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一个悬疑片爱好者,那你一定看过《沉默的羔羊》。

...

就剧情而言,《沉默的羔羊》并不复杂,

无非是见习特工克拉丽斯所在的城市发生了一系列专剥女性皮的命案。

克拉丽斯奉命前去访问被收监的精神有问题的精神病学家汉尼拔博士,以获取罪犯犯罪心理资料。

经过一系列心理战,克拉丽斯在汉尼拔的提示下,一步步向凶手逼近,并最终击毙凶手。

总的来说,《沉默的羔羊》并不烧脑,没有太多故弄玄虚的剪辑,也没有过于复杂的人物关系。

唯一可以吓吓人的,也不过是电影昏暗的场景和压抑的音乐。

但是就是这样一部影片,多年来一直被进行各种各样的解读,并拍摄了不少续集,可谓是影响深远。

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让这样一部电影余音绕梁,长盛不衰呢。

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高智商犯罪

...

在这个世界上,总有那么一波天才,他们藐视众生,居高临下,视生命如草芥,视自己如上帝。

他们杀人,不为仇不为情,更多的则是一种俯瞰众生的态度。

反正你们这些屁民也奈何不了我,杀你们就像捏死一只蚂蚁那样简单。

杀人,是力量的展现,而这种力量是我们普通人所不具备的。

在电影中,汉尼拔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影片中的汉尼拔,诚然是一种介于恶魔与上帝之间的物种,

他,用自己的准则决定着一切,包括生死。

我们对这种力量心生敬畏,甚至是一种渴望。

这样的题材,无疑满足了我们心中的渴望

美女特工

...

电影中有多个镜头都在暗示,想要在男人为主导的FBI获取一席之地对于一个没有背景,成绩优秀的克拉丽斯有多么困难。

除了恩师克劳福德,男人们更在乎的是克拉丽斯的脸蛋。

恶魔汉尼拔在同克拉丽斯交流的过程中,也曾毫不留情的指出。

也正是看到克拉丽斯奋发向上的精神,

上帝汉尼拔心生怜悯,决定有自己的神力助克拉丽斯一臂之力,

而这,也是我们隔着屏幕每一个观众所想要做的事。

共情,让我们更想走进电影,走近克拉丽斯。

童年创伤

随着近年来心理学的发展,原生家庭,童年创伤被提及的越来越多,

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女主角克拉丽斯和杀人狂“水牛比尔”无疑都是不幸童年的受害者。

克拉丽斯父亲是警察,因公殉职,处于对父亲的崇拜,克拉丽斯将自己视为弱势群体的救助者,并因为无法救助任人宰割的羔羊而羞愧终生。

...

“水牛比尔”年幼时经常受到继母的虐待,使他逐渐讨厌自己的性别,而想去做变性手术,不幸的是,三家医院都拒绝了他。

不论是女主还是“水牛比尔”,童年给予了他们成年后最底层的身份认同,并始终在这种认同中寻求出口。

女主的方式是在男权集中的FBI中寻求认同,并以身作则的想要保护弱势群体。

水牛比尔则通过杀害年轻女性,剥下她们的皮为自己缝制衣服期望从表面进行改变。

从某种程度上,女主和水牛比尔有很多共同点,受困于童年,且渴望改变。

在电影中,上帝汉尼拔看透了这一点,也正是这样,汉尼拔不停的提醒女主回归动机寻求答案。

也许正是动机相同,才让女主最终抓获比尔,

只是女主得到了转变,而比尔则一命呜呼。

...

谁是羔羊

关于羔羊的解读,影评里有很多,而至始至终,电影里唯一提到羔羊的地方就是女主的童年回忆。

尖叫的羔羊也许刚好印证了女主内心的恐惧,

在生活中任人宰割,无依无靠,却又不知如何离开的恐惧。

尖叫,是羔羊应对恐惧和命运唯一能做的。

而对于被上帝玩弄于股掌之间的普通人来说,

也许连尖叫的权利都没有。

叫得出声的,那是对生活还有希望的,

而沉默的,则是真正认清生活的现实,无力发声的。