互相凝视的。
女画家在自己的记忆里凝视那位女人,在自己的画里凝视那位女人。
甚至在别人的凝视中,她也看到了那位女人。
她的女学生在画她的时候,捕捉到了她的哀伤。
在那一刻她又看到了自己对女人的深情,又因为这深情再一次回顾了所有的感情,和感情中的人。
而据她所说,最后一次看见那位女人是在交响乐中。
那位女人听着交响乐,在记忆里泪流满面。
她记得女画家弹着钢琴对她描述交响乐时候的情景。
现在她在自己的记忆里,再一次凝视了女画家对自己的美丽和温柔。
7
在片子里,那位女人曾经问女画家有没有爱过。
女人是禁锢在家族中的小姐,是家族联姻的工具,由于家中压抑,甚至觉得封闭的修道院可以算平等自由。
而女画家对她说,爱过。那个时候女画家的意思应该是,和男人爱过。
但是那段爱并不足以刻骨铭心,只能算是一种经历。似乎女人都要爱过男人,并且将之称为爱。
不然似乎人生就不算完整,总要经历一遍才好。
但是影片里也诉说了,经历过所谓男性爱和女性爱后,她最终记得的是那位女人。
诚然被奉承,被俯视被物化的男性凝视,每个符合男性审美的女人似乎都要经历一次。
但是那流动于灵魂之间互相的平等的凝望,才让人刻骨铭心。
也许编剧刻画这段感情,也有一部分这样的反抗意识吧。
而我也捕捉到了她决心展开这段女性情谊的决心和对此的爱意。
也许以后我也会在记忆里,凝望这两个小时的惊心动魄,将它展露为一段美丽的记忆。
——再会。我回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